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士頓輕軌綠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士頓輕軌綠線(英語:Green Line)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會區,由馬薩諸塞灣交通局(MBTA)營運,其位於市中心的隧道建造於1897年,是全美國最古老的地鐵。[4]綠線按其軌道及使用車輛,分類為輕軌而不是地鐵,但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和波士頓居民為簡便,將其與紅線、橙線和藍線統稱為波士頓地鐵。綠線波士頓市中心段使用地下隧道,到市郊區域後回到路面,沿着林蔭大道運行。據統計,2019年綠線工作日日均載客量為16萬人,其繁忙程度在美國輕軌系統中排行第二。[3]1967年系統重組時,由於線路經過綠寶石項鍊公園系統,該線以綠色作為線路主題色。[5] [6][7]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月10日) |
Remove ads
波士頓過去曾有龐大的有軌電車系統,如今只有四條線路保存了下來,並整合成綠線的四個支線。綠線在波士頓市中心的隧道為特萊蒙街地鐵隧道,是北美最古老的地鐵隧道,於1897年9月1日啟用,隨後的五十年裡又先後擴建了五次。1930年,波士頓的有軌電車系統規模達到巔峰,隨後逐漸被電車和公交車替代。1959年,高地客運鐵路被改造成波士頓輕軌綠線D支線。規劃中的綠線延長線項目將延伸至薩默維爾和梅德福市,其中,聯合廣場支線已於2022年3月21日開通營運,而梅德福主線預計2022年夏季開通營運。[8]
Remove ads
線路說明


輕軌綠線最北端終點站為東劍橋的萊希米爾站,與之銜接的為劍橋市和薩莫維爾市的公交車。向南,綠線經過萊希米爾高架駛入波士頓市中心地下的特里蒙特街地鐵隧道,來到波士頓公園旁的公園街站。然後軌道向西急轉,沿着博伊爾斯頓街的地鐵隧道到肯莫爾廣場肯莫爾站。市中心及後灣這段地鐵隧道通常統稱為中央地鐵隧道。[9]波士頓輕軌綠線B支線、C支線和D支線在肯莫爾站分開。
綠線不同支線不同路段,軌道設置各不相同。除了市區內的中央地鐵隧道以外,萊希米爾站附近為高架軌道,B支線使用道路中央或機動車道與輔道之間的隔離帶,C支線使用道路中央隔離帶,D支線使用沉降的專用軌道,E支線使用道路中央隔離帶及機動車道混行營運。



