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猛獸級魚雷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猛兽级鱼雷艇
Remove ads

猛獸級魚雷艇(德語:Raubtier-Klasse)也被稱為1924級Torpedoboot 1924),是德國國家海軍於1920年代建造的六艘魚雷艇所使用的船級。作為更名後的戰爭海軍的一份子,這些艇具在1930年代末的西班牙內戰期間曾多次執行非干預巡邏任務。除其中一艘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的一次意外碰撞中沉沒外,其餘成員均在戰爭的頭幾個月里負責為商船提供護航,並搜查違禁品。它們於1940年4月的挪威戰役中發揮了次要作用,進而恢復護航任務。在年底移駐德占法國後,猛獸級魚雷艇開始在英吉利海峽自行布設雷區。仍然倖存的成員於1941年接受改裝,然後受命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擔任護航。到1942年初,倖存的同級艇僅餘兩艘,它們被轉移回法國以參加「海峽衝刺」。同年5月,雞貂號在試圖護送一艘破交艦英語Commerce raider穿越海峽時遭擊沉。最後一艘倖存的美洲豹號在接下來的數年間一直從事布雷、協助突圍艦U艇穿越比斯開灣,並在挪威水域護送船隊。1944年6月盟軍入侵諾曼底後不久,它便遭英國轟炸機擊沉。

事实速览 概況, 技術數據(竣工時) ...
Remove ads

設計

猛獸級魚雷艇的體積較前級猛禽級稍大,並根據前級的經驗作出了一些改進。這批魚雷艇有嚴重的迎風英語Weather helm傾向,所以它們「幾乎不可能在大風和低速下保持航向」。[1]這種設計因配備了太多魚雷而受到批評,因為它們在二戰期間的實際作用並不理想。[2]

同級艇的水線長全長分別為92.6米和89米,有8.65米的舷寬以及平均3.52米吃水深度[3]通過稍微加長和加寬船體,其標準排水量從猛禽級的923噸增加到933噸,滿載時則可達1,320噸。艇體被分成十三個水密隔艙,並具有占龍骨長度比重為96%的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採用由魚雷艇鋼製成的橫向框架和縱向墊板結構焊接而成。[4]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4名軍官和125名水兵。[5]

猛禽級艇只搭載有兩組齒輪傳動蒸汽輪機,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2.3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由三台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18.5標準大氣壓(1,875千帕斯卡)。這些渦輪機可輸出23,000匹軸馬力(17,000千瓦特)的功率,設計航速為34(63公里每小時)。艇只最多可貯存338噸燃料油,理論上能夠以17節(31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3,900海里(7,200公里)。[1]但實踐證明,在此速度下的有效航程僅為1,997海里(3,698公里)。[5]

Remove ads

武器與探測器

竣工時,猛獸級各艇裝備有三門105毫米28倍徑英語10.5 cm SK C/28 naval gun速射炮德語Schnellfeuergeschütz作為主炮,一門位於艇艏前部,兩門位於艇艉後部,從艏到艉依次編為1至3號炮。[1]炮架可提升至30°仰角和降低至-10°俯角,發射14.7千克炮彈時的炮口初速為925米每秒。在最大仰角時,射程可達17,250米。大部分火炮經過改裝後,可使用32式炮英語10.5 cm SK C/32 naval gun重15.1千克的彈藥,將炮口初速提高到785米每秒。新炮彈在44.4°仰角的最大射程為15,175米。惟最後一艘倖存的美洲豹號保留了初始初始火炮直至1944年沉沒。[6]每門火炮各備彈100發。1932年,豹號猞猁號的火炮獲擴孔,成為127毫米34式速射炮英語12.7 cm SK C/34 naval gun的原型,之後應用於1934級驅逐艦[1][7]

這些艇只還在兩座水面三聯裝掛架上安裝有六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並可攜帶多達30枚水雷[3]1931年後,這些魚雷發射管被533毫米管取代,可能使用的是G7a型魚雷英語G7a torpedo[1]它具有300千克重的彈頭和三檔速度/射程設置:30節(56公里每小時)為14,000米,40節(74公里每小時)為8,000米以及44節(81公里每小時)為6,000米。[8]

1931年以後還增加了一對20毫米30式高射炮[5]這款炮的有效射速為每分鐘120發,其0.12千克重的拋體能夠以875米每秒的初速發射,使射高達到3,700米、最大水平射程達到4,800米。[9]每門火炮各備彈2,000發。[1]至戰爭期間,又在2號炮前方的單座炮架上加裝了一對額外的20毫米炮。1942年底,它們被四聯裝的20毫米炮架所取代。增加的其它火炮還包括在艇艉煙囪英語Funnel (ship)周圍安裝有三門、在艦橋翼台安裝有兩門以及在艦橋前部加裝有一門20毫米炮,均為單裝。1944年前後,美洲豹號在既有雷達的基礎上,還安裝了一台FuMB-4「薩摩斯」型德語Samos (Gerät)雷達探測器德語Funkmessgerät[10][11]

Remove ads

同級艇

Thumb
虎號、猞猁號、美洲豹號和豹號在下水儀式
更多信息 艇名, 識別碼 ...

