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特凱恩群島
太平洋唯一的英国海外领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特凱恩群島(英語:Pitcairn Islands/ˈpɪtkɛərn/;[1]皮特肯語: Pitkern Ailen),正式名稱為皮特凱恩、亨德森、迪西和奧埃諾群島[2][3][4][5],是由4座島嶼組成的南太平洋群島,其中只有第二大島皮特凱恩島有人定居。皮特凱恩群島是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剩下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亦屬於聯合國非自治領土。

皮特凱恩群島因邦蒂號叛變事件及其相關文藝作品而聞名於世。此外皮特凱恩群島也是全世界除馬爾他騎士團以外人口最少的政治實體,其人口常年保持45—50人左右的規模。該群島的居民大都為邦蒂號上的叛變船員和大溪地人的後裔。
Remove ads
歷史

皮特凱恩群島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在島上的蹤跡最晚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但是當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於1606年發現該群島時,島上已經無人居住。
1767年,英國海軍軍官菲利普·卡特萊特率領探險船「燕子號」的船員們再度發現了該群島,並以最早看見該島的見習官羅伯特·皮特凱恩的姓氏命名該群島的主島為皮特凱恩島。[6][7]
1790年1月15日,「邦蒂號」上的9名叛變船員和他們的大溪地同伴逃亡到該島。他們包括了叛變的首領、船上的大副弗萊徹·克里斯蒂安和其他8名船員、6名大溪地男人和12名大溪地女人。他們將邦蒂號上所有的物資都搬下船,然後放火把整艘船都燒了。不過今天人們還是可以在海底看到邦蒂號的殘骸。
在島上,船員很快就發生了內亂。加上疾病侵襲,到1800年時,叛變的船員中,只剩下約翰·亞當斯一人倖存。1814年英國海軍再度發現了該島,但卻被島民的歷史所感動,因此決定不將最後剩下的叛變者逮捕。
1838年,該島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到1850年時,島上的居民多到小島無法承受的地步,島民們於是向維多利亞女王求援。女王批准島民們遷徙至諾福克島。於是在1856年5月3日,全部193名島上的居民開始遷徙。但是18個月後,17名島民又重新回到了皮特凱恩群島,5年後又有27人返回家園。
1937年島上的人口達到歷史性的高峰233人,之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大部分是遷往新西蘭,使得今天島上的人口保持在50人左右[4][5]。
Remove ads
政治
皮特凱恩群島的政治基於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框架,英國君主是國家元首,市長是政府首腦。該島的憲法制訂於1964年。皮特凱恩群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民主政體。皮特凱恩的總督由英國駐新西蘭高級專員兼任,更鮮有造訪該島。目前該群島的總督是伊安娜·湯瑪斯(2022年8月9日上任)。島上的日常事務由一名民選的市長擔任,前任市長史蒂夫·克里斯蒂安已經被新西蘭政府以強暴等罪名起訴,現任市長為夏琳·沃倫-裴(2019年12月31日上任)。皮特凱恩群島的立法機關為島嶼委員會(其中總督和市長都是當然議員,4個議席由普選產生,1個議席由議長任命,2個議席由總督任命)。市長任期是3年,特派員任期不定,議員任期是1年。
國防
皮特凱恩群島屬於英國海外領土,這也意味着其防務由英國國防部和英國軍隊負責。英國皇家海軍在印太海域部署有兩艘常駐的近海巡邏艦:添馬艦 (P233)和史佩艦 (P234)。其中任何一艘艦艇均可定期受僱於群島政府,並被其用以海域巡邏,運送物資等事務。[8][9] 群島政府採取民事徵兵制度,要求所有身體健全的人(不分性別)在有需要的時候進行諸如道路養護,公共建築維護,長艇運輸之類的公共服務。[10]
地理


皮特凱恩群島由4個島組成,分別是皮特凱恩島(火山島)、迪西島(由4個珊瑚島圍成的環礁)、亨德森島(凸起的珊瑚環礁)、奧埃諾島(由5個珊瑚島圍成的環礁)。
唯一始終有人居住的島是皮特凱恩島,只能通過小船從邦蒂灣登陸。
亨德森島大概占了群島總面積的67%,在內部人跡罕至的地方一些獨有的動植物品種,雖然這個島也可以容納少部分人定居,但很難登陸,它的海岸由尖利陡峭的珊瑚礁組成。
皮特凱恩島是由被稱為皮特凱恩熱點的上升岩漿形成的。
其它幾個島的距離都超過了100公里且無人定居。

Remove ads
皮特凱恩群島位於南回歸線以南,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暖。
Remove ads
經濟
皮特凱恩的肥沃的山谷一直出產多種蔬菜和水果,其中包括柑橘、甘蔗、水果、香蕉、薯蕷和豆類植物。不過島上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倒不是農業,而是漁業,易貨貿易依然是島上的主要貿易形式。此外郵票發行也是小島的主要收入之一,蜂蜜和工藝品也幫助島民增加收入,他們的主要買家都是途經皮特開恩前往巴拿馬運河的英國和新西蘭船隻。主要的勞動力是島上的12名男性居民。
人口
皮特凱恩島居民主要由邦蒂號上的叛變船員和大溪地人的後裔組成,大部分居民都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皮特肯語是一種主要為18世紀英語並混合了一部分大溪地語的克里奧爾語,它被當地居民作為第一語言並在島上唯一一所學校和英語一起做為教學語言。皮特肯語和另外一種克里奧爾語諾福克語有密切關係,因為皮特凱恩人19世紀中曾在諾福克島上生活過。
2003年9月,事隔17年島上再次有小孩出生。2007年3月3日,另外一個孩子亞德里安娜·翠西·克里斯蒂安(Adrianna Tracey Christian)也在島上出生。
皮特凱恩群島的人口數量自1936年達到峰值(250人)以後,便開始「斷崖式」銳減。截至2021年,皮特凱恩群島的人口數量已低於50人。[13][14]
Remove ads
按年齡組別劃分的人口 (2020年人口普查):[16]
媒體與通訊
交通
島上的居民都是乘船而來,其中最著名的是邦蒂號,該船後來發生叛變並且在邦蒂灣被燒毀。
皮特凱恩島沒有機場或海港,島上居民依靠長船通過邦蒂灣,在汽船和陸地之間運輸人和貨物。如果要去皮特凱恩島必須先飛到大溪地,然後到曼加雷瓦,再坐超過30小時的船,每幾個月只有一艘船航行。另外一個選擇是坐從新西蘭出發的貨船,那樣要七天的時間。離島就要碰運氣了,並不是什麼時候想走就有船的。
島上共有6.4公里長的路,沒有鐵路,因此長時間步行或騎乘四輪全地形車是去往島上其它地方的唯一辦法。
上個世紀70年代初,為了方便老年人,人們將一部Mini moke車帶到島上來,但崎嶇的地形和暴雨很快就損壞了這輛微型車,然後第二輛,第三輛Mini moke車不得不送到島上來替代它,最近幾年更多適應該島地形的車輛出現了。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