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獻帝
東漢最後一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漢獻帝劉協(181年4月2日[1]—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之子、後少帝劉辯之弟。189年至220年在位,是東漢乃至漢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漢獻帝在位長達三十一年,僅次於東漢開創者漢光武帝,然其在位時東漢王朝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帝國疆域內群雄割據,天子亦受幕後權臣控制,即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典故,是中國史上一段極度不安定的時期。漢獻帝於220年末,被迫退位,於是漢朝滅亡,曹魏建立。漢中王劉備則稱帝建立蜀漢,名義上延續漢祚。漢獻帝在禪讓之後受封為山陽公,移居封國後安逸度過餘生,於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去世。曹魏朝廷為其上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蜀漢給其上諡號為「孝愍皇帝」。
Remove ads
生平經歷

漢獻帝劉協是漢靈帝劉宏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的庶弟,母親是美人王榮(五官中郎將王苞的孫女)。因漢靈帝何皇后性強忌威懾後宮,王榮剛懷孕時害怕,服藥欲墮胎,而胎安不動,又數次夢到肩負著太陽行走,是為吉兆。劉協出生後,母親王榮即被何皇后毒殺,他由祖母董太后撫養成人。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崩,劉協的異母兄劉辯即位,是為漢少帝,封劉協勃海王,又改封陳留王。
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他隨劉辯被宦官張讓和段珪綁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以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再加上要顯示自己的權力,遂有廢立之意。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為了立威,廢少帝,於九月甲戌日(9月28日)立當時九歲的劉協為皇帝。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董卓殺少帝、何太后,火燒都城雒陽,挾劉協遷都長安。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成功誅殺董卓,但不久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即反攻長安,殺死大批大臣,再次控制朝政。194年,獻帝在亂世的烽火中元服親政。由於李郭二人內訌戰鬥,民不聊生,獻帝與一批朝臣於興平二年(195年)七月逃離長安,途中多次成為李傕、郭汜、張濟、楊奉等軍閥爭奪挾制的目標。
Remove ads
漢獻帝與殘餘的朝臣於公元196年到達忠於漢室的王邑所治下的河東郡,並與李郭追兵達成了和解。獲得喘息的漢獻帝把安邑作為暫時的首都,改元建安。不久後,獻帝還是東遷到舊都雒陽。董承、韓暹、楊奉、張楊四位將軍共同拱衛雒陽。但是,雒陽經過董卓之亂後連年摧殘,只剩下一片荒蕪。雒陽小朝廷內,董承與韓暹爭權,董承遂決定引實力強大的地方軍閥曹操入局。曹操進入雒陽後,首先迅速驅逐韓暹;再以缺糧為由,說服獻帝及伏皇后移駕到其控制下的許縣(後改稱許都),開始執行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
曹操控制漢室後,便任命自己為司隸校尉。通過「賞有功,討有罪,矜死節」,對漢室的殘餘力量分化瓦解,很快控制了漢室。漢獻帝身邊少數可以仰仗的對象如張楊、楊彪、董承、孔融、荀彧等人都先後被曹操排擠或者殺戮。平定北方以後,曹操又借獻帝之名,下詔晉封自己為魏公,後升至魏王。此時,曹操已成為東漢實際上的統治者,只是沒有皇帝尊號而已。[2]曹操之權勢大到甚至連大臣晉見天子的禮儀[3]都能免除,更證明了東漢的衰弱,以及君弱臣強的問題。
劉協逐漸成為一位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宮中的守衛和侍從其實都是曹操的人,此前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官員被曹操殺死,[4]此外議郎趙彥曾經向獻帝進言分析局勢和對策,因而被曹操殺害。[5]漢獻帝一度當著曹操的面發洩不滿[6]。
建安五年(200年),大臣董承連同與王子服、种輯、劉備等人謀劃對付曹操。劉備伺機外逃,董承卻被曹操所殺。曹操欲殺董承之女董貴人,獻帝以董貴人懷有漢室的血脈求情,但最終董貴人仍被曹操弒殺。
獻帝的皇后伏壽曾寫信給父親屯騎校尉伏完圖謀誅殺曹操,伏完拿信給荀彧觀看試探其態度,引起了荀彧的反感。伏完始終不敢輕舉妄動,在建安十四年(209年)鬱鬱而終。荀彧於建安十七年(212年)被曹操逼迫致死,漢室失去了最後的保護人(事情在荀彧死之前已經暴露)。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逼獻帝廢后,更先替獻帝寫好詔書,命郗慮持節接收皇后印綬,又命尚書令華歆領兵入宮捉拿伏壽。伏壽躲在牆壁之中但被華歆發現拉出,經過外殿時見獻帝,伏壽哭著說:「不能復相活邪?(不能再救救我嗎?)」獻帝答:「我亦不知命在何時。(我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又對身旁的郗慮說:「郗公,天下寧有是邪?(郗公,天下間有這樣的事嗎?)」伏壽後被幽閉至死(《曹瞞傳》稱當場被弒),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殺害,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處死,伏壽母親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建安二十年正月(215年),立貴人曹節為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三月獻帝改元延康。十月乙卯日(11月25日),獻帝在繁陽的受禪臺之上將帝位「禪讓」給曹丕,東漢結束。