1965年8月26日,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決定波士頓輕軌使用綠色作為主題色,兩年後,1967年,綠線各支線用字母標識。支線由北向南按字母順序排列。
B支線也被稱作「波士頓學院線」(Boston College)或「聯邦大道線」(Commonwealth Avenue),是目前營運中的最北側的線,沿聯邦大道行駛,經過波士頓大學校園,終點站為波士頓學院站。 截至2019年[update],B支線市中心方向終點站為公園街站。
C支線也被稱作「克利夫蘭環島線」(Cleveland Circle)或「燈塔街線」(Beacon Street),從聖瑪麗街隧道出入口來到地面,沿着燈塔街行駛,終點站為布魯克萊恩的克利夫蘭環島站。克利夫蘭環島站離D支線水庫站僅一個街區。截至2019年[update],C支線市中心方向終點站為波士頓北站。
D支線也被稱作「河濱線」(Riverside)或「高地線」(Highland),沿着曾經的波士頓至奧爾巴尼鐵路高地客運線沉降軌道行駛。其市郊段全長約10.5英里(16.9公里),為所有支線中最長的一條。列車穿過布魯克萊恩和牛頓市,終點站為河濱站。河濱站是D支線上主要的車輛維護站和停車換乘站,距離馬薩諸塞州收費公路(I-90)和馬薩諸塞州128號公路(I-95)交叉口約0.5英里(0.80公里)。截至2019年[update],D支線市中心方向終點站為政府中心站。
E支線也被稱作「希思街線」(Heath Street)或「亨廷頓大道線」(Huntington Avenue),在科普利站與其他支線分開,向西南方向進入亨廷頓大道地鐵隧道。列車從東北大學和波士頓交響大廳之間的隧道出入口來到地面,沿着亨廷頓大道行駛,終點站為退伍軍人醫療中心附近的希思街站。1985年之前,E支線終點為牙買加平原的阿博維站。[5]截至2019年[update],E支線北方終點站為萊希米爾站。
Remove ads
A支線於1969年停運,曾經在派卡角站分叉口與B支線分開駛向奧爾斯頓,其終點站為水城廣場站。儘管該支線在停運前2年就被分配了字母A,但該支線的列車從未使用過A標誌,僅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考慮恢復這條線路時使用過。A支線軌道一直保留到1994年,隨後被拆除。
特里蒙特街在博伊爾斯頓站以南的隧道在1962年之後關閉。隨着最後一輛從此進入隧道的有軌電車被43路公交替代,普萊森特街隧道入口被封閉,這一小段隧道也不再使用。曾經考慮過重新利用它建造波士頓快捷公交銀線第三期規劃隧道,但是隧道口徑太窄,無法承載銀線公交車,因此不再考慮使用它。[10]而銀線第三期規劃也因性價比問題被取消。[11]
除了如今僅剩的B至E支線,曾經的大量有軌電車線路多被公交車取代。
綠線同時使用高架、路面和隧道三種軌道,因此有數個隧道入口用於轉換軌道模式。
萊希米爾站目前是綠線最北端的終點站。萊希米爾站旁為萊希米爾高架橋,於1912年竣工。1912年至1922年間,劍橋街和橋街(如今的奧布賴恩山高速公路)上駛來的有軌電車直接聯通到到萊希米爾高架,駛往波士頓市中心。1922年,萊希米爾站啟用,車站為封閉式預付費車站,並有一個調轉方向用的環形軌道。路面有軌電車隨後逐漸由公共汽車取代。

運河街隧道入口也被稱作乾草市場隧道入口、波士頓北站隧道入口或者科斯威街隧道入口,通常指代運河街曾經的地鐵隧道入口及調轉方向用的環形軌道。該隧道入口曾用於列車在地鐵隧道和高架鐵路之間進行切換。隧道入口的斜坡連接特里蒙特街地鐵隧道和 科斯威街高架鐵路。2004年,波士頓北站關閉重建,建造新的隧道和出入口,科斯威高架在北站建成後被拆除。運河街隧道入口使用期間,有的有軌電車在此調轉方向折返,有的繼續向前經由科斯威高架駛向萊希米爾高架。儘管前往科學公園站或萊希米爾站的乘客可以在運河街下車,爬樓梯換乘,但大多乘客依舊願意在波士頓北站換乘。

運河街隧道入口原先有4股軌道,最初於1898年開放,位於地鐵的最北端。1901年,查爾斯頓高架鐵路與外側軌道對接,有軌電車僅在內側兩股軌道行駛。1908年,華盛頓街隧道開放,運河街隧道入口東側新建一座隧道入口,所有4股軌道又重新用作有軌電車行駛。1912年,萊希米爾高架開放,軌道使用再次改變,內側軌道用於有軌電車,在波士頓北站設有一站。1997年,為修建新隧道,該隧道入口被關閉。
Remove ads
普萊森特街隧道入口在特里蒙特街隧道南端,與1897年啟用。隧道從博伊爾斯頓站分叉,一條通往普萊森特街隧道入口,一條繼續沿着博伊爾斯頓街向西延伸。1901年至1908年間,華盛頓街高架列車通過普萊森特街隧道入口進入地鐵隧道。隨後有軌電車服務恢復,並一直使用至1961年。1962年之後,隧道入口被填埋。曾提議使用該隧道入口建設一條服務於南波士頓地區的有軌電車線。提議文件指出,這條有軌電車線行駛速度與紅線的馬塔潘高速線一樣快,終點站將設為政府中心站。[12]

