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求是
中共中央委員會出版的期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求是》雜誌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報黨刊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求是》雜誌社主辦。1988年6月16日,原《紅旗》雜誌停刊,中共中央書記處組織實施,中共中央黨校主辦一個新刊,易名為《求是》,7月1日正式創刊。[1][2]《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題寫。

簡介
《求是》雜誌集中宣傳共產主義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3][4]《求是》也是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宣揚刊物。
《求是》雜誌的作者、投稿人也是中國共產黨各層級的領導人或幹部,也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階層等。[3]
《求是》發行和中國共產黨的各刊物一樣,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具體是由中國共產黨各省委書記、市委書記負責,從而可以說明《求是》在中國共產黨中的重要性。[來源請求]截至2014年,以文章數量計算,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文章占總量的40%以上,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文章約占總量的5%。[5][6]
《求是》爲半月刊,號稱在全球發行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求是》的所有內容也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中閱讀。其網路上的文字版從2000的第一期開始到至今,均可閱覽。同時也可以在《人民網》的「理論頻道」中同步閱讀[7]。《求是》另有英文版雙月刊。
Remove ads
2009年,《求是》雜誌創辦求是理論網,開始從紙張走向網絡,並在此基礎上「試水」新媒體。2012年開通了新浪、人民、騰訊、新華微博 @求是。2013年開通了微信公眾平台、理論客戶端等。2014年接連推出《求是》3G手機版和新華手機報。[8]
2014年8月15日,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調研,同日,求是理論網即宣布正式更名為求是網,推廣「求是」品牌。[8]根據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9],《求是》雜誌順勢開始謀劃布局「刊網融合」。29日雜誌社旗下綜合性政治理論半月刊《紅旗文稿》開通微博 @紅旗文稿, 9月1日求是網「旗幟」品牌欄目(2017年已停更[10])開通 @旗幟[8],後者已改為求是網「理響中國」欄目 @理論旗幟[11]。
2018年,雜誌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評為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12]。
Remove ads
負責人
爭議
201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1月11日,周新城察網專欄文章《「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14]獲中共理論刊物《求是》雜誌旗下《旗幟》欄目微博轉發[15][16]。文章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鄧小平和習近平[17][18][19][20][21][22][23],稱共產主義就是要消滅私有制,抨擊中國自由主義私有化思潮,點名批判張五常和吳敬璉,稱張五常為「赤裸裸地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新自由主義分子」,認為吳敬璉「怎麼看國企都不順眼,非要徹底消滅不可」。
《旗幟》微博轉發引發廣泛轉載、討論[24][25][26][27]及爭議[28][29][30],並被列入2018年9月「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中國頂尖經濟學家聚焦的十大問題[31]。2019年[32],求是網轉載中聯部研究室原副主任肖楓紀念《共產黨宣言》170周年文章:簡單地說共產黨人的理論可以概括為「消滅私有制」,其實是不準確、不完整的(原文如此),批駁周新城言論。[33]
張五常對《人大教授狠批張五常、吳敬璉等經濟學家鼓吹私有制》為標題的轉載[34][35]表示非常震驚,立即在博客撰文回復[36][37];吳敬璉在9月學術研討會上表示「消滅私有制是一種不諧和的聲音」[31]。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晏智傑批周新城言論「蒼白無力,根本不懂馬克思」[38][39][40];原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系主任陳明明深入《共產黨宣言》原文批駁該文,強調從當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理解《宣言》[41]。媒體人秦朔撰文「今天應追求人人有產」回應[42]。有觀點認為,周新城不只是反對私有制,而是要維護公有制的正當性,為國企正名,營造「國進民退」的輿論。他的言論引發了中國一些企業家的恐慌。[43][31]
Remove ads
2020年5月,美國之音撰文稱,《求是》曲解引用了美國哈佛大學學者阿希什·賈哈的話,稱自己從未懷疑過新冠病毒來源於中國武漢。賈哈否認了這一說法。[44][需要更深入解釋]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