歷史

大部分同級艇最初都隸屬於第3魚雷艇半區艦隊(3. Torpedoboots-Halbflottille)。到1936年底,戰爭海軍將其魚雷艇重組為區艦隊建制,其中豹號和猞猁號被編入第2魚雷艇區艦隊,狼號、雞貂號、美洲豹號和虎號則編入第3魚雷艇區艦隊。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這兩支區艦隊都多次被派往西班牙。[16]1938年6月左右,魚雷艇部隊再次重組,豹號和猞猁號換編至第4魚雷艇區艦隊。其餘同級艇要么正接受改裝,要麼已作預備役擱置。[14]7月1日,第3魚雷艇區艦隊重新編號為第6魚雷艇區艦隊。1939年9月1日,即德國對波蘭宣戰前不久,虎號在一次夜間訓練時被德國驅逐艦Z-3「馬克斯·舒爾茨」號意外撞沉。[17]

第二次世界大戰

Thumb
錨泊中的虎號、猞猁號、美洲豹號和雞貂號

戰爭爆發之初,第4區艦隊解散,所屬成員被轉移到第5和第6魚雷艇區艦隊。[14]除美洲豹號外,所有猛獸級魚雷艇都參與了1939年9月3日開始的北海布雷行動。在11月13日、18日和19日,第6區艦隊和一或兩艘輕巡洋艦與從英國海岸執行布雷任務歸來的驅逐艦會合。兩天後,這支區艦隊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巡邏,檢查中立國船隻是否有搭載違禁品,然後於25日返回港口。12月14日至16日,美洲豹號和另一艘魚雷艇海雕號繼續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違禁品巡邏,並扣押了六艘船隻。[18]

1940年,當雞貂號正在接受改裝之際,其餘五艘同級艇都在4月入侵挪威期間發揮了次要作用。其中豹號和狼號被派去支援對卑爾根的攻擊,猞猁號被派往南部沿岸協助占領克里斯蒂安桑,而美洲豹號則負責向克里斯蒂安桑運送增援部隊。4月11日,當裝甲艦呂措號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駛回德國時,在丹麥海岸遭一艘英國潛艇擊癱,全部五艘猛獸級艇都響應趕往提供援助。[19]4月30日,在與狼號一同護送一隊布雷艦從斯卡格拉克海峽布設雷區返航時,豹號被其中一艘布雷艦意外撞沉。[15]

第6區艦隊於4月解散,所屬成員被整合至第5區艦隊,該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繼續護送布雷艦和受損船隻往返於挪威與德國之間。在其中一次任務中,猞猁號於7月26日遭英國潛艇泰晤士號英語HMS Thames (N71)擊沉。區艦隊於8月至9月在北海南部執行布雷任務,進而於10月移駐英吉利海峽。在那裡,它們第一次搜索盟軍船隻的出擊英語Sortie無果而終,但10月11日至12月的另一次出擊中則擊沉了四艘盟軍小型艦艇。區艦隊成員自此開始在當年餘下的時間裡自行布設雷區,並持續至1941年初。1月8日,狼號在一次此類任務中不慎觸雷沉沒。[20][21][22]

雞貂號和美洲豹號作為同級僅存的兩艘魚雷艇繼續布雷,並於3月22日在兩艘戰列艦完成北大西洋的襲擊後護送它們穿越比斯開灣。兩艘姊妹艇自次月開始接受改裝,繼而移駐斯卡格拉克海峽,在那裡執行護航任務直到10月。1942年1月,它們被轉移到德占法國重新加入第5區艦隊,並在2月的「海峽衝刺」行動期間成為兩艘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成員之一。兩艘魚雷艇都在3月協助破交艦英語Commerce raider米歇爾號英語German auxiliary cruiser Michel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峽,但雞貂號於5月13日試圖護送另一艘商船時遭英國魚雷快艇擊沉。這使得美洲豹號成為唯一倖存的同級艇,並在當年餘下的時間裡一直留在法國,協助護送從比斯開灣諸港出發前往日本的軸心國突圍艦[23][24]

1943年初,美洲豹號被轉移到挪威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但在年中返回法國,協助護送德國潛艇穿越比斯開灣,並一直持續到8月初。1944年3月,該艇又跟隨第4和第5區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布設雷區。隨着盟軍於6月6日開始在諾曼底登陸,美洲豹號所在的第5區艦隊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多次從勒阿弗爾出擊,試圖擊沉盟軍艦艇。它們大多沒有成功,只是於6月6日擊沉了挪威驅逐艦斯文納號英語HNoMS Svenner (G03)。美洲豹號最終於6月14日至15日夜間在盟軍的一次空襲中遭英國皇家空軍的炸彈擊沉。[25][26]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