波士頓公共花園隧道入口是波士頓興建的第一座隧道入口,於1897年9月1日建成通車。隧道入口位於波士頓公共花園內,與博伊爾斯頓街上的有軌電車軌道對接。1914年博伊爾斯頓街隧道通車後,隧道向西延伸,隧道入口被搬遷至博伊爾斯頓街中心。1941年之後隧道入口關閉,不再使用。
東北大學隧道入口位於亨廷頓大道行車道分隔帶中,東北大學站東側。隧道入口於1941年啟用,僅波士頓輕軌綠線E支線列車行駛。
隧道入口原使用木頭支架搭建,計劃將隧道一直延長下去。後來繼續修建地鐵隧道的計劃取消後,20世紀80年代中期,木支架被替換成水泥。

肯莫爾廣場隧道入口於1914年開放。隧道入口建於聯邦大道行車道分隔帶中。1932年,隨着肯莫爾站地鐵站的建成,隧道西側建造了兩個新入口,肯莫爾隧道入口被關閉。
布蘭德福德街隧道入口位於聯邦大道分隔帶,聖瑪麗街隧道入口位於燈塔街分隔帶,建於1932年。分別用於波士頓輕軌綠線B支線和C支線使用。芬威隧道入口建於1959年,隨着波士頓輕軌綠線D支線一同開放。
車輛
輕軌綠線使用標準軌,與其他三條地鐵線相同。為方便在街面行駛,綠線採用輕軌列車而不是重型軌道列車。
僅列舉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時期退役列車,不包含波士頓高架鐵路時期。
^1 其中10輛PCC有軌電車如今使用在阿什蒙特-馬塔潘快速線。
19世紀末期,特里蒙特街地鐵隧道開通後時,儘管按照准地鐵標準建造,但只希望能夠繞過波士頓市中心繁忙的路口,並沒有打算將其建設成高運量地鐵系統。[4][15]數家有軌電車公司最終合併成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運行着數種不同的線路。1937年,經過測試後,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決定使用PCC有軌電車,於1941年至1951年期間訂購了320輛列車,1959年增加了25輛替代老舊的列車。[14]

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有軌電車逐漸衰敗。而在70年代初,輕軌因其造價比地鐵系統便宜,重新進入大家的視野。[16]1971年,越南戰爭出現頹勢後,為支援軍工承包商,城市軌道交通管理局將設計新一代輕軌列車的任務委託給波音垂直起降公司。[17]
維坎·維奇克教授1972年報告,[18] 波士頓擁有美國最古老的有軌電車隧道系統,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新建成舊金山輕軌隧道,這兩個城市被選作新輕軌列車的試點城市。[16]美國標準輕軌列車以波士頓特里蒙特街地鐵隧道、舊金山輕軌雙峰隧道和賓夕法尼亞州東南地區交通局費城輕軌綠線隧道中能容納的最大列車尺寸進行設計。[15]列車最高時速為50英里每小時(80公里每小時),而PPC有軌電車的最高時速僅為36英里每小時(58公里每小時)。車廂之間有銜接鉸鏈,可以乘坐更多乘客。[15]波音公司於1973年5月開始為馬薩諸塞灣交通局生產175輛列車。[17]
1976年12月,第一輛輕軌列車投入D支線試運行,並很快遇到問題。部分列車在河濱站、波士頓學院站及萊希米爾站附近的急轉彎處脫軌。列車在隧道中行駛時,列車底部的電池托盤和空調換風口不斷吸入灰塵、泥土或雜物,導致空氣壓縮機故障。插入式車門無法正確關閉。牽引電機很快也出現了故障。[19]因為新列車的可靠性存疑,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對總共34輛老舊的PCC有軌電車進行翻修,延長它們的服役年限。[19]80年代,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對加拿大輕軌列車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測試,探討是否引進作為新列車使用。[20]
截至2013年[update],翻新的PCC有軌電車中,仍有10輛在波士頓地鐵紅線阿什蒙特-馬塔潘快速線段使用。PCC有軌電車的維護成本比升級為輕軌或地鐵的成本更低。[14][19]這些有軌電車使用專用軌道,僅與機動車行車道有兩個交叉口,不容易與其他車輛產生碰撞。

