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倫費爾塔火災

2017年伦敦火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伦费尔塔火灾map
Remove ads

格倫費爾塔大樓火災(英語:Grenfell Tower fire)是2017年6月14日凌晨發生於英格蘭倫敦肯辛頓-切爾西皇家自治市北肯辛頓一棟24層高層住宅的重大火災事故[8]。大火於當地時間00:54分(BST)爆發,歷時約60小時方被撲滅。事故造成當場70人罹難,另有2人因傷重於醫院不治,超過70人受傷,另有223人成功逃生。此為1988年派珀-阿爾法鑽油平臺災難以來英國最嚴重的建築物火災,同時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閃電戰後英國傷亡最慘烈的住宅火災。

事实速览 日期, 時間 ...

火災源自大樓四樓一台冰箱的電力系統故障[note 1]格倫費爾塔原為混凝土構造之既有建築,因原始施工公差差異,導致窗戶安裝後窗框間隙不均,承包商以可燃膠質泡沫填補以維持氣密性。[9]結果,窗框處泡沫材料成為火勢進入外牆雨幕系統的導火媒介;外牆覆層由150 mm –厚(5.9-英寸)可燃性聚異氰脲酸酯英語Polyisocyanurate硬質保溫板組成,其最外層則包覆含有2 mm(0.079-英寸)高度可燃聚乙烯芯材之鋁質複合板。典型雨幕覆層系統會在保溫層與面板間預留通風腔,但大樓中用於抑止火勢蔓延的防火腔隔阻隔設置不全或不符規格,使火勢迅速向垂直與水平多方向不受控擴散至建築全體。[10]

火災隨即被列為重大事故,倫敦消防隊共動員超過250名消防員、70輛消防車前往現場。倫敦救護服務亦派出逾百名救護人員及至少20輛救護車,並由危害區域應變隊專責醫護人員支援。倫敦警察廳及倫敦空中救護亦參與救援行動。該火災引發英國史上最具規模之多層級平行調查,包括警方案件調查、公共調查(最終報告於2025年發布)以及英格蘭與威爾斯死因研訊等程序。調查範圍涵蓋大樓物業管理方,肯辛頓-切爾西自治市議會英語Kensington_and_Chelsea_London_Borough_Council及其委託管理的[[肯辛頓及切爾西TMO(負責當地公營租賃住宅英語Public_housing_in_the_United_Kingdom承租人管理組織英語Tenant_management_organisation)之管理決策、消防應變、人員部署、政府部門通訊與建議失當、建材供應鏈責任、驗建制度、消防規範、成本控制與去管制政策等多項議題。火災後,自治市議會領袖、副領袖及行政總裁辭職,公營住宅管理權亦自KCTMO收回,由議會直接掌管。英國政府於事後委託進行獨立審查,並於2018年5月發布建築法規及防火制度改革報告。其後,英國及多國政府陸續檢視具有類似外牆覆層的高層建築,並推動覆層更換工程。然而亦引發英國建築覆層危機英語United_Kingdom_cladding_crisis

火災調查於2017年9月14日展開,2019年10月發布第一階段報告,針對火災發生日之事實調查,認定大樓外牆覆層不符法規且為火勢迅速蔓延之主因,也指出消防部門延遲建議住戶撤離。第二階段自2020年1月27日進行,著重製度性因素與管理責任。最終調查報告於2025年2月26日公布,政府同日正式回應並接受所有58項建議,承諾推動全面改善。警方目前持續蒐證,以決定是否移送皇家檢控署提起刑事訴訟;預期2026年底前不會正式提出案件,審判最早於2027年展開。2023年4月,22家企業與機構(含覆層製造商Arconic、家電商Whirlpool及多個政府部門)與約900名受害者達成民事和解。截至2025年2月,另有7家組織涉及專業不當行為仍在調查中。格倫費爾塔拆除工程於2025年9月啟動,預計耗時兩年完成。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蘭開斯特西莊園英語Lancaster West Estate西側區域地圖。火災同時嚴重影響鄰近格倫費爾塔的三棟低樓層支柱式住宅。

建築與設計

格倫費爾塔蘭開斯特西莊園英語Lancaster West Estate的一部分,該地區為位於北肯辛頓的地方議會住宅英語council housing群組。此棟24層高的住宅大樓由克利福德·威爾登建築事務所(Clifford Wearden and Associates)於1967年設計,並於1970年獲得肯辛頓—切爾西倫敦自治市議會英語Kensington and Chelsea London Borough Council批准建造。[11][12][13][14]

該塔由萊頓的建築承包公司A E Symes自1972年至1974年施工完成。[15] 大樓高約220英尺10英寸(67.30-公尺),內含120間一房與兩房住宅單位。[16] 自第5層至第24層為住宅樓層,每層設有一個共用大廳與六戶,共計十間臥室;[16]前四層原為非住宅用途。[note 2] 後續其中兩層再改裝為住宅,使全棟住宅數增至129戶,最多可容納約600人。[17]原始設計者奈傑爾·惠特布雷德於2016年曾指出,此塔樓依1968年羅南角英語Ronan Point事件後的安全標準建構,結構堅固,理應可再使用百年。[18]與英國多數高層住宅相同,格倫費爾塔以「就地避難」(Stay Put)為火災標準策略,預期火勢將被區域防火隔間與防火門控制於起火處,僅受影響之住戶需撤離。[19]建築設計並未考量全棟撤離情境,且僅設置一座中央樓梯,亦無全棟中央火警警報系統。[20][21] 2010年曾發生一場樓層大廳火災,因迅速撲滅未造成傷亡。[22]

Remove ads

管理與物業所有權

1996年前,格倫費爾塔由肯辛頓—切爾西倫敦自治市政府直接管理;同年自治市成立肯辛頓—切爾西租戶管理組織英語Kensington and Chelsea TMO)(KCTMO)接手管理市府公屋資產。[23]該機構董事會成員包含8名居民、4名政府指派委員與3名外部成員。[24]

除公有社宅住戶外,另有十四戶經由英國「買房權計畫英語Right to Buy」出售給原住戶,有部分轉為私人出租。[25]

2015—2016年整修工程

Thumb
2012年,整修前的格倫費爾塔外觀

格倫費爾塔於2012年宣布進行大規模翻新工程,並於2015至2016年間完成。[17][26]更新內容包括新窗框、分戶水熱供暖系統,以及外覆鋁複合雨遮式外牆板(rainscreen cladding)。[27][28][29]該工程採用兩類覆層:Arconic公司生產的Reynobond PE(由兩片鋁板壓合聚乙烯芯材)、Reynolux鋁面板;保溫層則使用聖戈班旗下 Celotex RS5000 PIR隔熱板。[30][31][32]具備更高防火性能的替代外牆方案曾被提出,但因成本較高遭否決。[33]

原始承包商Leadbitter因報價£11.278 百萬,比預算高出£1.6 百萬,因而遭KCTMO排除。此後工程改以競標方式重新招標,最終由Rydon英語Rydon以較Leadbitter低£2.5 百萬之價格得標。[34]Rydon 以£8.7 百萬完成翻新工程,合約管理由Artelia英語Artelia負責,機電設計則由馬克斯福特漢姆英語Max Fordham擔任專業顧問。[34][35][36][37][38]

