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獨立團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獨立團體(英語:Independent Group,簡稱IG)於1952年至1955年間在英國倫敦的當代藝術學院(ICA)定期會面。該團體由畫家、雕塑家、建築師、作家和評論家組成,旨在挑戰當時主流的現代主義文化觀。他們將大眾文化引入關於高雅文化的討論,重新評估了現代主義,並開創了「現成物」的美學理念。[1]2007年3月泰特英國美術館為期兩天的國際會議,曾將在後學科時代重新引發關注的獨立團體作為討論主題。獨立團體被視為英國波普藝術運動的先聲。[1][2][3]
第一次會議(1952年)
獨立團體於1952年4月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藝術家兼雕塑家愛德華多·包洛奇通過一台實物投影儀(epidiascope)展示了大量來自美國雜誌的彩色圖像。這些由廣告、漫畫和各種圖形組成的圖像,是Paolozzi於1947至1949年旅居巴黎期間收集的。其中大部分材料被匯編成剪貼簿式的拼貼畫,並構成了他後來的BUNK!系列絲網版畫(1972年)[4]以及現藏於倫敦V&A博物館的《Krazy Kat檔案》的基礎。事實上,Paolozzi開創性的1947年拼貼畫《我曾是一個富翁的玩物》是首件包含「pop」一詞的此類「現成物」材料,並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最初標杆。[1][5] 第一次獨立團體會議的其餘部分在1952年9月至1953年6月期間專注於哲學和技術,由設計評論家兼歷史學家Reyner Banham主持。此階段的關鍵成員包括Paolozzi、藝術家Richard Hamilton、超現實主義者和雜誌藝術總監Toni del Renzio、雕塑家William Turnbull、攝影師Nigel Henderson和美術家John McHale,以及藝術評論家Lawrence Alloway。
Remove ads
第二次會議(1954年)
該團體在1953年底和1954年初沒有舉行會議,因為他們正專注於在當代藝術學院舉辦一個名為「當代藝術的美學問題」的公開講座系列。新成員加入了獨立團體的第二次完整會議,包括建築師Alison和Peter Smithson。Smithson夫婦與Paolozzi、Henderson、Ronald Jenkins、Toni del Renzio、Banham等人在1953年秋季於當代藝術學院策劃了極其重要的展覽「生活與藝術的平行」(Parallel of Life and Art)。Reyner Banham因為忙於在科陶德藝術學院撰寫博士論文,辭去了獨立團體的主席職務。1954年底,Dorothy Morland邀請藝術評論家Lawrence Alloway和美術家John McHale重新召集獨立團體舉行第二次會議。畫家Magda Cordell與其丈夫、音樂製作人弗蘭克·科爾戴爾也在此時加入了獨立團體。
第二次會議聚焦於美國大眾文化,如西部電影、科幻小說、廣告牌、汽車設計和流行音樂。在此類討論過程中,他們借鑑了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包豪斯和達達主義的概念。John McHale和Lawrence Alloway於1954年在當代藝術學院策劃了一場「拼貼與物件」(Collages and Objects)展覽,McHale展出了他形成期的波普藝術拼貼畫。Richard Hamilton於1955年底在紐卡斯爾的哈頓畫廊和當代藝術學院組織了一場名為「人、機器與運動」(Man, Machine and Motion)的展覽,該展覽聚焦了獨立團體關注的一些議題。
Remove ads
此即明日(1956)
1956年,該團體參加了「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藝術展,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1955年,獨立團體停止了正式會議,但其成員的非正式會議一直持續到1962/63年,這些成員在隨後的幾年裡繼續產出創作成果。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