1986至1988年間,日本公司近畿車輛共生產了100輛7型輕軌列車送達波士頓。1997年又額外生產了20輛給波士頓。[21]8型輕軌列車由AnsaldoBreda公司生產,該車型擁有較低的底盤,方便使用輪椅的乘客上下車。8型有軌列車於1998年開始交貨。[14]1999年3月,測試後的8型列車開始投入使用,但很快就出現剎車故障,導致列車在轉彎處速度過快脫軌,直到2008年才最終解決問題。[5]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共向意大利AnsaldoBreda公司購置100輛8型列車,最初都有相似問題,維護起來也十分麻煩。尤其是生產的第一輛列車,每行駛400英里(640公里)就會故障,遠低於交通局要求的9,000英里(14,000公里),也是這輛車發生了脫軌。因此,馬薩諸塞灣交通局被迫額外花費950萬美元對軌道進行改進,避免出現更多脫軌事故。交通局也因在達成交易時沒有對車輛進行足夠的分析和測試而遭到批評。
2004年12月,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在機構90成立周年時,取消了2.25億元訂單中尚未交貨的部分。[22]一年後,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宣布對訂單進行修改,保留85輛列車,剩餘的15輛車替換成維修部件,並要求所有車輛必須達到性能要求。[23]2006年12月14日,最後一輛列車組裝完成,[24]並於2007年末運抵波士頓。在對波士頓輕軌綠線D支線軌道進行改造後,這些列車重新回到軌道上,投入正常營運中去。所有8型列車運抵波士頓後,馬薩諸塞灣交通局開始逐步報廢波音輕軌列車,最後一輛列車於2007年3月報廢。[25]未報廢的列車中有六輛被出售給了美國政府,目前在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用於測試,一輛被捐給海岸有軌電車博物館,另外三輛被馬薩諸塞灣交通局保留,用於維護工作。
阿爾斯通公司在紐約州霍內爾的分部負責對103輛7型列車進行翻修。翻新工作包括為列車安裝全新的推進系統和溫度調節系統,並對車輛內飾及外飾進行重裝修。第一輛列車於2012年10月開始改造,並於2014年11月完成,最後一輛列車於2019年4月完成翻修。[26][14]
9型列車由鐵路建設和協助公司生產,車殼和車框在西班牙生產,運抵紐約州埃爾邁拉進行最終組裝,[27]車輛為綠線延長線準備,並不會替代任何現有的車隊。[28]目前共有24輛9型綠線輕軌列車被遞交給交通局。經過一系列測試後,第一輛9型列車#3900於2018年12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29]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目前正在規劃10型車隊,計劃與2020年中旬開始逐步替換現有的7型和8型列車。[30]

在博伊爾斯頓站廢棄的普萊森特街隧道軌道上,陳列着已經廢棄的PCC有軌電車。車輛編號5734號列車是5型A-1列車,生產於1924年,於1959年退役。該列車目前為海岸有軌電車博物館所擁有,半永久的存放在波士頓。編號為3295號列車於1951年生產,1986年退役,為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所擁有。[14]列車被用於鐵道迷活動,但由於年久失修,車輛狀況十分糟糕。2014年1月14日,車輛被嚴重損毀,但第二天就被復原。[31]
三藩市城市鐵路的F市場線路上依舊使用各種塗裝的PCC列車。編號1059號列車塗裝為波士頓高架鐵路配色,但這輛列車從未在波士頓運行過。[32]
無障礙環境