外牆覆層由位於東薩塞克斯郡克羅伯勒的「哈雷外牆公司」(Harley Facades)安裝,費用為£2.6 百萬。[39]

Remove ads

安全疑慮

居民在火災前多年已多次提出安全隱患。[40]早在十二年前,一份調查便批評該塔樓緊急照明設施不足。[41]

格倫費爾行動組(Grenfell Action Group, GAG)經營博客,長期揭露大型安全問題,批評市府與KCTMO忽視消防與設施維護。2013年,該團體公布KCTMO健康與安全官員於 2012 年完成之消防風險評估報告,內容列出多項疑慮:防火設備多年未檢測、現場滅火器多數過期,甚至部分因老舊被標示「報廢」。GAG多次試圖聯絡KCTMO管理層,亦向市府 住房與物業英語Executive arrangements#Leader and cabinet提出警告,但未獲回覆。[42][43]2013年,市府以「誹謗與滋擾」為由威脅博客成員提告。[44]兩名公開為消防改善奔走的居民瑪麗姆·埃爾格瓦里(Mariem Elgwahry)和納迪亞·舒凱爾(Nadia Choucair)亦曾遭KCTMO威脅法律行動,最終兩人皆於火災中罹難,享年27與34歲。[45]2016年1月,GAG警告若發生火災,居民可能因單一出入口與通道堆滿廢棄物(含床墊)而受困。該組織亦頻繁引用其他高樓火災作為警示。[46]

同年11月,GAG指稱KCTMO為「邪惡、無原則的小黑手黨」,指控其蔑視安全與法律,並寫道:「只有災難性事件才能揭露其無能。我們預測這一天不會太遠,而當它來臨時,他們將無法聲稱沒有得到過警告。」[47]

格倫費爾塔承購戶協會亦曾反映外露瓦斯管線問題。[48]且如英國多數塔樓一般,該建物並無安裝消防灑水設備。[49]

Remove ads

火災

初始起火(00:50–01:15)

Thumb
大樓東北側火勢擴散示意與時間軸

2017年6月14日星期三凌晨約00時50分,四樓16號房間內的一台冰箱起火,為整起事故開端。住戶貝海盧·凱貝德(Behailu Kebede)因煙霧警報聲驚醒,發現廚房內冰箱冷凍櫃冒煙後,立即通知房內借宿者與鄰居,並於00:54致電倫敦消防局(LFB)。[50][note 3]

首兩輛消防車自北肯辛頓消防局於00:55.14出動,並分別於00:59.28及00:59.14抵達現場。[52][53][54] 當時現場前線指揮官麥可·道登(Michael Dowden)表示,火勢初見時僅呈現窗邊微光。[55] 之後另有兩輛消防車增派至現場。[56][57]

當時政策要求高樓住宅火災中,除非火勢波及室內,居民應留在原處;因此大樓未設中央火警警報系統。[50] 消防進入後,在二樓架設指揮橋頭並連接乾式供水管英語dry riser水帶,並於01:07進入16號房間。然而,直到七分鐘後方正式撲救廚房火源。約01:08,火勢蔓延穿透窗框,外層包板亦迅速起火。[57] 指揮官於01:13增派兩輛消防車與一部雲梯車,並引入高階指揮人員、火災調查單位與指揮車。[57] 當時四樓橋頭的班長(Crew Manager)克里斯多福·塞克雷特(Christopher Secrett)與外部指揮官麥可·道登(Michael Dowden)曾於01:06討論滅火方案,道登建議以外部水柱掩護滅火,但塞克雷特擔憂蒸汽灼傷即將入內的兩名消防員,遂未採行。[58][59]

Remove ads

快速向上蔓延(01:15–01:30)

Thumb
2017年6月14日清晨的大樓外觀,焦黑外牆顯示火勢迅速向上延燒

消防員開始撲滅廚房火勢時,外牆已形成一條快速向上蔓延的火柱。01:15,一名消防員在26號房間(位於16號房正上方)發現濃煙,另有消防員發現逃離五、六樓的住戶;大樓外部亦不斷有燃燒碎片墜落。[57]外牆火勢以「極速且令人恐懼」的速度向上擴散。[60] 外部水柱嘗試滅火未果,因主要燃燒區位於防水層與雨遮板後方。[57] 約至01:30,火柱已延伸至頂樓,火勢全面失控。[61][57] 東側外牆更向橫向擴散,濃煙與火焰侵入多個住戶單元。[62][60][63][64]

截至01:18,共293名住戶中已有34人逃出。[50] 01:18至01:38間為逃生最頻繁時段,共110人成功撤離,[50] 許多住戶因濃煙入室而被煙霧探測器喚醒。此外,由於適逢齋月,許多穆斯林住戶因準備黎明前的封齋飯而仍未入睡,得以及時通知他人並協助疏散。[65][66]

倫敦消防局在此時間段迅速升級應變規模:01:19出動消防車增至6至8輛並調派救援單位、呼吸器補給車與損害控制車;01:24增至10輛;01:27增至15輛並派出第二架雲梯;01:29增至20輛並增派兩組救援;01:35達25輛並通知副局長趕赴現場。[57] 倫敦消防局局長丹妮·科頓英語Dany Cotton亦於同時自肯特家中趕往現場。[note 4] 倫敦警察廳於01:24獲報到場以控制外部人群,五分鐘後倫敦救護服務亦抵達支援。[57]

Remove ads

受困住戶與救援行動(01:30–02:04)

由於防煙門未能正常閉合與密封,濃煙自受影響住戶開始外溢至梯間大廳。[56] 至01:33,倫敦消防局(LFB)已陸續接獲多起住戶受困於屋內的通報。[57] 約在01:30至01:40期間,濃煙開始進入樓梯間。[50] 公開調查顯示,儘管如此,樓梯仍在約半小時內可供通行。[68] 隨後撤離速度顯著減緩,於01:38至01:58僅有20人逃出。[50] 01:58時仍受困者中逾半罹難,另有48人於01:58至03:58期間獲救。[50] 外牆火勢持續橫向蔓延,01:42已延燒至北側。[56]

接線人員將受困住戶資訊整理後,轉交至現場指揮單位。然而無線電通訊受噪音與訊息量干擾,加以建築結構可能阻隔訊號,溝通困難。現場遂改以紙條傳遞方式,由人員自指揮車往返二樓橋頭指揮站送達資訊;消防員在該處依指示前往指定樓層進行搜索與救援。[69] 消防人員配備自給式呼吸器英語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後進入建築逐戶搜尋。

消防隊員在攀越四樓以上時面臨濃煙、致盲視距及極端高溫。[53][70] 部分住戶因濃煙而轉移至其他房間,增加搜尋難度。其中三名消防員前往20樓尋找一名12歲女孩,卻未能找到她;該女孩後來被確認已移至23樓,儘管仍與接線員保持通話,但指揮端無從得知消防員動向,最終她在該處罹難。[57][71] 另有兩名消防員抵達14樓一處原稱僅有一人受困的房間時,實際發現八名住戶(其中四人後成功逃出)。[72]

