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別市

日本北海道的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別市
Remove ads

江別市(日語:江別市えべつし Ebetsu shi */?)是位於北海道石狩振興局東部的城市,為札幌市通勤城鎮[1],因此過去人口曾經快速成長,現在是北海道人口第7多的城市[2]。轄區大致位於石狩平原的中央[3],並且橫跨日本三大河川石狩川的兩岸,其支流千歲川夕張川於境內匯流至石狩川後注入石狩灣[3]。1891年江別市開始生產磚塊後,至今仍是日本國內磚塊的主要產地[4],並且被指定為北海道遺產[5]

事实速览 江別市 江別市, 日文轉寫 ...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e-petke」(兔唇)或「yupe-ot」(鱘魚很多)或是「i-put」(村子的入口)[6]

Remove ads

地理

江別市與札幌市北廣島市的邊界有佔地約2,000公頃道立自然公園野幌森林公園[7]。當地在北海道中氣候屬較溫暖的地區,不過由於位於石狩灣通往太平洋的風路上,因此整年皆有強風[3]

歷史

由於位於北海道的中樞位置,江別在北海道的早期歷史中,融合了北海道西南部的「惠山文化」和北海道東部的文化。江別約在西元2世紀產生了「江別文化」,並有許多特有的土器。此外,當地也發現有許多約在西元7世紀至西元9世紀左右時期所興建的「江別古墳群」,此為日本所發現位於最北方的古墳。因為與日本東北地方北部的古墳形式相似,因此被認為是當時本州和北海道已經有交流的重要依據。

和人最早在此的開發是在1867年,立花由松在此設置了「通行屋」供旅客休息。並在1871年,來自陸前國遠田郡馬場谷地村(現在的宮城縣遠田郡涌谷町)的21戶共76名人集體遷移至此進行開墾,開始有大量的移民進入。[8]由於設置了許多屯田兵村,以及國營幌內鐵路江別站的營運,江別市成為石狩川水運和鐵路的運輸中心,市區逐漸成形並開始發展工業。

年表

  • 1878年11月:設置札幌郡江別村。
  • 1880年:設置江別、對雁兩村戶長役場。
  • 1881年:設置石狩郡篠津村設置。
  • 1896年:新篠津村由篠津村分村。
  • 1901年:幌向村(現在的南幌町)南6線以北的區域併入江別村。
  • 1906年4月1日:江別村、對雁村、篠津村合併為江別村,並成為北海道二級村。
  • 1909年4月1日: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 1916年1月1日:改制為江別町。
  • 1954年7月1日:改制為江別市。

產業

因為靠近主要消費區札幌市,當地多從事農業,包括種植水稻和旱田作物、飼養食用牛、以及溫室園藝等[9]。交通

江別市交通十分便利,開車到札幌市中心約 35分鐘,距離新千歲機場約1小時車程或電車車程[1]。市內的東西部設有兩個高速公路交流道,可輕鬆前往北海道各地。

鐵路

Thumb
大麻車站
Thumb
野幌車站
Thumb
高砂車站
Thumb
江別車站
Thumb
豐幌車站

道路

高速道路
一般國道
主要地方道
道道

巴士

  • 北海道中央巴士
  • 夕張鐵道(夕鐵巴士)
  • JR北海道巴士
  • 新篠津村營巴士
  • 下段汽車(日文原名:下段モータース

教育

大學

專門學校

  • 札幌理工學院

高等學校

中學

  • 江別市立江別第一中學校
  • 江別市立江別第二中學校
  • 江別市立江別第三中學校
  • 江別市立野幌中學校
  • 江別市立角山中學校
  • 江別市立江北中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中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東中學校

小學

  • 江別市立江別小學校
  • 江別市立江別第二小學校
  • 江別市立江別第三小學校
  • 江別市立豐幌小學校
  • 江別市立江別太小學校
  • 江別市立上江別小學校
  • 江別市立中央小學校
  • 江別市立對雁小學校
  • 江別市立泉野小學校
  • 江別市立北光小學校
  • 江別市立野幌小學校
  • 江別市立野幌若葉小學校
  • 江別市立東野幌小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小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東小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西小學校
  • 江別市立大麻泉小學校
  • 江別市立文京台小學校
  • 江別市立角山小學校

特殊學校

姊妹市・友好都市

日本

海外

本地出身之名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