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現任主權君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君主君主制國家國家元首,在君主制之下,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治實體由一人統領,其職位通常以世襲制繼承,並統治終身或至其遜位[1]。君主可為獨裁者(如在君主專制之下)[2],亦可為實行傳統權威,只保留少量備用權力英語Reserve power,並將國家的實際權力交託予立法機構內閣行使的象徵式元首(如在君主立憲制之下)[3]。在一些設有國教的國家內,該國君主同時也會與其國教相關聯[4]。多數國家同時只會有一名君主,除非君主在位時未成年缺席或缺乏行為能力,此時可由監國留守等官員負責處理君主的事務[5]。在一國內同時存在兩個君主共同統治的狀況稱為二元政治,此制度現今為安道爾所採用[6]

君主各有其頭銜和敬稱,多數時候來源於傳統,並由國家憲法所保障。君主可有諸多頭銜,例如「國王」和「女王」、「親王」和「女親王」、「皇帝」和「女皇」等。其頭銜在當地語言中各自不同,但如下列表將會將其尊號和頭銜通過最通用的英語漢譯法表示出來。羅馬數字(漢語中以「世」表示)在通常情況下將用於區分同名君主[7]

在政治和社會文化研究中,君主制通常與世襲統治相關。歷史上和當代的多數君主都出生並成長於皇室[6][8]繼承人由一系列不同方式決定。例如近親長子繼承兄終弟及選舉君主制。現代則通常由法律指定繼承人。

馬來西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兩個特殊的君主制國家。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是由統治者會議從九個州的世襲統治者中選出的[9]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亦是由選舉產生。這種方式被稱為選舉君主制,除此之外,安道爾的一位元首為天主教烏格爾教區的主教,另一位則是由法國總統兼任,梵蒂岡教皇也是透過選舉產生,以上兩者皆屬於選舉君主制,但都不存在世襲的情況,類似的情形還有馬爾他騎士團等主權實體,領導人的頭銜為親王與大教長英語List of grand masters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10]。這些體制與傳統的君主制概念不同,但由於其保有一些相關的君主制特性,因此也被歸類為君主制[11]。許多君主制體系則是世襲制選舉的結合,但在這些體系下,繼承人的選舉或提名受限於皇室血統英語Royal descent[12][13]

下表的君主都為主權國家的統治者,統治一國構成區域或文化或傳統政體的君主將列於構成君主英語List of current constituent monarchs之下,現今對已廢除的王位的宣稱者則列於王位覬覦者之下。

Remove ads

各國君主列表

更多信息 疆界 (附歷屆君主), 肖像 ...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注釋

  1. 法國總統和烏爾赫爾主教均為安道爾大公
  2. 於2023年5月6日加冕
  3. 比利時王室和溫莎王朝都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分支[36][37],而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則為韋廷王朝分支[38]
  4. 下方旗幟僅在蘇格蘭使用;上方旗幟在英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使用。
  5. 2002年2月14日前哈邁德·本·伊薩為「巴林國埃米爾」,此後在新憲法下採用新頭銜「巴林國王」[34]
  6. 烏圖巴英語Bani Utbah部族分支[35]
  7. 於2008年11月6日加冕[40]
  8. 1968年8月1日加冕[42]
  9. 2004年10月29日加冕[43]
  10. 跋摩王朝分支。「諾羅敦」一姓為諾羅敦一世後人所使用[44][45]
  11. 國王由皇家王位委員會由安東諾羅敦西索瓦的男性後代中選舉產生,職位終身[46]
  12. 官方稱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為奧爾登堡王朝分支[47]
  13. 「德仁」為現任天皇的名,但並非其尊號,並在日本也不會被如此稱呼。德仁的統治年號為「令和」,根據傳統他將在死後被稱作「令和天皇」[49]
  14. 於2019年10月22日加冕[50]
  15. 日本天皇不使用姓氏[51][52]
  16. 於1999年6月9日加冕[53]
  17. 繼承人由在位埃米爾指定,提名必須由國會多數通過[56]。根據傳統,王位在薩巴赫王朝的兩個分支中輪流交換:薩萊姆和賈比爾[57][58]。在位埃米爾來自賈比爾分支。
  18. 於1997年10月31日加冕。1990年11月12日至1995年1月25日亦在位為國王[60]
  19. 於1990年8月15日加冕[62]。登基前漢斯·亞當自1984年8月26日起為攝政[63]。2004年8月15日,大公任命其子阿洛伊斯王儲為攝政,以準備其在日後即位,但根據憲法大公仍然為國家元首[64]
  20. 加冕前,亨利自1998年3月4日起為攝政[65]
  21. 盧森堡王室為拿騷-魏爾堡王朝英語House of Nassau-Weilburg[66]分支,後者則源自拿騷王朝波旁王朝帕爾馬分支。
  22. 官方譯法為「最高元首」,英語中也譯作「國王」[67]
  23. 2023年10月27日獲推舉出任最高元首,1月31日正式登基[68]
  24. 「最高元首」一職由馬來西亞九個州的世襲元首組成的統治者會議中選出,任期五年。根據非正式協議,此職位在九國中輪換,順序按照資歷[69]
  25. 根據傳統,阿爾貝二世在2005年7月12日和11月19日兩次加冕[71][72]。即位前他自2005年3月31日始為攝政[73]
  26. 於1999年7月30日加冕[75]
  27. 荷蘭皇室來源於拿騷王朝利珀王朝[77][78]
  28. 於1991年1月21日加冕,1991年6月23日受膏。即位前哈拉爾於1990年6月1日起為攝政[80]
  29. 繼承由沙特王朝內部決定。這一決定可能因王儲的行為而發生變化[84]
  30. 繼承由習慣法決定,不遵從長子繼承制。長老委員會由國王的妻子中選定一人作為下任國王之母。該女性將在其子登基時成為太后,並與其共同統治。國王的前兩位妻子無權當選[87][88]
  31. 於1973年9月19日加冕[90]
  32. 亦稱「拉瑪十世」。[93]
  33. 2019年5月4日加冕。
  34. 圖伊·卡諾庫柏魯王朝的分支[95][96]
  35. 阿勒納哈揚為阿勒法拉希的一支,後者則為雅什部落的部族[97]
  36. 總理為政府首腦。但在最高委員會授權下,總統可任命總理,由此仍然具有一定權力[98]
  37. 根據憲法,阿聯酋總統由聯邦最高委員會選舉,由其七個酋長國的統治者中產生[98]。但根據非正式協議,總統一直由阿布扎比埃米爾,阿勒納哈揚家族之首擔任,由此在事實上為世襲制。此外,總理一直為迪拜酋長國埃米爾,阿勒馬克圖姆家族之首擔任[99]
  38. 以羅馬主教之名,為梵蒂岡城國元首。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稱「教皇」;台灣和香港稱「教宗」。
  39. 其頭銜包含「信士的長官」以及「謝赫」。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