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林
具有神经性毒剂功能的一种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林(Sarin)是一種神經毒劑,透過抑制乙酰膽鹼酯酶來破壞神經系統的功能。沙林在人體中的降解速度很慢,具有累積毒性。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18日) |
Remove ads
![]() |
藥學 |
藥學科學 |
藥理學 - 藥物化學 |
生藥學 - 天然藥物化學 |
藥劑學 - 藥物分析 |
臨床藥學 - 藥事管理學 |
相關職業 |
藥劑師 |
列表 |
合成藥物列表 |
其他 |
維基藥學專題 |
1938年,沙林由德國法本公司的研究者格哈德·施拉德(Gerhard Schrader)、奧托·安布羅斯(Otto Ambros)、G.李特爾(Gerhard Ritter)、范·德爾·林德(Van der Linde)首次發現[1],為研製新型殺蟲劑的副產物,這種毒劑就是以上述4個人的姓中的5個字母命名為「Sarin」。德國人很快發現這種毒氣的軍事價值,並投入生產,但是二戰期間並未使用。二戰後,這種毒劑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生產。美軍代號GB,蘇軍代號P-35。
Remove ads
合成
沙林有多種合成路線,從DC(甲膦酰二氯)出發合成沙林的反應如下[2]:
- CH3POCl2 + KHF2 → CH3POF2 + KCl + HCl
- CH3POCl2 + (CH3)2CHOH (異丙醇) → (CH3)2CHOOPClCH3 + HCl
- CH3POF2 + (CH3)2CHOH → (CH3)2CH2OOPFCH3 + HF
- (CH3)2CH2OOPClCH3 + HF → (CH3)2CHOOPFCH3 + HCl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 易與鹼作用,其水解產物:CH3-(i-PrO)-P=O-OH並無毒性,且其水解速率隨鹼性度而改變。其分解產物及前體甲膦酸二異丙酯(DIMP)在政府測試中被用作沙林的模擬劑,並且能於存在氟離子的酸性條件下再次生成沙林。
- 對金屬或鋼鐵微起腐蝕作用。
生理毒性
沙林可經由皮膚、眼睛接觸、呼吸道吸入或由口食入等途徑危害身體,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使乙醯膽鹼堆積,損害神經系統功能,其半數致死量(LCt50,大鼠,吸入)為26.2ppm(150 mg/m³)/10min,其立即威脅生命健康濃度(IDLH,大鼠,吸入)為0.0175 ppm(0.1 mg/m³)[3]。沙林毒氣的致死機理和其他神經類毒氣類似,通過妨害突觸間隙神經遞質的作用麻痹肌肉,包括呼吸系統所必需的肌肉,從而造成窒息。即使非致死劑量的沙林侵入人體,也會造成瞳孔縮小、視力困難、胸部緊塞、頭痛、噁心以及嘔吐等症狀,更大濃度時亦會使人暈眩、焦慮、心智損傷、肌肉痙攣、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 對自律神經系統的影響:呼吸困難、視力減退、瞳孔縮小、流涎、出汗、腹瀉、噁心、腹痛和嘔吐。
解毒劑
沙林的吸入半致死數為35mg-min/m³(3ppm暴露2min)[來源可靠?]。可為病患注射阿托品以減輕繼發症狀,提高其存活率。應優先救治仍有心跳和脈搏明顯的患者。
可能的解藥:
- 解磷定
- 長托寧(鹽酸戊乙奎醚)
關聯項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