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灣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灣生(日語:湾生わんせい Wansei */?)是對臺灣日治時期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註 1](此指原籍日本內地者)之稱呼,包括日臺通婚者所生下之子女。因為日本統治臺灣長達50年,對臺灣的影響既深且遠,所以在二戰日本戰敗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下簡稱長官公署)來臺接收,為儘早去除日本人之影響,一切工作以「去日本化」為前提。從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4月間,包括灣生在內的大部分在臺日本人都被遣返回國,僅留下部分具有專業技能者協助戰後復建[註 2]

除了「灣生」以外,也有於滿洲朝鮮南樺太等地出生的日本人,因為其生活治安混亂(如滿洲等地飽受戰火摧殘)與民族對立(如朝鮮半島與其不斷的反日獨立運動),加上上述地區與日本列島氣候相似,遣返回國後反而比「灣生」們容易適應。不過,在南洋群島出生的日本人卻與灣生的情形相去不遠,日本人們反而與部分當地居民有了情感,甚至是在遣返回國時,帛琉群島上的原住民甚至還唱著《螢之光》送走日本人;但是,這群南洋群島出生的日本人,卻包含一半以上的沖繩縣民,住在沖繩上的琉球民族離開了土生土長的沖繩,反而要前往列島跟大和民族共同生活,也成為了他們的難題。

Remove ads

灣生遣返狀況

起初,因當時臺灣局勢穩定,少有臺灣人對日本人有不平對待與衝突[註 3],加上日本戰後經濟蕭條,且因戰事造成日本內地缺油與饑荒,所以部分灣生原本希望繼續留在臺灣,甚至有的灣生主動放棄日籍,將日本姓名改成漢名。但因日僑留臺與否,完全取決於長官公署需求而定,非必要留用之人必須遣返回國,使日人願留臺而不能留,不願留臺者又被徵用的情況時常發生。灣生被迫返回日本居住,同時也被迫與臺灣人親戚、好友、愛人分開,出現生離死別的感傷現象。返回日本後,灣生無法適應日本人族群環境與生活習慣,在學校上課、在職場上班都有受到程度不等的歧視、侮辱。

返日日人的記述

日本厚生省援護局在《引揚(遣返)與援護三十年的腳步》中,提到「戰後物價高漲,除了被行政機關等徵用者之外,其他日本人只能靠著擺攤子、當搬運工等方式過活。但是臺灣的一般狀況相較於其他地區平穩許多,因此最初將遣返回國順序排在最後,但因美國借予船隻之故,因此才急速的將日本人撤返。臺灣是戰爭地域中遣返任務最平靜的地區。」

故鄉是異鄉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還給予遣返者「私人財產清冊」的證明,並且允許個人除隨身行李之外,還可寄送二個三十公斤以內的行李。當幾乎身無長物的遣返者抵日後,還要面對同胞冷淡的視野及差別待遇︰因為他們「既然當初自願前往異鄉,現在回來亦非我們的責任」,甚至「聽說有引揚者的孩子回到鄉里時,被稱為乞丐」。

統計

遣返前在台灣日本人之分類
軍人・軍屬家族 8,214人
遺族・留守家族 5萬9,941人
一般日僑 21萬5,956人
28萬4,111人
更多信息 出生地, 1930年[3] ...
更多信息 排名, 本籍 ...
Thumb
1945年32萬在臺日僑分布圖
更多信息 州廳別, 1930年[3] ...


Remove ads

著名灣生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