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寧府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寧府是中國古代設立的一個府,在今江蘇省境內。治所在上元縣、江寧縣。南唐時改金陵府置江寧府,宋滅南唐,改為昇州,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昇州改為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元朝時改為集慶路,明朝改稱南京應天府,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陷南京,更名為江寧府。辛亥革命後,改為南京府。


Remove ads
歷史
五代十國楊吳有金陵府,後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並修建了城邑。
宋朝時,此地置昇州。天禧二年(1018年)二月丁卯,宋真宗加封兒子趙禎(宋仁宗)為昇王。因趙禎身為真宗唯一的兒子,兼有儲君和未來皇帝的身份。次日,昇州即做為升王名義上的封地,升為建康軍、江寧府。江寧府的建立,開創了皇子封地建府的先例,打破了唐代以來,僅首都、陪都建府的慣例,亦是此後「潛藩升府」制度的雛形[1]。北宋時,江寧府亦是江南東路的首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稱建康府作為宋朝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1131年)改為留都。南宋時建康府仍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江寧府改為集慶路。明朝時,又改稱為應天府,為明朝初期的首都,轄區大致相當於今日江蘇省的南京市、句容市及溧陽市。明朝政府遷都北京後,應天府為南直隸首府。
清朝順治二年改稱江寧府,初期為江南省省會。康熙六年(1667年),江蘇省、安徽省分別建省直到清末,江寧是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行省的兩江總督駐地,和江蘇巡撫駐地蘇州府同為江蘇省省會。同時,又在江寧設立江寧布政使,管轄江寧府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和海門廳。管轄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曾長期駐紮在江寧。城東明故宮舊址駐紮有八旗軍隊,設江寧將軍管轄。清朝的江寧在經濟方面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清廷在此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江寧,兩江總督陸建瀛及副都統霍隆武陣亡,城內旗人遭到屠殺[2];太平天國宣布定都江寧,改名天京。1864年7月,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天京後縱火殺掠,據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3]。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天京改回江寧。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清朝時,評價:衝、繁、難。清朝時下轄:
歷任長官
- 楊吳金陵府尹
- 北宋江寧府尹(知府)
- 丁謂(1018年—1019年)
- 薛顏(1019年—1021年)
- 馬亮(1021年—1022年)
- 王欽若(1022年—1023年)
- 王隨(1023年—1025年)
- 李迪(1025年—1027年)
- 馬亮(1027年—1029年)
- 張士遜(1029年—1030年)
- 李諮(1030年)
- 滕涉(1030年—1032年)
- 李允元(1032年—1033年)
- 李若谷(1033年—1034年)
- 陳執中(1034年—1035年)
- 張若谷(1035年—1038年)
- 盛京(1038年—1040年)
- 郎簡(1040年—1041年)
- 葉清臣(1041年—1042年)
- 劉沆(1043年)
- 楊告(1044年—1045年)
- 李宥(1045年—1047年)
- 張奎(1048年)
- 張方平(1049年—1050年)
- 皇甫泌(1051年—1052年)
- 劉湜(1052年—1053年)
- 向傳式(1054年—1056年)
- 包拯(1056年)
- 王琪(1056年—1058年)
- 梅摯(1058年—1059年)
- 王琪(1060年)
- 馮京(1060年)
- 魏琰(1061年)
- 郭申錫(1062年)
- 王贄(1063年)
- 彭思永(1064年)
- 呂溱(1065年)
- 龔鼎臣(1066年—1067年)
- 王安石(1067年)
- 孫思恭(1067年)
- 吳中復(1068年)
- 錢公輔(1069年—1070年)
- 沈起(1071年)
- 傅俞堯(1072年—1073年)
- 沈立(1073年—1074年)
- 王安石(1074年—1075年)
- 葉均(1075年)
- 王安石(1076年—1077年)
- 元積中(1077年)
- 呂嘉問(1077年)
- 孫昌齡(1078年)
- 元積中(1079年)
- 孫坦(1080年)
- 劉庠(1080年)
- 陳繹(1081年—1082年)
- 王益柔(1083年)
- 王安禮(1084年—1086年)
- 蔡卞(1086年—1088年)
- 林希(1088年—1089年)
- 熊本(1089年—1091年)
- 謝麟(1091年)
- 黃履(1091年)
- 陸佃(1092年)
- 曾肇(1093年—1094年)
- 呂惠卿(1094年)
- 何正臣(1094年)
- 陳軒(1096年—1098年)
- 呂升卿(1099年)
- 葉濤(1099年)
- 陶節夫(1099年)
- 蔡卞(1100年)
- 蔡京(1100年)
- 鄧祐甫(1101年)
- 鄒浩(1102年)
- 鄧祐甫(1102年)
- 朱彥(1103年)
- 王漢之(1105年)
- 徐勣(1106年)
- 蔣靜(1106年)
- 陶節夫(1106年)
- 姚祐(1106年)
- 范坦(1107年)
- 曾孝蘊(1107年)
- 盧航(1108年)
- 沈錫(1109年)
- 曾孝序(1109年—1110年)
- 薛昂(1110年—1112年)
- 吳栻(1112年)
- 盧航(1113年—1115年)
- 蔡薿(1116年—1117年)
- 俞樐(1118年)
- 張莊(1118年)
- 王漢之(1118年—1122年)
- 盧襄(1123年—1125年)
- 曾孝序(1126年)
- 宇文粹中(1126年—1127年)
- 南宋知江寧府
- 清朝江寧知府
Remove ads
駐寧要員及官署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