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焦若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焦若愚(1915年10月9日—2020年1月1日),原名焦常志,男,漢族河南葉縣三里灣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事实速览 焦若愚, 出生 ...

曾任瀋陽市市長、中共瀋陽市委第一書記、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生平

1915年10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葉縣[1]。1933年9月至1937年7月,先後在北平市立第二中學、北平華北大學政治經濟系讀書[2]。193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北方局領導下的東北特別支部(「東特」)、東北人民抗日救國聯合會工作。

1937年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化名焦土。任國民抗日軍秘書,曾任北平黨內刊物《公理報》編輯。1938年5月任晉察冀邊區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二任縣長,並改名為焦若愚。1940年4月從平西抗日根據地調冀東抗日游擊區,1940年秋任晉察冀邊區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冀東專署)第一任專員。後任冀熱邊行署第五地區區委代理書記兼冀熱邊第五專署專員、冀熱遼區黨委第十八地委書記兼第十八軍分區政委等職。

1945年抗戰勝利後,1945年9月18日被李運昌派遣接管瀋陽偽市政府。1945年10月10日瀋陽的蘇軍軍管會軍管會主任宣布:白希清擔任瀋陽市市長,焦若愚任副市長。1946年1月兼任瀋陽市政府幹部學校校長。遼寧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遼南軍區獨立第五師兼第五軍分區政治委員。

1948年11月2日,任瀋陽特別市副市長兼秘書長。1952年12月任瀋陽市市長,1954年8月任中共瀋陽市委第一書記。1955年6月起兼任瀋陽市政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65年8月調外交部,1965年12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1966年10月26日應召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沒有再返任。1972年任首任中國駐秘魯大使。1977年5月任中國駐伊朗大使。1979年8月30日奉調回國,1979年9月13日出任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1年1月出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北京市代理市長。1981年8月28日成立北京市水資源委員會,焦若愚兼任主任委員,對北京市水資源進行全面監督管理。1982年到1983年3月兼任北京市市長、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等職位[3]。1983年3月改任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主任。1987年擔任中顧委委員。1990年亞洲運動會期間,焦若愚擔任亞運村「村長」[4],1996年12月離休。

2012年11月,97歲高齡的焦若愚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年齡最大的十八大代表[5]。2017年10月,成為中共十九大北京市黨代表,102歲高齡的焦若愚出席中共十九大,是年齡最大的十九大代表[6]

2020年1月1日上午9時1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嵩壽104歲[7]。2020年1月7日上午舉行告別儀式[8]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