重大事故宣告(02:04–04:00)

火勢迅速沿建築外牆蔓延,地面目擊者表示可見受困住戶透過開關燈光或在窗邊揮手求救,部分住戶抱著孩童示意,並可聽聞大樓四側傳出尖叫聲。有目擊者指稱曾看見有人墜樓,事後共有四名罹難者死因被認定為「由高處墜落所致」。[73][74] 至少一人以打結床單作為繩索成功逃離火場。[75] 期間亦傳出多起疑為建物燃氣管線所引發的爆炸聲。[53]

外部救災行動受到自大樓剝落之燃燒碎片阻礙,警方因安全疑慮疏散圍觀群眾。地方支援群英語Territorial Support Group亦到場支援,除具備公共秩序英語Public-order crime維持職責外,並提供防暴盾作為消防員防護,以免遭落物擊中。[76]

約於02:00後不久,現場正式宣告重大事故,消防勤務規模亦同步擴大消防車由25輛增至40輛,救援單位增至10組,指揮車6輛、高空雲梯車4輛、支援單位則增為2組。[56] 整體災情期間,共計250名消防員投入滅火與救援,[77] 同時每次約有逾百人進入建築內部。助理局長安德魯·羅伊英語Andy Roe自此接掌11小時的主要指揮權,倫敦消防局局長科頓改以監督角色支援,並表示此次救援在未知結構穩定性的情況下進入大型建築,已超越日常安全程序。[67] 直至翌日下午,結構工程師完成檢測後方確認建築無立即坍塌風險。[53]

02:20起,樓梯間煙霧已足以危及生命,惟仍有部分住戶於此後成功脫困。[68] 02:47起,原建議未受波及者留在室內的「原地避難」政策正式取消,改為全面撤離。[78] 然而政策變更後僅額外36人得以逃出。後續調查指出,該政策本應提前約80分鐘終止,以減少傷亡。[79]

Remove ads

最後救援(04:00–08:07)

Thumb
2017年6月14日04:51自倫敦普特尼山拍攝之火場狀況

天亮時消防人員仍持續內部搜救。04:14警方向大量圍觀群眾發出緊急呼籲,要求其若能聯繫仍受困住戶無論透過電話或推特—須立即勸其自行撤離、切勿再等待救援部隊。[80] 至04:44,大樓四側皆已受火勢波及。[56]

其後僅再完成兩次救援,分別於06:05及08:07救出一名住戶。[56] 消防人員最終成功救出10樓以下所有受困者,12樓以下僅剩兩人未及撤離,但於此時段無隊伍抵達20樓以上;最高兩層僅有兩名住戶成功逃離。[50]

餘勢與後續(08:07-6月16日)

2017年6月14日下午,倫敦消防局宣布已救出65名居民,並成功抵達24層全樓範圍。[81] 另有74名傷者由國民保健署送往倫敦六家醫院,其中20人傷勢危急。[82]

火勢在高層仍持續燃燒,至2017年6月15日01:14方受控制,翌日消防隊仍留在現場處理殘留火源。[83] 消防單位亦使用四軸飛行器進行結構檢視與遺體搜查。[84] 火場於16日晚間正式宣告熄滅。[85]

媒體報導

Thumb
大火發生兩日後的格倫費爾塔

火災發生後,官方與媒體對災情的報導逐步擴大:

  • 至05:00,警方表示已有多人因煙霧吸入英語smoke inhalation接受治療。[3]
  • 06:30前後,有消息指出共 50 名傷者被送往五間醫院,包括切爾西與西敏寺醫院英語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國王學院醫院皇家自由醫院英語Royal Free Hospital聖托馬斯醫院聖瑪麗醫院
  • 09:30,倫敦消防局局長 丹尼·科頓英語Dany Cotton 表示火災已造成死亡案例,但因建築規模與複雜度無法確認確切人數。[3][86] 科頓補充:「這是前所未見的事件,在我擔任消防員的29年來,從未遇過如此規模。」[87][88]
  • 12:00,倫敦警察廳宣布已有六人確認死亡,超過70人住院,其中20人傷勢危急。[3]第一位公布死亡者為敘利亞難民穆罕默德·阿爾哈吉·阿里(Mohammed al-Haj Ali)。[89]
  • 約17:00,確認死亡人數增至12人。[90]

虛假訊息

火災後網路上曾出現多項未經證實的說法,包括政府隱匿死傷資訊與嬰兒奇蹟獲救的謠傳,後經查證皆非事實。[91][92][93][94][95] BBC新聞之夜》後續調查亦未發現相關證據,警方、救護服務及多間急診部門皆無相關紀錄。[96][97]

影響

死亡與傷亡

Thumb
2017年6月16日,於諾丁丘衛理教會外設置的火災悼念蠟燭與花束

此次火災共造成72人罹難,其中一人於送醫後翌日身亡,另一人於2018年1月去世。[98][99][100] 警方於2017年11月正式公布死者總數後,最終死亡人數確認為71人,但後續新增病例使總數提高至72人。[101] 此事件為自1988年派珀-阿爾法鑽油平臺爆炸以來英國最嚴重之結構性火災,亦為二戰後最嚴重的住宅火警。[102]

遇難者中包含多名兒童,[103] 其中五人就讀附近的肯辛頓奧爾德里奇學院英語Kensington Aldridge Academy[104] 最年幼的死者為6個月大的莉娜·貝卡迪(Leena Belkadi)。另有一名於2017年6月15日仍在醫院治療的傷者因吸入濃煙不治身亡。[99] 另有一名倖存孕婦因火災導致胎死腹中。[105]

倖存者來自大樓129房名單中的106戶,其中18人仍列為死亡或失蹤,另有多數死者位於11至23樓之間的23戶。部分住戶疑因逃生時移動至高樓層,亦有可能多人於最後匯集至同一單位。[106][107]

警方透過多方資料,包括政府機構及民間企業紀錄,並交叉比對閉路電視影像,推估火災發生時樓內293人中約223人成功逃生。[108] 分鑑定歷時五個月,僅有12名罹難者在火災當日即被確認。[90] 一週後警方推估死亡人數為80人,此數字並在接下數月成為媒體最普遍採用之估計值。[109][110][111] 警方亦透過自大樓內23戶住家撥往999的26通求救電話辨識部分罹難者身分。[112]

死亡人數調查與辨識

2017年9月19日,大都會警察指揮官斯圖爾特·坎迪(Stuart Cundy)表示,最終死亡數可能低於80人,原因是有八人因涉嫌為不存在的受害者申請災後補助而遭調查。[110][111][113] 截至2018年6月1日,此案已有五人因詐欺遭判刑。[114][115]

辨識死者面臨的難題包括:無法得知火災發生時建物內確切居住與停留人數,事發前未設正式住戶名冊,[116][117] 並且大樓內存在未登記的二房東租客、無證移民與庇護申請者等群體,使失蹤名單與實際受難者間可能出現落差。[118] 倫敦市長簡世德因而呼籲提供赦免措施,以便知情者能安心向當局提供資訊。[119]

