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玄武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玄武湖map
Remove ads

玄武湖位於江蘇南京六朝前稱桑泊,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公園是江南最大的市內公園。

事实速览 玄武湖, 位置 ...

玄武湖,又名桑泊、秣陵湖、蔣陵湖、練湖、後湖、昆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湖面寬廣。湖內多魚,廣植荷花,島堤多柳。湖有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自東晉以來為勝地,南朝恆講武於此,湖周四十景,宋以後廢為田,歲久舊跡益堙,惟城北十三里僅存一池,明初復開浚,中有舊洲新洲及龍引、蓮萼等洲,置黃冊庫於洲上,以貯天下圖籍。

今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許多文人騷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詩篇,如郭璞謝朓蕭統李煜韋莊杜牧劉禹錫李商隱李白歐陽修曹雪芹。李商隱作《南朝》,「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描繪的便是玄武御花園林紙醉金迷般的生活情景。玄武湖是民眾遊玩賞景的絕好去處,並有一大批「老漁夫」常年垂釣於此,這些垂釣愛好者總結出玄武湖釣法心得,與別處確有很大不同,這些「老漁夫」一般採用抽拉的方式,將魚鈎拋出後扯回,企圖在扯回的過程中鈎住魚兒。由於近年來玄武湖管理部門加強了管理,已經禁絕了垂釣行為。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936年出版的南京市市區地圖中的五洲公園——玄武湖。

玄武湖原為桑泊,南朝宋元嘉二十三(446年),始有玄武湖一名。「玄武」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具體形象是龜與蛇的複合體,和青龍、白虎、朱雀共同代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玄武為「北方之神」,玄武湖在燕雀湖之北,故又稱「北湖」,且在金陵城北。或稱曾有19個名字[1]。除經常更換名稱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時有時無的行列經歷,如此多變及命運多舛的湖泊鮮見。

秦時置秣陵縣而稱「秣陵湖」。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於湖畔,蔣神受到崇拜,吳王孫權引水入宮苑後湖及周邊沼澤濕地,改稱「蔣陵湖」。六朝時曾在此操練和檢閱水兵,故曾稱「練湖」等;在雞鳴山背後,又曾為宮廷後花園,故又曾稱「後湖」。六朝時又稱昆明湖等。

南朝宋孝武大明三年在湖南邊設樂游苑,湖北邊建西苑,梁時西苑改稱上林苑;宋文帝時疏浚湖泊,以湖泥建築成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又稱「三神山」。中國學界一般認為即今梁洲、環洲、櫻洲。有研究者因「環洲、櫻洲之間的內河不似天然形成,而象人工開鑿」有所懷疑,但無確鑿證據否定此說。亦認為「三神山」指今梁、菱、翠三洲,因「三洲的面積、形狀大體相當,呈扇形頒布,相去的距離也基本相同」。當時水面面積是今玄武湖的3至4倍[2]:32—33

玄武湖曾兩度遭到浩劫,一次發生在隋文帝時,另一次則發生在宋神宗在位時。隋滅南陳之後,隋文帝曾下令將南京城平蕩耕懇,玄武湖因此首度消失兩百多年;宋神宗時,王安石調任江寧府尹,提出「廢湖還田」,南京城因此常遇雨成災,元朝疏浚之後獲得改善。明初繼續疏浚[2]:33

明初修南京城牆,初以金川河為城東北的護城河。城牆後擴展至玄武湖邊,以為護城河[3]:73。當時,明朝政府在玄武湖湖心西北小島——舊洲(今梁洲)上設有專門存放黃冊黃冊庫。到弘治年間,開闢湖心西南小島——新洲(郭璞墩所在的環洲)為新庫房。為避免火燭,在新洲中部開挖水渠,形成新的一洲,即今櫻洲。或說新洲是今櫻洲。正德七年(1512年),將廚房從環洲移到櫻洲。嘉靖十一年(1532年),櫻洲開闢為新庫房,廚房移走。湖心東二洲(今菱洲、翠洲)因未建黃冊庫,皆稱荒洲[2]:33。明朝滅亡後,黃冊庫不存[1]

