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廟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庙闸
Remove ads

武廟閘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環湖路[2],是明代南京城牆體系中的水關之一[1]:79

事实速览 南京城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明朝洪武年間,修建南京城牆時始建,時稱台城水關、通心水壩。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因武廟移至府學園內東側、水閘的城牆南側,故得名武廟閘。1988年,隨南京城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1。是為玄武湖八景之一的「水關問道」[2]

歷史

Thumb
「武廟閘口半圓形建築」[1]:81。拍攝於2011年。
Thumb
圖片右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石牌。拍攝於2011年。

武廟閘位於玄武湖南岸,覆舟山雞籠山之間的隘谷地帶。玄武湖的湖水通過武廟閘進入珍珠河,穿過珠江路浮橋,沿楊吳城濠匯入秦淮河。武廟閘所在地區最早的水道,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二年(239年)開鑿的潮溝孫皓時,又開鑿城北渠,在武廟閘地區設置北水關。劉宋大明三年(459年),在武廟閘地區開大竇,玄武湖與建康城宮城水係由此融為一體[1]:79—80

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下令疏浚玄武湖,並做為南京城牆護城河。修建太平門後湖小門段城牆時,重新設計原有水關,擴建大閘,成為南京城牆的控水系統。時稱台城水關、通心水壩。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武廟移至府學園內東側、水閘的城牆南側。故日後得名武廟閘[1]:81。同治十年(1871年)時,管理後湖委員王煥煃曾主持通心溝水壩的重修事宜。今留有一塊「武廟閘碑」記錄此事[1]:84

自1950年起,南京水務系統對武廟閘進行多次修繕改造[1]:81。1950年的修繕改造中,在城牆內拱涵末端砌築矩形水池,用城磚砌閘槽,裝木閘門。1953年,將木門改為鋼板門。1955年,「改建兩座進水閘,用城磚條石砌閘牆,裝木閘門,手搖啟閉」[3]。1971年,為疏通涵道,將一百餘節明代銅管、鐵管更換為水泥涵管,拆除銅水閘,變更為直接進水口。武廟閘閘體原件及部分拆除銅管,現存於南京市博物館[4][1]:81—82黃冊庫存有一節銅管[4]。有研究者指出,因1950年代以來的多次修繕改造,「當代武廟閘無論是外觀結構或是動作機理都已發生重大改變」[1]:84

1986年5月,玄武湖管理處在武廟閘新建「武廟閘景點」,為一座江南園林建築風格的小院。由方亭、觀景軒、三曲走廊、贔屭馱碑組成。贔屓馱碑書「武廟古閘」四個大字[4]。1988年1月,武廟閘隨南京城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1

2014年,以武廟閘景點設置武廟閘展示館。2018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對武廟閘展示館進行提檔升級,建設武廟閘歷史文化展館。2019年端午節時,玄武湖武廟閘歷史文化展館已對外免費開放。展品中有一截明代武廟閘鑄銅管[5]。2021年12月,武廟閘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1]:81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