首批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勘驗制度英語Inquests in England and Wales程序於2017年8月23日展開,[120] 並於同年11月23日前陸續完成所有死者的開庭程序。[121]

火災後,居民組織(包括「格倫費爾聯合會」)質疑官方死亡統計遠低於實際狀況,並有部分居民相信死亡人數可能達「數百人」。[122][123][124] 火災十日後,僅18名死者獲官方正式確認,與當時預估的80人及最終確認的72人之間呈現差距。[125][126]

心理健康與人為因素

除了身體上的傷害外,這場火災對居民、緊急服務人員以及公眾產生了重大心理創傷。2017年7月26日,在格倫菲爾火災應對小組英語Grenfell Response Team第四次公開會議上,一名當地誌願者報告稱,自火災以來,北肯辛頓至少發生了20起自殺未遂事件,其中一例已經成功。[127][128][129] 許多倖存者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損害。[130]

倫敦消防局局長丹尼·科頓英語Dany Cotton為受到創傷影響的緊急服務人員的英勇行為辯護。[77] 同時提供了值班心理諮商服務。據報導,約有80名消防員和大都會警察因火災經歷而出現心理困擾。[131] 科頓向LBC廣播英語LBC Radio表示,她本人也接受了心理諮商。[132][133]

為應對心理健康需求,額外聘請了四名全職心理諮商員(恢復先前裁減的人力),並引入60名志願心理諮商員。所有參與格倫菲爾火災救援的消防員均接受了心理健康檢查。BBC報導指出,倫敦消防局使用儲備預算將心理諮商人員恢復至2008年的水平。[134]

2017年7月,英格蘭國民健康署英語NHS England向全科醫生發佈公開信,提供火災或近期恐怖事件受影響人士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症狀,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135] 據估計,67%的火災受害者、失去親屬者或被救出/撤離的人需要接受PTSD治療;此外,26%至48%未被撤離但目睹火災的附近居民可能也患有PTSD。尚不清楚這些數據中,心理反應與既存精神疾病的比例。[136] 大都會警察署指派250名偵探調查火災,增加了警力的工作負荷及個人壓力,該警力同時還需調查包括2017年6月倫敦橋襲擊案2017年芬斯伯里公園襲擊事件英語2017 Finsbury Park attack在內的近期恐怖事件。[137]

心理學家在肯辛頓奧爾德里奇學院英語Kensington Aldridge Academy協助學生重返原校區,並採取措施保障學生福祉,例如在面向火災大樓的教室窗戶上設置遮蔽。[104]

長期身體健康

2018年9月21日,驗屍官菲奧娜·威爾科克斯(Fiona Wilcox)對暴露於火災及後續清理過程中吸入煙霧與灰塵的受害者及緊急服務人員的長期健康表示關注。受影響者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石棉沉著病英語asbestosisCOPD哮喘等疾病的風險。火灘大樓已知含有石棉及其他毒素。在致國民健康署行政總裁西蒙·史蒂文斯英語Simon Stevens的信中,威爾科克斯提到參與九一一襲擊事件的消防員因吸入煙霧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並建議設立身體健康篩檢計畫以防範未來死亡。[138][139]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英語Public Health England持續監測廢棄大樓周邊空氣品質。2019年3月的報告指出「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的風險仍然低」。[140] 雖然火災釋放了大量有毒化學物質,但已隨風迅速擴散。[141] 目前尚未對土壤污染風險進行全面評估。[140] 同年3月,由安娜·史崔克英語Anna Stec教授領導的獨立研究發表於期刊《化學圈英語Chemosphere (journal)》,研究顯示當地土壤與建築物存在「顯著環境污染」,包括苯並[a]芘多環芳香烴等。[141][140] 土壤中的化學物質不太可能滲入空氣,但在土壤被攪動時可能釋出。[140] Stec表示,她的研究結果顯示「需要進一步深入、獨立的分析,以量化對居民的潛在風險」。[140]

成本

格倫菲爾塔由Protector Forsikring英語Protector Forsikring ASA投保,保額為2,000萬英鎊,但火災直接成本高出兩個數量級。2023年,《衛報》估計總成本接近12億英鎊,其中大部分由國家承擔。[142] 該估算包括:[142]

  • 4億6,900萬英鎊由大樓業主肯辛頓和切爾西皇家自治市支付,主要用於安置倖存者
  • 2億9,100萬英鎊由英國政府撥款,用於場地費用及轉為紀念場所
  • 2億3,100萬英鎊用於公共調查與警方調查,截止估算時仍在進行中
  • 1億5,000萬英鎊通過民事訴訟由倖存者及死者家屬獲得賠償
  • 4,700萬英鎊由外牆覆層製造商Arconic英語Arconic支付民事索賠,另3,500萬英鎊支付給其律師與顧問
  • 2,700萬英鎊預留給主要建築承包商Rydon英語Rydon的民事索賠
  • 1,450萬英鎊由倫敦消防局支付的法律費用

這意味著,火災直接成本約為建築商因使用易燃而非不可燃覆層節省的29萬3,368英鎊的4,000倍。[142]

後果

Thumb
火災後的大樓焦黑殘骸

格倫菲爾塔及周邊地區共有151戶住宅被摧毀。[143] 由於擔心大樓可能倒塌,周邊建築的居民被緊急疏散。[53]

火災還嚴重影響了毗鄰格倫菲爾塔的三棟低層建築「指狀住宅樓」,居民被疏散。這些建築包括Barandon Walk、Testerton Walk與Hurstway Walk,由於共用位於格倫菲爾塔下方的鍋爐而失去熱水供應,鍋爐在火災中被摧毀。[144]

2017年6月16日,抗議者在多處進行遊行示威,並於聖克萊門教堂聚集,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在此慰問民眾。[145][146]

直接原因

冰箱

警方於2017年6月23日確認,火災起於16號單位內一台有缺陷的Hotpoint牌英語HotpointFF175B冰箱冷凍櫃,由Hotpoint英語HotpointIndesit英語Indesit製造。[147] 擁有FF175BP與FF175BG型號的用戶被敦促向製造商註冊以接收更新。該型號於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期間生產,共64,000台,之後停產,目前仍在使用的數量不明。[148]

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英語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對Hotpoint FF175B冰箱冷凍櫃展開產品安全調查。獨立專家檢查了從格倫菲爾回收的殘留冰箱及同型樣品,結論為設計符合所有法定安全要求,無需召回。消費者協會Which?英語Which?對法律要求不足提出質疑。[149][150]

租戶曾多次抱怨電壓波動導致家電冒煙,此類波動可能引發冰箱著火。地方當局知悉此情況並向租戶支付了家電損壞賠償,但電壓波動仍持續發生。當地工黨議員朱迪絲·布萊克曼(Judith Blakeman)表示,電壓波動影響了包括冰箱在內的多種家電。2017年7月,她表示電壓波動的原因尚未查明。[151]