清朝康熙年間,曾康熙帝諱稱元武湖。當年繪製的地圖上,玄武湖上僅有四個洲,分別是舊洲、新洲、蓮萼洲、引龍洲[4],哪一個洲不在其中,不得而知。

清末的1909年,為迎接南洋勸業會,方便賓客遊覽玄武湖,兩江總督端方經奏准闢建豐潤門(玄武門),標誌着玄武湖正式成為近代歷史意義上的公園[5]。民國初期,玄武湖中五洲仍沿用舊名[6]:35南京特別市建市後的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5],初名元武湖公園。1928年9月,劉紀文任市長時,湖中五洲因擬比世界五大洲而改名,故名五洲公園。1934年4月19日,南京市政會議重新研究五洲公園和湖中五洲名稱,擬改為玄武公園[6]:35。4月,南京市長石瑛頒布命令,五洲公園改為玄武公園[5]。同時,以吳衍慈陳祖平陳無涯於愈眾繆崇君組成五人小組,負責湖中五洲更名事宜。1935年7月5日,南京市政府會議通過市長馬超俊的五洲改名決議[6]:3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進行整治。1966年,文革改名風中改名「人民公園」,1972年3月,重新恢復玄武湖公園名稱[5],現免費開放。

Remove ads

地形簡介

Thumb
明城牆上遠眺玄武湖和紫金山

玄武湖位於南京城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城,是江南最大的城市公園,鍾山腳下的國家級風景區。鍾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於南,秀峰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蹟眾多,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

玄武湖的水源來自東側的紫金山,一支經金川河長江,另一支經雞鳴寺附近的武廟閘南京城,經秦淮河入長江。玄武湖西、南兩面緊鄰明城牆,西以玄武門、南以解放門為出入口。玄武湖南依北極閣,向南可以看到三座高地上的塔高出城牆:九華山三藏塔、雞鳴寺藥師佛塔、北極閣氣象塔。東鄰紫金山,青山秀水相映。東北有南京火車站

玄武湖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古時周長為40里。

當今的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現有面積473公頃,五洲面積約105公頃[6]:35—36。湖水深度3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湖邊楊柳輕垂,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塊綠洲,形成五處景區。一為環洲,二是櫻洲,三為菱洲,四為梁洲,五為翠洲,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