波士頓地鐵紅線、藍線和橙線均使用標準地鐵車廂,列車底盤高,車站站台為標準高站台。綠線從有軌電車發展而來,因此沿用了輕軌列車。
最初,所有綠線車站的站台均與軌道等高,乘客上車需要爬數級台階,因此殘障乘客不方便乘車。隨着聯邦和州法律的更新,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採取如下措施符合法律:[33]
- 部分車站提供輪椅抬升裝置。該抬升裝置為手搖機械抬升器,將輪椅抬至車門高度,使用起來十分費力費時,在高峰期造成各種延誤。
- 部分車站安裝斜坡爬升至車門高度。列車需要將車門對準短站台。
-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採用世界流行的特低地台電車,並對車站站台進行略微升高。
歷史
19世紀50年代開始,波士頓出現大量馬拉有軌電車線路,組成波士頓第一種公共交通運輸。1887年,州立法機關批准成立西端街道鐵路公司,建造了一條線路,並很快併購了附近很多其他線路,組成一個私營客運系統。1889年,奧爾斯頓至公園廣場線(服務範圍與已廢棄的綠線A支線相近)成為第一段升級為電氣化鐵路的線路。線路使用上一年在里士滿展出的列車,搭載了法蘭克·J·史伯格的革命性的電氣設備。[34]:9–101897年,西端街道鐵路被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租借,並最終合併至高架鐵路公司。
19世紀90年代初,高峰期波士頓市中心街道上的有軌電車多到擁堵。於是在1897年,北美第一個客運地鐵隧道,特里蒙特街地鐵隧道開通,隧道設有博伊爾斯頓站、公園街站、斯科利廣場站、亞當斯廣場站和乾草市場站。幹線高架自1901年起從隧道穿過,[34]:19–211908年後擁有了自己專用的隧道華盛頓街隧道。[34]:27
儘管最初只是為了將有軌電車從街道上移除,但是由於隧道十分便捷,成為了類似地鐵一樣的服務。1912年竣工的科斯威街高架和萊希米爾高架將有軌電車服務延長至劍橋市的萊希米爾廣場,1922年萊希米爾站建成。1914年,博伊爾斯頓街地鐵隧道通車,將原有地鐵隧道向西方向延伸至肯莫爾廣場。1933年肯莫爾站開放。1941年,亨廷頓大道隧道完成,將波士頓市中心最後的地面車站也埋入地下。
20世紀30年代起,波士頓大量有軌電車開始逐步被公交車或電車所替代。截至50年代末,僅剩的有軌電車為水城線、聯邦大道線、燈塔街線、安博維線和幾條短途線路。1959年,波士頓至奧爾巴尼鐵路公司的高地支線被改造成河濱線。1963年,亞當斯廣場站被廢棄拆除,波士頓政府中心下方的部分隧道重建。
1947年,如今已破產的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被大都會交通署(M.T.A.)替代,新的機構並不受歡迎,甚至還創作了一首流行的抗議歌曲。1964年,交通署由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替代,並將資助範圍擴張到波士頓郊區的通勤鐵路線。1967年對系統重組時對車站名進行統一,線路也增加了標識顏色。僅存的有軌電車服務因為服務覆蓋區域靠近綠寶石項鍊公園系統,更名為「綠線」。每條支線被從北向南分配了「A」到「E」字母。
水城線,也就是當時的A支線,從聯邦大道分開後與普通機動車混行。1969年被公交車替代後永久停運。E支線希思街站至安博維站段被暫時關閉,並且與1985年永久被公交車替代。2001年,新的特低地台電車投入使用,馬薩諸塞灣交通局隨機開始對地下車站和地表的主要車站進行改造,使其符合無障礙環境要求。2004年,科斯威街高架拆除,並被波士頓花園下新建的隧道替代。TD花園下方設置停靠地鐵橙線和輕軌綠線的波士頓北站超級車站,地鐵與通勤鐵路可以方便換乘。
規劃