2018年11月27日,J·鄧肯·格洛弗(J. Duncan Glover)在格倫菲爾塔調查委員會作證,指出火災可能始於16號單位的「大型」Hotpoint FF175B冰箱冷凍櫃的壓縮機附近。[152] 他發現壓縮機繼電器所在的電線接點存在接觸不良,增加了電阻,導致過熱,引燃線材絕緣層,造成短路並引發火災。[153] 火災隨後蔓延至冰箱外部。格洛弗指出,美國安全標準要求冰箱背板使用金屬(如鋼板)以防火蔓延,而英國允許使用塑料背板,可能加劇火勢。[154]

格洛弗還指出,16號單位的配電盤狀態符合火災起於冰箱的情況:冰箱迴路的斷路器跳脫,但除漏電保護器外,其餘斷路器保持通電。[155]

外牆覆層與隔熱材料

Thumb
格倫菲爾塔外牆覆層結構

[156]

翻新後的塔樓外牆結構如下:[157]

  • 外牆覆層:聚乙烯芯鋁板夾層(每板約3毫米)
  • 標準通風間隙:約50毫米
  • 隔熱材料:聚異氰脲酸酯(PIR)泡棉板,厚約150毫米
  • 原有預製鋼筋混凝土外牆
  • 新安裝的雙層玻璃窗,與PIR泡棉板垂直對齊[158]

警方表示,火災後進行的安全測試顯示,鋁-聚乙烯覆層及PIR隔熱板均未通過防火測試。[159]

早在2014年,安全專家就警告,計畫使用的隔熱材料僅適用於非燃燒覆層。證書顯示,Celotex RS5000隔熱材料應僅與纖維水泥板搭配使用。然而,格倫菲爾塔使用的聚乙烯覆層易燃,加熱時釋放有毒氰化物煙霧。即便如此,肯辛頓及切爾西皇家自治市仍核准該建築工程符合「相關條款」,建築檢查員從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共訪視工地16次。格倫菲爾亦使用了Kooltherm英語Phenolic resin,但未經與聚乙烯芯鋁板組合測試。製造商Kingspan表示,此組合「極不可能通過英國標準8414大型測試」。[160]

格倫菲爾塔使用的可燃材料成本遠低於不可燃替代品。2017年6月,項目團隊選擇節省29萬3,368英鎊的廉價覆層,受到肯辛頓與切爾西租戶管理組織英語Kensington and Chelsea Tenant Management Organisation內部郵件提及「良好成本」壓力影響。[160][161]報導指出,2015年5月15日,一名建築檢查官核准格倫菲爾塔的覆層,但全國已有警告指出,可燃隔熱材料僅可與非燃燒覆層搭配使用。[162]

鋁-聚乙烯外牆覆層

Thumb
ACM三明治板結構示意圖。以Reynobond PE為例,鋁板厚度為0.5 mm(0.020英寸),整體板材厚度可能為3 mm(0.12英寸)、4 mm(0.16英寸)或6 mm(0.24英寸)。[163][164]

消防安全專家指出,建築外牆的新型外壁被覆材英語Cladding (construction)可能是火勢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165] 專家指出,覆層與隔熱材料之間的空隙產生類似煙囪效應的作用,加速火勢蔓延。[158] 火災期間,覆層明顯燃燒與熔化,引發其非防火被覆材料的推測。一名居民表示:「整棟建築的一側整個起火,覆層像火柴棒一樣燃燒。」[166]

關於外牆覆層的危險性,早在 1991年諾斯利高地大廈英語Knowsley Heights的公寓火災後就已受到關注。[167][168][167][169][170][171]

紀錄顯示,承包商在近期翻修工程中獲得 £2.6 million的報酬以安裝「ACM雨幕覆層」[39]。ACM 即鋁複合材料英語aluminium composite material,也稱為夾芯板英語sandwich panel,其燃燒性取決於隔熱材料芯材的選擇。[167]

使用的產品之一為Arconic英語Arconic生產的Reynobond,可搭配不同芯材,其中聚乙烯芯材(Reynobond PE)如同格倫費爾塔所用,另有耐火芯材版本(Reynobond FR)。[37][172] Reynobond 覆層的價格分別為每平方公尺 £24(耐火版本)及 £22(易燃版本)。[172]

根據Arconic當時面向歐洲大陸市場的網站及產品手冊,Reynobond PE適用於高度10米(33英尺)以下的建築;耐火的 Reynobond FR 適用於高度30米(98英尺)以下建築;超過此高度,如格倫費爾塔上部,應使用不可燃的A2版本。[173][174][175] 火災後,Arconic停止全球銷售塔樓使用的 Reynobond PE。[176]

含高可燃隔熱材料的類似覆層被認為已安裝於英國、法國阿聯酋澳洲等多個國家的數千棟高層建築上。[169][177]窗戶和覆層技術中心英語Centre for Window and Cladding Technology發布的建議指出,若建築高度超過 18m,必須經測試證明覆層系統整體的防火性能。[178](p. 5)

2014年9月,針對重新覆層工程向主管機關提交了建築法規通知英語Building regulations notice,狀態標示為「Completed—not approved」。[179] 此類建築控制申請英語Building Notice用於免除事先向建築監管員提交詳細計畫及方案,由監管員在施工過程中審查。建築監察員 Geoff Wilkinson 指出,此種申請「完全不適用於大型複雜建築,僅應用於小型、簡單的住宅建築」。[180]

2017年6月18日,英國財政大臣夏文達表示,格倫費爾塔使用的覆層在英國被禁止。[181] 雖然格倫費爾塔在覆層安裝期間曾接受16次檢查,但監察員未能發現此類材料的使用。當地工黨議員朱迪絲布萊克曼對監察員能力提出質疑,指出:「這引發了建築法規官員是否具備足夠能力、是否知道自己在看什麼的疑問。還有一個問題是,他們實際上看到了什麼?有沒有什麼被隱瞞?」[182]

住房、社區和地方政府部指出,含聚乙烯芯材的覆層「不符合現行建築法規指引。此材料不應用於超過18公尺(59英尺)高的建築」。[183] 2017年7月31日,該部門公布對格倫費爾塔覆層板材的消防測試結果,該測試由英國建築研究院英語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執行,聚乙烯芯材被評為第三類,顯示其完全缺乏阻燃性能。[184]

消防專家指出,僅測試覆層本身不足,應對覆層與隔熱材料整體系統進行測試,包括防火阻隔裝置。專家還指出,測試缺乏透明性,政府未說明具體執行的測試項目。[185]

根據美國Arconic,聚乙烯版本材料在高度超過40英尺(12米)的建築中被禁止使用,因其可能加速火勢和煙霧蔓延。[186]NPR指出,美國幾乎所有地區(除三州與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外)已採用國際規範理事會規範英語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要求高層建築外牆組件(覆層、隔熱材料及牆體)含易燃部分時,必須通過美國消防協會發布的 NFPA 285 模擬測試。[187][188][189]

測試中,整個外牆組件在標準化試驗架上重建為兩層樓高,中間設置窗洞,並以燃氣燃燒器英語gas burner從兩個角度連續點燃30 分鐘。[190] 組件需滿足多項性能標準,包括火焰不得超過窗洞頂部10英尺(3.0米)垂直蔓延或5英尺(1.5米)水平蔓延。[188][190]