曹丕篡漢後,封劉協為山陽公(屬司隸河內郡[7]),「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後漢書》本紀)。曹丕並對衛臻說「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三國志·衛臻傳》)。曹植和蘇則等人誤以為漢獻帝已死而為其舉哀,劉備一方亦認為劉協被殺而給其上諡號為孝愍皇帝[8]。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曹叡聞訊後,「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追諡山陽公曰『孝獻皇帝』,冊贈璽紱……車旗服章喪葬禮儀,一如漢氏故制」,並宣布大赦天下。八月壬申(9月30日),劉協被安葬於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邑。諡號為孝獻皇帝。
大事記
大事表以范曄《後漢書》的記載為主,與他書有異之處則在注文中說明。
光和四年(181年)
中平六年(189年)
- 四月,孝靈帝劉宏去世,皇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弘農懷王),封弟劉協為渤海王。七月,改封劉協為陳留王。八月,張讓等殺害大將軍何進,董卓入京。
- 九月甲戌(9月28日),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皇帝。丙子(9月30日),董卓鴆弒何太后。乙酉(10月9日),以太尉劉虞為大司馬,卓自為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更封郿侯。丙戌(10月10日),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甲午(10月18日),豫州牧黃琬為司徒[註 2]。
- 十一月,以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十二月戊戌(無此日),以司徒黃琬為太尉,司空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註 3]。
- 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還復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190年)
- 正月,關東州郡起兵以討伐董卓,推袁紹為聯軍盟主。癸丑(3月5日),董卓鴆弒廢帝弘農王劉辯[註 4]。二月,遷都長安,驅徙雒陽百姓悉西入關中。三月乙巳(4月27日),車駕入長安。董卓焚雒陽宮室,殺袁紹族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夷其族。
初平二年(191年)
- 二月丁丑(3月25日),董卓自任太師。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軍大敗。董卓遂盜掘雒陽諸帝陵。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 七月癸卯(8月18日)[註 5],以光祿大夫淳于嘉為司空,太常馬日磾為太尉。十月壬戌(11月5日),董卓殺衛尉張溫。十一月,公孫瓚與青州黃巾軍大戰於勃海東光,大破黃巾軍。
初平三年(192年)
- 正月,袁術遣孫堅攻劉表,堅軍敗;是月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界橋(今河北威縣北),瓚軍敗。四月辛巳(5月22日),司徒王允與呂布誅董卓;東郡太守曹操大敗黃巾軍於壽張。五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反。六月戊午(6月28日),攻陷長安,太常种拂、太僕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並戰歿。殺害司隸校尉黃琬、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九月,李傕自為車騎將軍,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註 6]。
初平四年(193年)
興平元年(194年)
- 正月辛酉(2月20日),改元興平。甲子(2月23日),獻帝加元服。三月,韓遂、馬騰與郭汜、樊稠戰於長平觀,遂、騰敗績,左中郎將劉範、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劭戰歿。是月,曹操攻徐州陶謙。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曹操破劉備,攻襄賁(今山東蒼山縣南)。八月,馮翊羌叛,寇屬縣,郭汜、樊稠擊破之。十二月,揚州刺史劉繇與袁術將孫策戰於曲阿,繇軍敗績,孫策遂據江東。
興平二年(195年)
- 二月,李傕殺樊稠而與郭汜相攻。三月丙寅(4月22日),李傕脅帝幸其營,焚宮室。四月甲午(5月20日),立貴人伏氏為皇后。丁酉(5月23日)[註 7],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是日,李傕移帝幸北塢。閏五月辛巳(7月6日)[註 8],李傕自為大司馬。六月庚午(無此日),張濟自陝來和傕、汜。
- 秋七月甲子(無此日),車駕東歸。郭汜自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並侍送乘輿。張濟為票騎將軍,還屯陝。八月甲辰(9月27日),幸新豐。冬十月戊戌(11月20日),郭汜使其將伍習夜燒所幸學舍,逼脅乘輿。楊定、楊奉與郭汜戰,破之。壬寅(11月24日),幸華陰,露次道南。
- 十一月庚午(12月22日),獻帝幸弘農,李傕、郭汜等追乘輿,戰於東澗,王師敗績,殺光祿勳鄧淵[註 9]、衛尉士孫瑞、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儁。壬申(12月24日),幸曹陽,露次田中。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庚辰(1月1日)[註 10],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略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陝,夜度河。
