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池志澂
中國書法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年少考中廩生。24歲獲得孫衣言賞識,入幕府,隨侍江寧府。時孫鏘鳴講課江寧鍾山書院,池志澂因此就讀鍾山,畢業後至上海。1893年至台灣任撫台文案,1895年甲午戰爭前夕回鄉,聞台灣淪陷後悲痛欲絕,致仕不出。在瑞安期間,和陳虬合作創辦利濟醫學堂,任中醫講師,併合辦《利濟學堂報》,主持杭州分館。自杭回鄉之後,與舊友吟詩作賦,志趣高雅。民國建立之後,池志澂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不再過問政治。晚年以詩會友,以書法、醫學聞名。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憂憤成疾,終年84歲。池志澂的書法以警句、楹聯為主,著作有《全台遊記》、《臥廬文集》等存世。[1][2][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