單次NFPA 285測試費用可超過 30,000 美元,且僅認證特定組件(即特定製造商生產的零件組合),任何零件變動都需重新測試。[187][191] 截至2017年中,含聚乙烯芯材的ACM覆層尚未通過NFPA 285測試,故在美國高層建築已被實質禁止數十年。[188][192]英國不強制使用此類現實模擬測試[188][192],可只透過「各組件單獨通過小規模可燃性測試」來規避全尺度測試。[193]

聚異氰脲酸酯隔熱材料

Thumb
格倫費爾大樓火災後的頂層,顯示燒焦的隔熱材料,部分原始結構暴露在外。外牆覆層已融化。

翻修工程中使用了一種名為Celotex RS5000的隔熱泡沫產品,安裝於外牆覆層之後。[194] 警方指出,該隔熱材料「比外牆覆層更易燃」。[195]

根據其產品資料表,聚異氰脲酸酯英語polyisocyanurate(PIR)產品——火災後在格倫費爾大樓周圍散落的炭化碎片,「在足夠高溫與強度的火焰下會燃燒」。[37][196] PIR 隔熱泡沫「在燃燒時會迅速燃燒並產生高熱、濃煙及刺激性、易燃或有毒氣體」,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和氰化氫。[197] 聚異氰脲酸酯泡沫的火災毒性早已為人所知。[198]

至少有三名倖存者因氰化物中毒接受治療。[199] 同時暴露於一氧化碳與氫氰酸的毒性作用毒理學協同作用英語Synergy#Toxicological synergy比單獨暴露更致命。[200]

Celotex的《雨幕系統合規指南》在指定用於建築高度超過 18米(59英尺) 的場合時,列出了產品經過測試並獲認證符合防火安全標準的條件,包括使用(不可燃)12 mm(0.47英寸) 纖維水泥英語fibre cement雨幕板、在每層樓板邊緣設置通風水平防火隔板以及垂直非通風防火隔板。指南中指出,任何偏離測試配置的變更「需由建築設計者審慎考量」。[201]

窗戶

有報導指出,翻修工程中安裝的窗戶及其框架因使用的材料不同而防火能力低於原有窗戶,且窗戶尺寸不足,需搭配更大的框架。這可能促進建築內外火勢的蔓延。[202]

火災應對批評

對火災應對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對當時英國緊急應變與防火安全規範實務的譴責。此外,亦有更廣泛的政治與社會批評,包括對政府機構與英國政治人物應對措施的指責、社會分化問題、放寬監管的影響,以及整體透明度不足等問題。[203]

消防和結構安全審查

英國

Thumb
位於謝菲爾德的住宅塔樓,其外牆覆層在格倫費爾火災後因未通過防火安全測試而部分拆除

火災發生後數日內,英國政府展開對住宅塔樓的防火安全審查。由於對現行建築規範及其執行方式存有疑慮,相關規範也隨之被重新檢視。[204][205] 2017年8月的一份國會簡報概述了英格蘭塔樓火災風險管理的法律框架。[206]

2017年8月30日,住房、社區和地方政府部公布了《建築規範與防火安全獨立審查》的審查範圍。[207]獨立審查英語Independent reviews in the United Kingdom由高級工程師及資深公務員、曾任健康及安全局主席的茱蒂絲·哈基特英語Judith Hackitt主導,報告提交給DCLG部長及內政大臣薩吉德·賈偉德。審查的主要目標為:一是為未來建築,尤其是住宅高層建築,制定改進的建築規範;二是向居民提供其住宅安全的保障。[207]

DCLG委託測試多種外牆覆層系統的防火性能,七種組合中六種被認定存在危險。2017年8月報告指出,英國共有228棟建築使用這些覆層方法。唯一被認定安全的組合尚未在現有建築中使用,但可用於替換現有其他組合。這些測試結果將用於修訂建築規範。[208]

2017年12月18日,哈基特發表初步報告,稱整個建築監管系統「不適合其目的」,並提出重大變革的臨時建議。[204] 最終報告於2018年5月17日發布,概述多項主要失敗與建議措施。[209][210]報告未建議全面禁止高層建築使用可燃外牆覆層,但哈基特表示若政府嘗試立法禁令,她將予以支持。[211][212] 政府在公眾調查結束後將重新考慮建議,同時諮詢對可燃材料的可能禁令,尚不清楚是否僅限於外牆覆層或也包括隔熱材料。[213]

2018年10月,政府宣布計畫禁止新建建築中高度超過 18米(59英尺) 的可燃外牆覆層,以及某些特定用途建築(如學校、護理院和學生宿舍)。消防員工會英語Fire Brigades Union主張應全面禁止,並將禁令擴及既有建築。[214]至2019年11月,英格蘭已有446棟高度超過18 m 的住宅及公有建築使用格倫費爾火災中使用的ACM外牆覆層,且不符合建築規範。政府承諾投入6億英鎊進行整改。然而,隨著對格倫費爾事件的調查,以及2019年6月的巴金火災英語Barking fire與11月的博爾頓(Bolton Cube)火災,更多建築被發現使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材料或未依規建造。[215]截至2020年6月,僅英格蘭就已辨識出約2,000棟高度超過18m 的高風險建築;另有9,600棟高層建築疑似使用可燃外牆覆層;11至18米高的建築則約10萬棟,其安全狀態尚不明。[216]2019年,抵押貸款機構與保險商對住宅安全的信心崩潰,導致英國房市大幅凍結。[215] 截至2021年2月,政府承諾投入超過50億英鎊進行火災安全整改,但仍遠低於實際所需費用,多數成本由原本相信建築合法的房屋買家承擔。[217]

2020年6月22日,位於景寧鎮紐漢區的另一棟倫敦塔樓「Ferrier Point」[218] 因第四層住宅火災而疏散居民,火災於18:20發生。[219] 約60名消防人員參與撲救,火勢於20:15受控。[219] 該塔樓曾使用與格倫費爾相同的鋁複合材料外牆覆層,但在火災前一年已被拆除。居民指出,及時拆除覆層避免了另一場類似格倫費爾的悲劇。[220]

國際

火災後,澳洲當局決定拆除所有塔樓中使用的類似外牆覆層,據稱過去20年間在墨爾本建造的每棟塔樓均使用了該覆層。[221][222]

馬耳他,工程師協會與建築師協會呼籲政府更新建築規範,以加強防火安全。[223]

2017年6月27日,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伍珀塔爾一棟11層高塔樓因使用與格倫費爾塔相似的外牆覆層而被疏散。[224]

火災發生一個月後,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新建433間客房希爾頓酒店部分外牆覆層被拆除,以應對防火安全問題。[225][226] 由於供應商的財務問題,所使用材料未達到批准標準。除更換覆層外,酒店還安裝了外部監控系統以專門偵測火災。此外,鹿特丹一所大學建築被發現使用相同覆層,隨後關閉並進行整修。[227] 據稱,荷蘭其他數十棟建築也存在相同缺陷。[228]

火災發生數天後,直布羅陀政府對所有塔樓的外牆覆層進行審查,結果發現所使用覆層為不燃材料,與格倫費爾火災所用覆層不同,因此無安全隱患。針對格倫費爾火災及中東地區高層建築外牆覆層相關火災事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2018年更新其火災與生命安全規範,要求採用NFPA 285防火測試英語NFPA 285 fire safety test[229]