為解決保護法基金會關於大開掘工程減排措施不足的訴訟,馬薩諸塞州政府同意將綠線從其北部終點站萊希米爾站繼續向北延長至薩默維爾和梅德福市。由於這兩個地區人口密度大,有大量通勤需求,但是長期以來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對其覆蓋面不夠,因此新規劃的綠線通往這兩個城市。延長線將在洛厄爾線、菲奇堡線和美鐵緬因州東部沿海地區號列車途徑路線的軌道基礎上建設,預計每日客流量為52000人。[35]
綠線延長線規劃了兩條分支,在萊希米爾站北部分叉。D支線終點站延伸至梅德福。[36] 列車經過萊希米爾站後,沿着與洛厄爾線平行的鐵軌行駛,經過東薩莫維爾站、吉爾曼廣場站、馬貢廣場站和鮑爾廣場站,到達位於梅德福塔夫茨大學旁的梅德福/塔夫茨站。早期規劃中包含16號公路站和梅德福西站,但由於資金問題,這兩站暫時擱置。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綠線將一直延伸至16號公路站。
波士頓輕軌綠線E支線終點站延伸至聯合廣場站,沿着與菲奇堡線平行的鐵軌行駛,到達薩莫維爾的聯合廣場。[36]
2010年馬薩諸塞州交通部(MassDOT)宣布綠線延長線預計於2015年10月開通,2011年8月,交通部對工程進展進行更新,宣布延長線預計最早於2018年秋季,第三或第四季度開通,部分車站2019年才會開通。交通部聲明工程延誤主要是徵地困難引起的,間接印證了財政預算問題。[37]由於工程延期,需要採取臨時空氣改進措施。2014年9月,工程竣工日期被推遲至2020年。[38]
2012年6月11日,聯邦運輸管理局批准延長線工程,項目進入早期工程設計階段。馬薩諸塞州交通部因此得到了5.57億美元的財政補貼。[39]
2012年12月11日,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在梅德福街鐵路橋舉行破土儀式。[40]2013年1月31日,正式施工許可被頒發給施工方。[41]
2016年5月9日,綠線延長線項目管理團隊向馬薩諸塞州交通部和馬薩諸塞灣交通局財務與管理控制董事會提交報告,[42]概述重新設計的項目。隨後項目被通過,支持綠線延長線項目發送至聯邦交通管理局審查。
為將造價控制在預算內,工程部分內容被簡化或廢棄。新車站將為開放式車站,並安裝有遮雨棚。車輛維護設施減少一半,想要重建的三座鐵路橋被保留下來。社區道路將在薩莫維爾的華盛頓街終止,騎自行車的乘客需要使用城市街道。
2017年4月4日,聯邦交通管理局批准了23億元的設計規劃,2018年6月25日舉行了第四次破土奠基儀式。[43]修訂後的綠線延長線計劃與2021年12月竣工。[44]

