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列里·別列列申

俄罗斯侨民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瓦列里·別列列申(俄語:Валерий Перелешин羅馬化Valery Pereleshin,1913年7月20日—1992年11月7日)俄羅斯僑民詩人、作家、翻譯家。

事实速览 瓦列里·別列列申Валерий Перелешин, 出生 ...

別列列申的一生充滿了坎坷,1920年以後旅居中國和巴西,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是遠東俄僑文學的傑出代表。他也是一名翻譯實踐家,將中國古詩、《離騷》和《道德經》翻譯為俄文。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與教育

Thumb
哈爾濱法政大學(俄羅斯僑民學校)位於中東鐵路俱樂部內,現在是哈鐵文化宮

本名瓦列里·弗蘭采維奇·薩拉特科-佩特里謝(俄語:Вале́рий Фра́нцевич Сала́тко-Петри́ще),1913年7月20日出生於西伯利亞鐵路線上的伊爾庫茨克。父親弗蘭茨·艾拉茲莫維奇·薩拉特科-佩特里謝是鐵路工程師,出身於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的一個波蘭貴族家庭,信奉羅馬天主教[1]。當時的俄國正經歷着布爾什維克革命暴動,1920年跟隨母親逃到哈爾濱定居,起了一個中文名,叫做夏雲清[2]。1924年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商務學校學習,1925年至1929年在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學習,1933年至1934年在哈爾濱北滿工業學院學習,1935年畢業於哈爾濱法政大學[3]

1928年2月以筆名「列內」在《少年讀者》發表處女作[4]。1932年6月,他開始向哈爾濱最具影響力的《邊界》周刊投稿。在主編等人的建議下,他改用筆名「瓦列里·別列列申」[5]。10月加入了當時哈爾濱最有名的作家團體「青年丘拉耶夫卡」社,先後擔任該社詩歌研究會秘書和主席。1934年12月,詩社被迫解散,社員們於1935年共同出版詩集《纏綿集》[6]

Remove ads

傳教生涯

他為人內向,脾性怪異,有同性戀的性取向,因而詩歌成為了治癒內心創痛的手段。1938年5月,他在哈爾濱喀山男修道院宣誓成為修士教名蓋爾曼」(Герман)。[7]

1939年,他被派駐東正教北京傳道團,在圖書館整理資料和小學任教,期間也在研習漢語和中國文化。期間托母親在哈爾濱出版了一些詩集。1943年被派駐上海,並與前「丘拉耶夫卡」社的一些成員在日占上海成立詩人小團體「星期五」社,1946年共同出版《孤島集》。[8]

1945年,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進入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負責翻譯中文報刊書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他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局當翻譯。1950年4月,他前往美國舊金山,卻被拒絕入境,被指控為塔斯社政治記者。8月,美國移民局以「威脅國家利益」為由,將他遣返出境。1950年10月返回天津,在天津煤炭學院和天津音樂學院教授俄語。1952年秋,他在家人幫助下辦理了赴巴西的移民簽證,並於1953年1月順利抵達巴西。[9]

巴西

直到1958年,他才取得巴西國籍。他一開始在英國駐里約熱內盧領事館的圖書館工作,60年代在當地一所美國學校教書,但不久後被解僱。1967年,他在巴西一所海軍學院教授俄語,同年他再次申請移民美國遭拒。[9]

1983年,他在巴西出版《皮酒囊把我們灌糊塗了》(葡萄牙語:Nos odres velhos)詩集,包括一些中國詩歌名篇的葡萄牙文翻譯,同時兼有俄語詩歌的葡萄牙文翻譯,以及原創的葡萄牙文詩[10]

他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郊外的一座演員避難所度過了最後的日子。1992年11月7日與世長辭[11]

作品

詩集
更多信息 中文譯名, 原文名 ...
翻譯作品
更多信息 中文譯名, 原文名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