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蘇巡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7月1日)  | 
順治二年置江寧巡撫,駐蘇州,轄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順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為左、右兩位,分駐江寧府、蘇州府。右布政使轄寧、鎮、蘇、松、常,左布政使轄餘下地方。然這兩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頭銜,所以不可能認為江南分省。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屬廬州、鳳陽2府,滁、和2個州歸併安徽巡撫管理;淮安府、揚州府2府及徐州隸屬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時左、右兩布政使轄境已經和現在安徽、江蘇兩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別改為安徽布政使、江蘇布政使(這是「安徽」、「江蘇」這兩個省名出現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稱江蘇巡撫,官名全稱為「巡撫江蘇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饟」。兩江總督駐紮在江寧府。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從江寧府遷往安慶府。同時,江蘇布政使一分為二——江寧布政使(駐江寧府 )和江蘇布政使(駐蘇州府)。江蘇省境內形成了一巡撫兩布政的格局。不過,從清朝中期開始,巡撫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為一省之長,所以江蘇內部分兩個布政的情況並不被認為是「分省」,畢竟名義上還有江蘇巡撫統轄坐鎮。至此江蘇、安徽兩省官僚體系完全定型,在清代文獻中出現頻率逐漸高過「江南」的頻率,因而坐實了分省的事實。
Remove ads
歷任江蘇巡撫
- 土國寶(1645年—1647年)
 - 周伯達(1647年—1648年)
 - 土國寶(1648年—1651年)
 - 周國佐(1651年—1654年)
 - 張中元(1654年—1659年)
 - 蔣國柱(1659年)
 - 朱國治(1660年—1661年)
 - 韓世琦(1661年—1669年)
 - 瑪祜(1669年—1676年)
 - 慕天顏(1676年—1681年)
 - 余國柱(1681年—1684年)
 - 王新命(1684年)
 - 湯斌(1684年—1686年)
 - 趙士麟(1686年—1687年)
 - 田雯(1687年—1688年)
 - 洪之傑(1688年—1690年)
 - 鄭端(1690年—1692年)
 - 宋犖(1692年—1705年)
 - 于準(1705年—1709年)
 - 張伯行(1709年—1715年)
 - 吳存禮(1715年—1723年)
 -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 張楷(1725年—1726年)
 - 陳時夏(1726年—1728年)
 - 張坦麟(1728年)
 - 尹繼善(1728年—1729年)
 - 王璣(1729年)
 - 彭維新(1729年—1731年)
 - 王國棟(1731年)
 - 喬世臣(1731年—1733年)
 - 高其倬(1733年—1736年)
 - 邵基(1736年—1737年)
 - 楊永斌(1737年—1738年)
 - 許容(1738年—1739年)
 - 張渠(1739年—1740年)
 - 徐士林(1740年—1741年)
 - 陳大受(1741年—1746年)
 - 安寧(1746年—1748年)
 - 鄂昌(1748年)
 - 雅爾哈善(1748年—1750年)
 - 王師(1750年—1751年)
 - 莊有恭(1751年—1756年)
 - 愛必達(1756年—1757年)
 - 陳宏謀(1757年)
 - 託恩多(1757年—1758年)
 - 莊有恭(1758年)
 - 陳宏謀(1758年—1762年)
 - 莊有恭(1762年—1765年)
 - 明德(1765年—1768年)
 - 彰寶(1768年—1769年)
 - 明德(1769年)
 - 永德(1769年—1770年)
 - 薩載(1770年—1776年)
 - 楊魁(1776年—1780年)
 - 吳壇(1780年)
 - 閔鶚元(1780年—1790年)
 - 福崧(1790年)
 - 長麟(1790年—1792年)
 - 奇豐額(1792年—1795年)
 - 費淳(1795年—1797年)
 - 康基田(1797年)
 - 費淳(1797年—1799年)
 - 宣興(1799年)
 - 岳起(1799年—1803年)
 - 汪志伊(1803年—1806年)
 - 汪日章(1806年—1809年)
 - 蔣攸銛(1809年)
 - 章煦(1809年—1812年)
 - 朱理(1812年—1814年)
 - 張師誠(1814年—1816年)
 - 胡克家(1816年)
 - 李堯棟(1816年)
 - 陳桂生(1816年—1820年)
 - 魏元煜(1820年—1822年)
 - 韓文綺(1822年—1824年)
 - 張師誠(1824年—1825年)
 - 陶澍(1825年—1830年)
 - 盧坤(1830年)
 - 程祖洛(1830年—1832年)
 - 林則徐(1832年—年)
 - 陳鑾(1837年—年)
 - 裕謙(1839年—1841年)
 - 梁章鉅(1841年)
 - 程矞采(1841年—1842年)
 - 孫善寶(1842年—1845年)
 - 李星沅(1845年—1846年)
 - 陸建瀛(1846年—1849年)
 - 傅繩勛(1849年—1851年)
 - 楊文定(1851年—1853年)
 - 許乃釗(1853年—1854年)
 - 吉爾杭阿(1854年—1856年)
 - 趙德轍(1856年—1858年)
 - 徐有壬(1858年—1860年)
 - 薛煥(1860年—1862年)
 - 李鴻章(1862年—1867年)
 - 郭柏蔭(1867年)
 - 李瀚章(1867年)
 - 丁日昌(1867年—1870年)
 - 張之萬(1870年—1871年)
 - 何璟(1871年—1873年)
 - 張樹聲(1873年—1874年)
 - 吳元炳(1874年—1881年)
 - 黎培敬(1881年)
 - 衛榮光(1881年—1886年)
 - 崧駿(1886年—1888年)
 - 剛毅(1888年—1892年)
 - 奎俊(1892年—1895年)
 - 趙舒翹(1895年—1897年)
 - 奎俊(1897年—1898年)
 - 德壽(1898年—1899年)
 - 鹿傳霖(1899年—1900年)
 - 松壽(1900年—1901年)
 - 聶緝槼(1901年)
 - 恩壽(1901年—1904年)
 - 端方(1904年)
 - 陸元鼎(1904年—1906年)
 - 陳夔龍(1906年—1907年)
 - 張曾敭(1907年)
 - 陳啟泰(1907年—1909年)
 - 瑞澂(1909年)
 - 寶棻(1909年—1910年)
 - 程德全(1910年—1911年)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 《清朝職官年表》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