綠線所有支線都於1959年之前設立,遠比1990年美國殘疾人法案早。殘疾人法案要求所有新建建築需要滿足完全無障礙環境。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逐漸對紅線、橙線和藍線車站進行改造,而綠線的改造工程從90年代末8型輕軌列車開始生產後才開始進行。1996年,交通局開始施行輕軌無障礙改造項目。[45]:30由於同時改造數量眾多的輕軌車站耗資過大,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對使用率高的車站及有大量公交換乘的車站進行優先改造。[46]
河濱站在1998年前後重建,新增升高站台。波士頓北站和公園街站由於之前就安裝了升降梯和其他車站一起,只臨時增加了輪椅抬升裝置。[46]2001年至2003年間,共有16座地面車站被改造,[47]其中B、C、E支線上的13座車站共花費3200萬美元。[48]2003年,公園街站和乾草市場站的升高站台完工。普天壽站站台也由開發商在同年完成升級。完全無障礙超級車站波士頓北站於2004年竣工開業。[5]
綠線的幹線地鐵站中,阿靈頓站的翻新改造於2009年竣工[49],肯莫爾站與科普利站的翻新工程於2010年竣工[50][51],科學公園站於2011年竣工。[52]政府中心站在關閉施工兩年後,於2016年重新開放。[53]海因斯會議中心站和交響大廳站的翻新工程已在規劃中,博伊爾斯頓站目前仍未有具體翻新計劃。2021年開放的綠線延長線工程將增加6座新車站,賴希米爾站將重建成無障礙架高車站。
支線方面,伍德蘭站於2006年完成改造[54],長木站站於2009年升級完畢,同年波士頓學院站和布魯克萊恩村站的輪椅升降被替換。[55][56]牛頓高地站的臨時工程於2019年竣工,車站弓箭預計於2020年完工。[57]布魯克萊恩山站的升級施工預計於2021年完工。[57]2020年同樣將要對B支線上波士頓大學以西的四座非無障礙車站進行合併,以兩座無障礙車站替代。[58]
波士頓地鐵紅線、橙線和藍線均有區段信號系統,因此對列車的位置追蹤相對容易。2012年末至2013年初,這些線路上大多數車站便已安裝實時顯示列車進站時間的計時器,乘客從2010年便可通過手機應用知道進站時間。[59]然而綠線大部分區段使用軌道信號燈系統,D支線甚至不能提供任何追蹤,在道路中央隔離帶行駛的更不能提供跟蹤時間。2013年1月,馬薩諸塞灣交通局計劃在2015年前完成綠線列車追蹤升級,使乘客可以通過站內播報或智能手機應用得到準確時間。[59]馬薩諸塞州交通部為此撥款1340萬美元,利用現有自動車輛識別(AVI)系統、隧道中的傳感器和車載GPS追蹤列車位置。[60]
2013年9月,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宣布下班列車預計到達時間通知將於當月在肯莫爾站實裝。[61]2014年10月23日,綠線可跟蹤地面部分軌道數據,包括D支線在內的所有地面車站均可預計到站時間,地下段軌道數據預計2015年初完成。[62]2015年3月,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宣布隧道中已安裝了足夠多的自動車輛識別系統,下個月可以開始測試數據採集。[60]同年8月,大多數隧道內車輛數據可以監測,9月份,最後兩座車站公園街站和博伊爾斯頓站附近數據也能檢測。
最先安裝進站倒計時顯示屏的車站是D支線的牛頓中心站和牛頓高地站。2015年4月24日,車站的預報計時器投入使用,隨後D支線全線所有車站的顯示屏投入使用。[63]肯莫爾站和海因斯會議中心站的進站倒計時顯示屏於2015年8月投入使用。10月,科普利站、阿靈頓站和博伊爾斯頓站至公園街站方向的顯示屏安裝完成。[64]最後一組顯示屏於2016年1月安裝完成,至此所有車站均安裝了進站倒計時顯示屏。由於隧道內急轉彎和臨時交通管制會使計時不準確,部分車站僅顯示下一輛車離該車站還有多少站。[65]
車站列表
輕軌綠線共有66座車站,下表中僅羅列中央地鐵隧道段萊希米爾站至肯莫爾站之間的車站。這些車站均為多條支線共用或即將共用的車站。各支線獨自車站,詳見B支線車站列表、C支線車站列表、D支線車站列表及E支線車站列表。
事故
2004年8月23日,一輛8型日立軌道義大利特低地台電車在綠線東北大學站脫軌,對靠近人行橫道的出城方向站台造成巨大刮痕。[66]

2008年5月28日,兩輛D支線列車在牛頓市相撞。事故導致一輛列車的駕駛員死亡,數名乘客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並被送往醫院救治。事故最初認為是駕駛員使用手機導致,後來經官方調查後認定駕駛員微睡眠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所致。[67]
2009年5月8日,兩輛列車在公園街站和政府中心站之間碰撞,24歲的駕駛員艾登·奎因(Aiden Quinn)事發時正與女朋友發短信,[68]因此錯過了隧道中的紅燈,導致46人受傷。馬薩諸塞灣交通局預計該事故造成約960萬元損失。[69]隨後馬薩諸塞灣交通局頒布條例,嚴格禁止駕駛員駕駛途中使用手機。[70]
2012年10月8日,兩輛E支線列車在亨廷頓大道靠近布里格姆環島站處相撞,其中一輛車脫軌於對向列車碰撞,造成乘客和駕駛員受傷。[71]11月29日,兩輛列車在博伊爾斯頓站低俗碰撞,造成數十名乘客受傷。[72]
2014年3月10日,一輛載有乘客的D支線列車在肯莫爾站西側隧道內脫軌,後方列車需要急剎車避免碰撞,[73] 造成10人受傷。[74]
2014年12月9日,早高峰時間,一輛7型列車撞在博伊爾斯頓站和公園街站之間的一個柱子上,列車玻璃撞碎並且車門脫落,所幸列車上無人傷亡。[75]
2016年10月,《波士頓環球報》報道波士頓輕軌綠線在2015年中是美國脫軌和事故數量最多的線路。由於對軌道和車輛的維護不夠,導致事故率逐年上升。[7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