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埃爾·諾爾·亞歷克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埃爾·諾爾·亞歷克西(法語:Pierre Nord Alexis,法語發音:[pjɛʁ nɔʁ alɛksi];1820年8月2日—1910年5月1日),海地政治家,曾在1902年12月21日至1908年12月2日出任海地總統。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9月3日) |
Remove ads
早期生活
他父親是亨利·克里斯多夫時期的高級官員,在19世紀30年代亞歷克西從軍,擔席總統與他總統岳丈讓-路易·皮埃羅的侍從官。
生涯
在隨後的幾年裡,他經歷了動盪的職業生涯:他於1874年被流放,但在皮埃爾·狄奧馬·布瓦龍-卡納爾時被允許返回海地,在利西於·薩洛蒙時成為反對派領袖,後被判入獄,但在入獄前薩洛蒙被推翻,弗洛維爾·伊波利特上台之後,亞歷克西被命為海地北部軍隊的總指揮。蒂雷西亞·西蒙·薩姆辭職後,他便抵制文人昂特諾爾·菲爾曼向太子港的進軍,努力抓住政府的控制權。
新總統卡納爾是他的老戰友,任命亞歷克西為戰爭部長化解總統和菲爾曼之間緊張局勢。忠於菲爾曼的軍隊終於敗在太子港,留下的只有兩個據點,聖馬克和戈納伊夫。亞歷克西在佔優勢的情況下與美國進行談判,並宣布自己支持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利益。美國的回應是在仍然忠於菲爾曼的兩個中心施加海上封鎖,為亞歷克西抓住政府控制權鋪平了道路。在美國的主持下,亞歷克西一方開始與菲爾曼談判,美國還藉此希望在海地的聖馬克設立軍事基地並由美國政府接管,但遭到了拒絕。德國軍艦也介入了這次叛亂,向太子港開炮。迫使一艘伏擊過德國商船的叛軍船隻的船長炸毀船隻以避免被俘。
Remove ads
總統
他在82歲時成為海地總統,成功地在未來六年保持權力,並加強了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在任前兩年內,太子港和海地的司法系統得以重建,並且在1904年花費巨資舉行海地獨立100年慶典儀式。但在1908年1月宣布自己為終身總統引起叛亂,儘管起義被粉碎,但這加劇了該國現有的經濟問題。在同年南部的飢荒導致暴力的糧食騷亂和一個新的叛亂,這次由南方將領弗朗索瓦·C·安托萬·西蒙領導。
流亡
在1908年12月2日,亞歷克西與他的家人流亡牙買加,並在美國新奧爾良落腳,在1910年5月1日死在牙買加。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