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畲語
少数畲族使用的苗瑶语系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畲語(「畲」,拼音:shē,注音:ㄕㄜ,音同「奢」),又稱活畲話,是中國廣東省蓮花山區和羅浮山區的博羅、增城、惠東、海豐4縣畲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目前中國境內的畲族中僅有極少數廣東省畲族(不足1000人)在使用。畲語沒有文字。[4]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1月23日) |
Remove ads
與畲話的關係
畲族的語言有兩種:一種是屬於苗瑤語系瑤語支的畲語,使用人數不足畲族總人口的1%;另一種是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的畲話,使用人數占畲族總人口的99%以上。游文良等人在其所著的《鳳凰山畲語》中認為,畲語中的大部分詞彙難以進行同源詞分析,因此現在的畲語可能不是真正從古畲語分化演變下來的,而是一支由湖南進入粵中蓮羅山區的畲族先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這支畲民被廣東瑤族長期包圍,其語言被很大程度地瑤語化了,因而不應作為其它99%畲族的代表語言。他認為,畲話才是畲族真正的民族語言。[5]
分布
在廣東的博羅、增城、惠東、海豐等縣區,有約1000(2000年[1])畲族人,自稱「活聶」(hɔ22 ne53,「山人」),仍使用屬於苗瑤語的畲語。[6]:5這部分人口只占70萬畲族(2010年[7])的0.2%左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嚴重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即瀕危語言中最接近滅絕的一級。[1]
歷史
隋唐之際,畲族先民聚居在今天的粵、閩、贛三省交界地帶。從唐至宋,大批漢族先民進入這一地區,他們使用的語言即今天客家話的先祖。漢族先民的經濟、文化、教育程度比較發達,數量上也占據優勢,畲族先民則雜居、散居在漢族先民之中。久而久之,畲族的語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吸收了早期客家話的借詞,同時畲語的使用範圍不斷縮小,最終幾乎完全為客家話變體(即畲話)所替代。[6]:3
畲話雖然屬於漢語,並被部分學者視為客家話的方言,但還保留一定的畲語色彩,如在語音上,濁鼻音作聲母時帶有同部位的塞音成分;在詞彙中,個別詞語的說法與客家話或其他漢語分支相去甚遠,而跟畲語及其他苗瑤語相近,如稱蜈蚣為kʰiu33(畲語kʰɔ35),稱臭蟲為kun33 pi22(畲語kɔn33 pʲi33)。[6]:4《潮州府志》記載,當地畲族人將火稱為「桃花溜溜」(畲語tʰɔ42),將飯稱為「拐燶」(畲語kwei35)[8],說明當時潮州的畲族人也保留了一些畲語詞彙。
系屬
一般認為,畲語屬於苗瑤語苗語支,中國國家民委[9][6]:5和大部分辭書[4][10][11]都採用這一說法。
但在語言學界,對畲語在苗瑤語中的地位還存在爭議,可分為三類看法:
鄧曉華、王士元指出,畲語的表層結構(語音、語法)比較接近瑤語,在受漢語影響的過程方面與瑤語相似;而深層結構(基本詞彙)則比較接近苗語支。在他們的苗瑤語言樹形圖中,畲語屬於苗語支大簇,同時又是苗語支大簇中相對獨立的一枝。他們還補充說,如果添加古代漢語的數據,則其他語言之間的關係不變,唯有畲語會歸入瑤語支大簇。這反映了畲語的地位恰處於苗、瑤語之間。[16]
語音
畲語(惠東)的聲母表如下[6]:11-13:
Remove ads
畲語(惠東)的韻母表如下[6]:10、13、14:
i | iu | in | it | |||
e | ei | eu | en | eŋ | et | |
a | ai | au | an | aŋ | at | ak |
ɔ | ɔi | ɔn | ɔŋ | ɔk | ||
ɤ | ||||||
u | ui | un | uŋ | ut | uk | |
ŋ̍ |
畲語(惠東)的聲調表如下[6]:14、15:
詞彙
畲語的詞彙系統主要有三個來源[6]:17,21-24:
方言
畲語可以分為兩個方言:惠東、海豐兩地的畲語為蓮花方言,博羅、增城兩地為羅浮方言。互相之間可以自由交談,內部一致性大。[6]:86
註釋
參考文獻
參閲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