Remove ads

湖中五洲及公園建築

玄武湖中有五島,皆以洲名。自元末明初,五洲成形,洲名多有變化。當代研究者指出在明朝時五洲名稱是不固定的,甚至還自相矛盾之處,但大體上固定[6]:34

  • 環洲,「環洲煙柳」。環洲有堤西通玄武門。明朝弘治年間,建有芳橋連通梁洲[7]
    • 明朝時稱中洲、長洲。又或一分為二,南半部稱龍引洲(清朝時或稱引龍洲[4]),北半部稱仙擘洲。清朝時改名長洲。1928年時,改稱亞洲。1935年7月5日,南京市政府會議通過市長馬超俊的五洲改名決議。因「洲形屈曲如半環」[6]:34—35,改稱環洲[7]
    • 郭璞墩、郭璞亭、郭璞紀念館、米芾拜石、童子拜觀音石、假山瀑布等[7]
  • 櫻洲,「櫻洲花海」。有櫻橋通環洲[8]
    • 明朝時稱新洲[2]:33。1928年時,改稱歐洲。1935年7月,因「洲上櫻桃樹極多[6]:35」改稱櫻洲[8]
    • 1954年,櫻洲西北建成竹木結構的櫻洲長廊。初名「中蘇友好長廊」。1963年,原地改建。1986年重建清真餐廳,現為婚紗攝影館。另有藏春亭、諸多南京市友好城市代表團種植的40餘株友誼樹[8]
  • 菱洲,「菱洲山嵐」。
    • 明朝時稱荒洲[2]:33,或稱太平洲。因位置最東,視為把守湖門的「將軍」,故俗稱將軍洲。清朝時改稱菱洲,又稱團洲[6]:34—35。1928年時,改稱澳洲。1935年7月[6]:36,改稱菱洲。因「洲外原多產紅菱,湖民向稱菱洲,因菱米可供民食,為副產物之一。今仍沿用舊名,一以存民意,二以念民生也。」[9]
    • 有飛禽園等。菱洲飛禽園(飛禽世界),被稱為全國最大的飛禽生態園。菱洲往南長堤過台菱橋可至武廟閘。1957年建成台菱花架。2018年建成菱洲兒童樂園,前身即玄武湖動物園、鳥類生態園。1984年初建、2019年重建的雙龍戲珠綠雕是玄武湖標誌性景點[9]
  • 梁洲,「梁洲秋菊[10]」。
    • 明朝時稱舊洲[2]:33、祖洲[6]:34。清朝時改稱老洲[6]:35,或因南梁昭明太子曾在此地親手植蓮,稱蓮花洲[6]:35。1928年時,改稱美洲。1935年7月,效仿蘇堤白堤,因昭明太子在洲上建梁園,改美洲為「梁洲」[6]:35—36,為昭明太子讀書處[10]。有湖神廟、覽勝樓、聞雞亭、觀魚池等。明朝在此島建黃冊庫,收藏全國戶籍賦稅檔案。梁洲是玄武湖諸島中最老的島。
    • 湖神廟位於梁洲西部,建於明洪武年間,為紀念老人茅氏獻策建黃冊庫堂有功而建,故民間又稱「茅老人廟」(或訛傳為「毛老人廟」);明太祖朱元璋建黃冊庫時問計,當時朝覲的民間老者茅氏建言,黃冊庫堂「當東西向,庶朝夕皆為日色所曬,而黃冊無浥爛之虞也」[11];於是黃冊庫庫房採用東西朝向而不是一般建築的南北朝向,有利於避免湖中潮濕環境對檔案造成損害[12]
  • 翠洲,「翠洲雲樹」。
    • 明朝時稱荒洲[2]:33,又比喻為「皇陵的足」,稱陵趾洲。清朝時,改為志洲、後洲[6]:34—35。1928年時,改稱非洲。1935年7月[6]:36,因「洲上修竹亭亭,縱橫數畝,曉煙殘照,翠色浮空,且鍾山東峙,蒼翠欲流,與洲間之竹翠相混合,濃翠可掬,因此改稱翠洲。」[13]
    • 島上有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留東同學會會址。2001年為迎接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建成華梓園[13]。曾有南京書畫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等。翠橋連翠洲與梁洲。翠洲以旭橋通湖東岸。

玄圃,位於玄武湖西南邊環湖路,現為複建。原為南朝梁文惠太子蕭長懋所建;梁昭明太子蕭統時更新擴建,為文人活動中心,「一時名才並集,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武廟閘,位於玄武湖南岸邊,建於東吳,孫皓引湖水入宮城而建,時稱北水關;南朝宋時在此開竇引湖水入御花園「樂游苑」;明太祖築南京城牆時在此建「通心水壩」;清代因大閘鄰武廟稱「武廟閘」。武廟閘對南京城市防旱排澇作用大,體現了古代先進的水利及冶金等技術,現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武廟閘往東,為古閱武台。玄武湖南岸九華山公園,有羅漢洞、玄奘寺等。玄武湖東南岸為白馬公園,有南朝石贔屭、明朝皇宮石刻、白馬石刻博物館等。

玄武湖南面的堤古稱鴣棲埂,鴣棲埂通往翠洲的堤便是有名的「煙籠十里堤」,語出韋莊台城「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清城韻翠玉博物館,位於玄武湖城牆內。[14]

圖片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