- 十二月己亥(1月20日)[註 11],幸安邑。庚子(1月21日)[註 12],拜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乙卯,(2月5日)張楊來朝,與董承謀以乘輿還雒陽;諸將不聽,楊還野王。是歲,袁紹遣將麴義與公孫瓚戰於鮑丘,瓚軍大敗。
建安元年(196年)
- 正月癸酉(2月23日),大赦天下,改元建安。二月,韓暹攻衛將軍董承。六月乙未(7月14日),幸聞喜。七月甲子(8月12日),車駕至雒陽,宮室前已焚毀,獻帝居於中常侍趙忠宅。八月癸卯(9月20日),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韓暹為將軍,楊奉為車騎將軍。時值飢荒,尚書郎以下官員挖野菜充飢,百官宮人多餓死,士兵亦剽殺官員。辛亥(9月28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害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贈沮儁為弘農太守。庚申(10月7日),遷都許。
- 九月己巳(10月16日)[註 13],車駕到許,幸曹操營。甲戌(10月21日),以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始立宗廟社稷於許。十一月丙戌(1月1日),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呂布襲徐州,劉備投奔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
- 春,袁術自稱天子。三月,詔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袁紹為大司馬。九月,曹操東征袁術,袁術敗走南渡淮水。
建安三年(198年)
建安四年(199年)
- 三月,袁紹滅公孫瓚於易京。
建安五年(200年)
- 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吳子蘭、王子服、越騎校尉种輯、議郎吳碩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2月11日)[註 14],曹操殺害董承等,夷三族。曹操東擊劉備,破之,劉備奔青州。六月,孫策死。
- 七月,立皇子劉馮為南陽王。壬午(8月9日),南陽王劉馮薨。九月,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十月,袁紹軍大潰,前後所殺七萬餘人。
建安六年(201年)
- 十一月,曹操攻劉備。劉備奔劉表,屯新野。
建安七年(202年)
- 五月庚戌,袁紹去世。于闐國獻馴象。
建安八年(203年)
建安九年(204年)
- 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曹操自領冀州牧。
建安十年(205年)
- 正月,曹操破袁譚於青州,斬之。四月,黑山賊張燕率衆降。
建安十一年(206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
建安十四年(209年)
- 十月,荊州地震。
建安十五年(210年)
- 劉備以孫權行車騎將軍,劉備領荊州牧,屯公安。七月,曹操征孫權。
建安十六年(211年)
建安十七年(212年)
建安十八年(213年)
建安十九年(214年)
建安二十年(215年)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 四月甲午,曹操自進號魏王。七月,匈奴南單于來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 六月,丞相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延康元年(220年)
- 正月庚子(3月15日),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襲位。三月,改元延康。
- 冬十月乙卯(11月25日),獻帝被迫禪位,十月辛未(12月11日),魏王曹丕篡漢自立。十一月癸酉(12月13日)[註 15],奉劉協為山陽公,行漢正朔,封邑一萬戶。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
- 蜀地傳聞獻帝遇害,劉備乃發喪制服,上謚號為「孝愍皇帝」。
黃初二年(221年)
- 四月,劉備稱帝於荊蜀。十月,孫權稱王於吳。
黃初四年(223年)
青龍二年(234年)
- 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駕崩,年五十四,魏明帝曹叡上謚號為「孝獻皇帝」。八月壬申(9月30日),以漢天子禮儀葬劉協於禪陵。
【注】:
- 據《太平御覽》引司馬彪《續漢書》:(光和)四年三月癸巳,(王皇后)生上。庚子,(後)渴飲米粥,遂暴薨。
- 在《後漢紀》中,與楊彪為司空事在同一天。
- 在《後漢紀》中,與以董卓為相國在同一月。
- 從《後漢紀》,《後漢書》作「癸酉」。按正月壬寅朔,無癸酉。
- 「癸卯」從《後漢紀》補。
- 《後漢紀》繫於六月。
- 《後漢紀》作丙申,在前一天。
- 從《後漢紀》,《後漢書》作五月壬午。按五月辛丑朔,無壬午。
- 唐代避諱作「鄧泉」。
- 《後漢紀》、《資治通鑑》並作「庚申」,與《後漢書》並繫於十二月。按十二月丁酉朔,無庚辰,但有庚申,蓋為十一月事,在壬申之後。
- 此從周天游說作「己亥」。《後漢書》作「乙亥」,《後漢紀》作「丁亥」,按十二月丁酉朔,無乙亥及丁亥。
- 「庚子」從《後漢紀》補。
- 此從周天游說作九月事。《後漢書》與《後漢紀》並作八月事。
- 《資治通鑑》誤作「壬子」。按正月甲戌朔,無壬午。
- 「十一月癸酉」從《三國志》、《後漢紀》補。
Remove ads
臣下
家庭
Remove ads
兒子
- 劉馮,建安五年(200年)七月封南陽王,同年逝世。
- 劉熙,建安十七年(212年)封濟陰王[11]。
- 劉懿,建安十七年(212年)封山陽王[11]。
- 劉邈,建安十七年(212年)封濟北王。
- 劉敦,建安十七年(212年)封東海王[11]。
- 另伏壽生有二子,均於200年以後出生,名不詳(未詳是否以上一人),皆於建安十九年(214年)為曹操所弒。
- 太子,名字不詳(未詳是否以上一人),早卒。子劉康。
漢獻帝禪位時,尚有四皇子在世,曹魏皆封為列侯。
女兒
- 劉瑾,劉康子,襲爵山陽公4年,西晉太康十年(289年)逝世。
評價
藝術形象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