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大利亞聯邦下議院選舉分區

澳大利亞的聯邦選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大利亞聯邦下議院選舉分區
Remove ads

澳大利亞聯邦下議院乃由151個選舉分區所各別選舉出的議員所組成;各選區當選名額為1席,英語稱以Divisions,或稱electorates、seats亦可。英國西敏寺制的常用詞「constituencies」於澳大利亞相關法律中則不常見。

Thumb
澳大利亞聯邦下議院選舉分區(2022年)
Thumb
澳大利亞聯邦下議院選區人口

規定

澳大利亞憲法》第24 條要求,澳大利亞眾議院議員總數應「盡可能地」成為澳大利亞參議院議員人數的兩倍。本節還要求選民應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在各州之間分配;前提是每個州在眾議院中至少有5名議員,這一規定賦予塔斯馬尼亞州比其人口具有更高的代表性。還有三個選區在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兩個在北領地,領地區至少為1名。

如果由於人口的變動或成員總數的增加而使一個州或地區有權參加的議會代表的人數發生變化,則以州的最少分區數為準。如果一個州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選區或首都地區或北領地中一個分區的選民人數在兩個月以上的時間內偏離州平均選區人數超過10%便會改變。即使選區席次不變,超過7年仍會進行重新區劃。[1]

上一次分配決定是在2020年7月做出的,最終的重新分配將在2021年進行,正好趕在2022年舉行的下一次大選之前。

選區重整

上一次重新分配於2018年完成,正好趕在2019年聯邦大選之前。在此重新分配中,維多利亞州和澳大利亞首都特區增加了一個席位,並且還確定了南澳大利亞州將失去一個席位。因此,眾議院的席位總數增加到151個。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席位也被廢除了,以便為位置相似但名稱不同的席位讓路。

選舉分區的命名

與聯邦下議院有關的選舉分區於命名時,皆以澳大利亞歷史上對社會有貢獻者之姓氏為命名原則,參考範圍包括歷任總理探險家藝術家工程師等,僅極少數選區以地理名詞為命名原則:[2]

  • 對社會貢獻崇隆者,如已逝前任總理的姓氏;或者對社會影響大的社會家
  • 保留1901年聯邦成立以來所使用的分區原名;
  • 避用地理名詞;(除了少數如:南回歸線
  • 若適宜,使用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
  • 不與州選區名重覆

選區的廢立與重新劃定是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的責任。

聯邦下議院選舉分區(2019年起)

Thumb
截至2022年聯邦選舉的151個選區地圖。

在新南威爾士州有47個分區,在維多利亞州有38個分區,在昆士蘭州有30個分區,在西澳大利亞州有16個分區,在南澳大利亞州有10個分區,在塔斯馬尼亞州有5個分區,在首都地區有3個分區,在北領地有2個分區。

總表

更多信息 名稱, 成立 ...
Remove ads

新南威爾斯州

共劃定48個選區:

Thumb
悉尼市區選舉分區
Thumb
悉尼郊區選舉分區
Thumb
新南威爾士州選舉分區

維多利亞州

共劃定37個選區:

Thumb
墨爾本市區選舉分區
Thumb
墨爾本郊區選舉分區
Thumb
維多利亞州選舉分區

昆士蘭州

共劃定30個選區:

Thumb
布里斯班市區選舉分區
Thumb
布里斯班郊區選舉分區
Thumb
昆士蘭州選舉分區

西澳大利亞州

共劃定15個選區:

Thumb
珀斯市區選區
Thumb
珀斯郊區選區
Thumb
西澳大利亞州選舉分區

南澳大利亞州

共劃定10個選區:

Thumb
阿德萊德選舉分區
Thumb
南澳大利亞州選舉分區

塔斯曼尼亞州

共劃定5個選區:

Thumb
塔斯曼尼亞州選舉分區

領地

Thumb
坎培拉選區
Thumb
芬納選區
Thumb
比恩選區
Thumb
林吉阿里選區
Thumb
所羅門選區

澳大利亞首都特區 共劃定3個選區:

北領地

共劃定2個選區:

歷史選區

  • Angas (1903–34) (南澳大利亞)
  • Angas (1949–77) (SA)
  •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1949–74) (ACT)
  • Balaclava (1901–84) (VIC)
  • Barrier (1901–22) (NSW)
  • 巴特曼 (1906–2019) (VIC)
  • Bland (1901–06) (NSW)
  • Bonython (1955–2004) (SA)
  • Bourke (1901–49) (VIC)
  • Burke (1949–55) (VIC)
  • Burke (1969–2004) (VIC)
  • Canobolas (1901–06) (NSW)
  • 查爾頓 (1984–2016) (NSW)
  • Cook (1906–55) (NSW)
  • Coolgardie (1901–13) (WA)
  • Corinella (1901–06) (VIC)
  • Corinella (1990–96) (VIC)
  • Dalley (1901–69) (NSW)
  • Dampier (1913–22) (WA)
  • Darebin (1949–69) (VIC)
  • Darling (1901–77) (NSW)
  • Darling Downs (1901–84) (QLD)
  • Darwin (1903–55) (TAS)
  • 丹尼生 (1903–2019) (TAS)
  • Diamond Valley (1969–84) (VIC)
  • Dundas (1977–93) (NSW)
  • East Sydney (1901–69) (NSW)
  • Echuca (1901–37) (VIC)
  • Evans (1949–77) (NSW)
  • Fawkner (1906–69) (VIC)
  • 弗雷澤 (1974–2016) (ACT)
  • Grampians (1901–22) (VIC)
  • Gwydir (1901–2007) (NSW)
  • Hawker (1969–93) (SA)
  • Henty (1913–90) (VIC)
  • Higinbotham (1949–69) (VIC)
  • Hoddle (1949–55) (VIC)
  • Illawarra (1901–22) (NSW)
  • Isaacs (1949–69) (VIC)
  • Kalgoorlie (1901–2010) (WA)
  • Laanecoorie (1901–13) (VIC)
  • Lang (1901–77) (NSW)
  • Lawson (1949–69) (NSW)
  • Lowe (1949–2010) (NSW)
  • Martin (1922–55) (NSW)
  • 麥美倫 (1949–2019) (VIC)
  • 墨爾本港 (1901–2019) (VIC)
  • Mernda (1901–13) (VIC)
  • Moira (1901–06) (VIC)
  • 墨累 (1949–2019) (VIC)
  • Namadgi (1996–98) (ACT)
  • Nepean (1906–22) (NSW)
  • Northern Melbourne (1901–06) (VIC)
  • Northern Territory (1922–2001) (NT)
  • Oxley (1901–34) (QLD)
  • Parkes (1901–69) (NSW)
  • Phillip (1949–93) (NSW)
  • 阿德萊德港 (1949–2019) (SA)
  • Prospect (1969–2010) (NSW)
  • Riverina-Darling (1984–93) (NSW)
  • Scullin (1955–69) (VIC)
  • South Australia (1901–03) (SA)
  • South Sydney (1901–34) (NSW)
  • Southern Melbourne (1901–06) (VIC)
  • St George (1949–93) (NSW)
  • Streeton (1984–90) (VIC)
  • Tasmania (1901–03) (TAS)
  • 索羅斯比 (1984–2016) (NSW)
  • 韋克菲爾德 (1903–2019) (SA)
  • Watson (1934–69) (NSW)
  • West Sydney (1901–69) (NSW)
  • Wilmot (1903–84) (TAS)
  • Wimmera (1901–77) (VIC)
  • Yarra (1901–69) (VIC)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