調查

Thumb
地方社區團體「Justice4Grenfell」的宣傳橫幅

當地自治市承諾對火災事件進行全面調查。[230]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下令展開全面公開調查,並表示民眾「應該得到火災迅速蔓延原因的答案」。[231]

2017年7月,政府對非法轉租的居民提供大赦[232],並對提供資訊的人員給予為期一年的移民大赦,但並未完全保證不會被驅逐出境。[233] 2017年8月31日,移民部國務大臣英語Minister of State for Immigration 布蘭登·劉易斯 宣布,為格倫費爾塔受災無證居民提供的一年期移民大赦登記截止日期延長三個月至 2017-11-30。負責公開調查的 馬丁·摩爾-比克爵士英語Martin Moore-Bick 曾致信首相,建議考慮這些居民的長期未來,而不僅是作為調查證人的價值。此觀點亦得到 BMELawyers4Grenfell 與 Justice4Grenfell 等活動團體呼應。[234]

2019年9月16日,有報導指出倫敦消防隊已在倫敦警察廳的警告下接受訪問,涉及1974年職業健康與安全法英語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etc. Act 1974[235]消防隊專員丹尼·科頓(Dany Cotton)在新聞稿中表示,自火災發生後,消防隊一直接受警方調查;數百名消防人員自願接受警方訪問,消防隊將持續協助調查人員。[236]

律師莉拉妮·法哈英語Leilani Farha 指出,格倫費爾塔的失職侵犯居民的人權,因火災前居民未被充分納入建築設計及安全議題的討論,火災後亦未充分參與調查。[237]

刑事調查

2017年6月15日,倫敦警察指揮官斯圖爾特·坎迪(Stuart Cundy)宣布,已展開刑事調查,以釐清是否存在可提出指控的情況。[238] 2017年7月27日,警方向居民發出公告,表示有「合理理由」懷疑肯辛頓及切爾西皇家自治市英語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肯辛頓與切爾西租戶管理組織英語Kensington and Chelsea Tenant Management Organisation「可能犯下」企業過失殺人罪。兩組織的高層可能將接受警方警告下的訪問。截至2017年7月,格倫費爾塔相關公司與組織超過六十家,警方仍保留對各種可能罪名採取行動的選項,包括過失殺人罪、企業過失殺人、濫用公職及消防安全罪行。[239][240][241]

2017年8月7日,《倫敦晚報英語London Evening Standard》報導,公共檢控總監英語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s艾莉森·桑達士英語Alison Saunders表示調查仍處於早期階段,未排除任何可能性。桑德斯指出,比起急於進入法庭,更重要的是建立穩固的案件,且檢控總監尚未全面審查證據。相關法律包括健康與安全法及其他刑事法律。如罪名成立,嚴重疏忽殺人罪最高刑期為終身監禁,指導性最低刑期為十二年。[242][243] 若提出此類指控,檢方需依照四階段的阿多馬科測試英語R v Adomako,證明疏忽行為嚴重違反注意義務並導致或促成受害者死亡。[244]

2018年6月7日,BBC報導指出,警方正在調查倫敦消防隊採用的「原地待命(Stay Put)」策略,可能涉及1974年職業健康與安全法下的刑事罪行。[245]

截至2019年6月7日,警方已在警告下進行十三次訪問,並預計進行更多次,且已收集7,100份證人、家屬及緊急服務人員等的書面陳述。[246] 2019年3月,警方表示,刑事指控不太可能在2021年底之前提出。[247]

警方調查獨立於公開調查,不能直接使用其證據,但將仔細研究。2024年9月4日公布調查報告後,大都會警方表示,案件提交至少需要12–18個月。[248]英國皇家檢控署表示,不預期在2026年底之前作出起訴決定。[249]

詐騙案件

2017年9月19日,倫敦警察指揮官表示,有八人因涉嫌冒用虛構受害者的名義申請財務援助而被調查。[110][111] 截至2018-06-01,已有五人因聲稱自己是火災受害者以謀取財務支持而被判詐騙罪名成立。[115][114]

2018年6月7日,倫敦再次有九人因涉嫌詐騙被逮捕。[250] 隔日有四人被正式起訴,其中三人因詐騙罪被控,另一人原先因毒品與盜竊罪被控,但於2018年7月19日改以詐騙罪起訴。[251][252] 其餘五人則在調查中獲釋。

截至2020年3月,共有二十一人因火災相關詐騙被起訴,經由二十次調查及倫敦警察局保險詐騙執法部英語Insurance_Fraud_Enforcement_Department一次調查後,全數被判有罪。這些人透過虛報約100萬英鎊的預付信用卡、酒店住宿費用及其他原本提供給火災受害者的資金而獲得利益,最終合計監禁刑期接近九十年。

所有被判有罪者均聲稱自己居住在塔樓中,住所被毀,多數人還聲稱家人喪生。然而,他們將詐騙所得用於奢華假期、高價車輛及賭博,甚至有人因對酒店餐飲與 WiFi 不滿而要求更多金錢。其中三人為非法居留的移民,一人被發現酒店房間內藏有大量非法毒品,另一人涉及入室盜竊。一名冒充格倫費爾塔受害者的女性被發現向保險公司提出五十餘次虛假索賠,且聲稱自己曾出現在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事件英語Manchester Arena bombing2017年倫敦橋襲擊英語2017 London Bridge attack幾週前的現場。[253]

法醫搜索與遺體回收

Thumb
在塔樓東側安裝的外部升降平台,用於清理塔樓殘骸

針對火災原因及可能涉及的過失殺人罪或違反規範的刑事責任展開了詳細調查。搜救犬、指尖搜索、DNA比對、指紋鑑定、法醫牙科英語forensic dentistry及法醫人類學家均被使用。為改善進入現場的便利性,塔樓安裝了外部升降設備。[112]

此次搜索與回收行動規模龐大。估計每層樓約有15.5公噸(17.1英噸)殘骸,其中混雜有人類遺骸。[254] 在災難受害者身份鑑定過程中,操作需兼顧司法標準與謹慎以免錯認遺體,造成生還者家屬進一步痛苦。[112]

消防隊

在2017年7月7日《新聞之夜》報導後,倫敦消防隊表示,其在火災應變中遇到的問題亦將成為警方調查的一部分。[61]7月11日,消防隊專員丹尼·科頓在《第四頻道新聞英語Channel 4 News》訪談中表示,對消防隊應變的合理批評將會在調查與公開調查中呈現。[77]在生還者及受害者家屬的批評下,科頓於2019年12月底提前退休。[255][256]自2020年1月1日起,由副專員安德魯·羅接任消防隊專員。[257]

2017年8月16日,BBC Radio 4報導,肯辛頓及切爾西租戶管理組織在格倫費爾塔翻修期間曾向倫敦消防隊提供建議,並展示了「消防安全設施」。市議會反對黨領袖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結構工程師保羅·福洛斯(Paul Follows)及建築檢查員傑夫·威爾金森(Geoff Wilkinson)均對火災發生感到震驚,認為事前與 LFB 的協商本應能降低風險。[258]

