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復故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復故居建於1919年,是清末舉人、原山東省實業司司長、北洋政府財政次長兼鹽務署署長、邊業銀行創辦者、中華民國軍政府內閣總理潘復的住宅。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馬廠道(Race Course Road)(今和平區馬場道2號),該故居作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現為天津市第二十中學行政樓。
歷史
該建築是潘復於1919年委託開灤煤礦董事長莊樂峰請法國建築師設計並建造的,在1919年至1939年期間為潘復的居住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建築曾先後為天津市農林局、交通銀行天津分行辦公使用。2005年,該建築因建天津地鐵一號線小白樓站拆除,2006年,潘復舊居復建並作為天津市第二十中學行政樓使用。[2]
建築風格
潘復故居占地面積十餘畝,建築面積為3827.99平方米,院內共有樓房和平房共117間。院西北角建有平房,院子以鐵柵圍牆並種有各種花木和草坪綠地,院子中間設有甬道直通主樓正門。潘復故居分為東西兩樓,東樓為磚木結構三層樓房,屋頂為大瓦、瓦壟鐵頂,外立面為水泥抹面,設有圓形和五面形陽台,建築內部設有11處衛生間和洗澡間,門窗地板均用菲律賓木料。西樓為磚木結構三層樓房,一樓設有兩間大會客室,原故居內部的牆壁和頂棚均裝飾有油畫,牆壁裝飾有花、木、魚、蟲圖案,頂棚繪製有四個西方美女形象。該建築是一座具有西歐風格的花園式樓房。[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