倫敦消防隊表示,其並未批准翻修工程,並稱自身法律權限有限。消防隊經常進入建築以熟悉其佈局與設備,但這並不等同於詳細檢查。[259]

公開調查

火災發生翌日,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對火災原因展開公開調查。兩週後,馬丁·摩爾-比克爵士英語Sir Martin Moore-Bick 被任命為調查主席,他承諾調查將「公開、透明且公平」。此調查將與刑事調查同步進行。

2017年8月15日,梅首相公布調查範圍,全盤接受摩爾-比克的建議。調查計畫審視火災原因及蔓延情況、建築法規及消防措施的充分性與執行、火災前議會與 KCTMO 的行動,以及倫敦消防隊、議會與中央政府的應對措施。[260] 工黨政治人物及部分生還者呼籲將 公共住房政策英語Public hous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納入調查範圍,但未被接受。[261][262][263] 調查公聽會於2017年9月14日開始。[264]

首次報告(第一階段)於2019年10月30日正式發布,但曾在新聞禁令期間外洩並被公開報導。[265]原定於2019年春季發布,後延至10月,摩爾-比克向生還者表示對延遲感到失望。[266]

摩爾-比克報告確認,外部覆層是火災失控蔓延的主要原因,且不符合建築法規。他讚揚消防員的「勇氣與職責心」,但指出LFB存在「重大系統性失敗」,事件指揮官未受過應對此等規模防火分隔英語fire compartmentation失效的訓練。報告獲得生還者肯定。[51]

調查第二階段於2020年1月28日恢復進行,最終報告於2024年9月4日發布。[267][268]調查於2025年2月10日正式結束。[269] 政府於2025-02-26公布回應與建議。[270]

平等與人權委員會報告

2019年3月,《格倫費爾後續報告》指出,目睹火災或失去親友的兒童,不知道如何獲得幫助,因為相關服務缺乏。[271]

報告特別關注將殘障人士(包括輪椅使用者)安置於塔樓高層,未考慮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下的逃生可能性。報告認為,殘障人士遭受的待遇構成歧視,違反生命權、居住安全與適足權,以及免受不人道或侮辱性待遇的權利;火災後,殘障人士仍被安排於無法通行的住所。[272]

民事訴訟

2019年6月11日,火災生還者及受害者家屬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第一司法區普通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針對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的Arconic與Celotex提出索賠,要求賠償 不定金額英語an unspecified amount,涉及多項製造物責任法英語product liability指控。[273][274] 訴狀長達420頁,指控覆層與隔熱材料缺乏阻燃性,因此具有可燃性。[273][274] 位於密西根的惠而浦公司英語Whirlpool Corporation及其生產的Hotpoint冰箱,亦因冰箱內含易燃材料而被列為被告。[273][274]

到2019年8月,被告已行使權利將案件移送至美國聯邦法院,即賓夕法尼亞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英語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Pennsylvania[275] 2019年11月,Arconic以涉案覆層由其法國子公司生產,且法國法律禁止在未經法國法院授權的境外法律程序中提供商業資料,拒絕提交文件(該文件已由其美國律師 DLA Piper 持有)。[276] Arconic聘請法國律師諾埃勒·勒努瓦(Noëlle Lenoir)作為專家證人,審查 43,303 份文件以確定哪些可對原告披露。[277] 根據其美國公司文件,截至2019年11月,Arconic已花費約3,000萬英鎊聘請律師與顧問應對火災相關的刑事與民事調查、詢問與訴訟。[278]

2020年9月16日,地方法院發布一份冗長裁定,批准被告以不便法庭原則為由撤銷案件(即撤銷不影響原告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司法機構英語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提起訴訟的權利)。[277] 裁定書由 邁克爾·M·貝爾森英語Michael Baylson法官簽署,指出雖然根據賓夕法尼亞州法律原告可能獲得較高的賠償與懲罰性賠償,但多項因素仍支持撤訴。[277] 裁定允許原告在英國法院使用已在美國取得的證據,並保留若英國法院裁定賓夕法尼亞州法律適用,仍可主張懲罰性賠償的可能性。[277] 2022年7月8日,美國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發布一份未公開意見書,由托馬斯·L·安布羅英語Thomas L. Ambro法官簽署,大體上維持地方法院撤訴決定,但明確推翻原告可能返回美國法院的部分。[279]2023年2月21日,美國最高法院發布簡短一行裁定,拒絕審理原告請求(移訴),案件在美國法院至此結束。[280][281]

民事和解

2023年4月,包括Arconic、Whirlpool、肯辛頓及切爾西區議會、KCTMO及三個中央政府部門在內的 22 方,與約900名原告達成和解,金額約1.5億英鎊。[282] 原告由 14 家律師事務所代表,最初於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後轉至替代性爭議解決英語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特別是廖柏嘉主持的調解)。[283][284] 此和解亦包括向修復式正義社區計畫的捐助。此結果不影響未來刑事指控可能性,由英國檢察機構依最終調查報告決定。[285]

專業不當行為調查

2025年2月26日宣布,將依2023年採購法英語Procurement Act 2023調查七家組織。時任房屋、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安傑拉·雷納表示,監管機構未盡職責,其部門「未對已知風險採取行動,忽視、延誤或無視影響生命安全的問題」。[286]

拆除與紀念

Thumb
格倫費爾塔於2018年5月被腳手架與防護布覆蓋

2017年7月,工地經理邁克爾·洛克伍德(Michael Lockwood)宣布,將以支撐腳手架的防護布覆蓋建築,以保護法醫證據,並在之後拆除建築。社區將被諮詢拆除後的用地規劃。[287]結構工程師指出該塔樓存在安全風險;政府表示建築應「小心拆除」。[288] 2018年成立的格倫費爾塔紀念委員會預計將公佈地塊規劃方案。[289] 洛克伍德與特爾瑪·斯托伯(Thelma Stober)於2020年當選共同主席。[290]

2024年7月,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開始甄選設計團隊以設計紀念碑。[291]2025年1月,RIBA 與獨立的格倫費爾塔紀念委員會公佈五個入圍設計團隊的名單,用於塔樓原址未來紀念碑設計。[292]

2025年2月,時任英國副首相安傑拉·雷納告知喪親家屬與倖存者,已決定拆除格倫費爾塔樓,拆除工程預計耗時兩年。[293][294] 2025年4月,由於對塔樓結構與周邊環境熟悉,維護該工地的Deconstruct UK公司獲得拆除合同。[295]每層樓拆除預計需一個月,塔樓共有24層。[296] 拆除工程於2025年9月開始。[297]

參見

備注

  1. 本文除特別註明外,採用建築翻新後的樓層編號方式。
  2. 樓層原編號依序為地面層(Ground)、夾層(Mezzanine)、Walkway、Walkway+1、1樓~20樓。2015—2016年整修後改為Ground、1樓~23樓;惟戶別編碼未更動,造成編碼與樓層配置錯置。
  3. 2019年官方調查認定住戶無須負責。[51]
  4. 倫敦消防局高階指揮官夜間輪值待命以因應重大事件。[6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