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國際
歷史國際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工人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縮寫為IWA),史稱第一國際(First International),是1864年在英國建立的國際組織,旨在聯合各類左翼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團體及為工人階級進行階級鬥爭的工會[1]。卡爾·馬克思是創始人之一、協會書記(即會務秘書,協助主席和總書記處理會務),工薪每月5英鎊。由於組織名太長,人們取它的第一個單詞「International」(國際)稱呼它,第二國際成立後,始稱「第一國際」。
1850年代末—1860年代初,在歐洲工人運動、民主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英國工人反壓迫、剝削的鬥爭得以初步實踐,使歐洲各國無產階級認識到,他們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敵人,無產階級必須在國際範圍內聯合起來,用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去對抗資產階級的國際聯合。這種意識促進了倫敦國際工人協會的產生[1]。
Remove ads
歷史
1863年,波蘭發生一月起義;7月22日,工人聯合會倫敦理事會召開群眾大會,抗議沙俄鎮壓波蘭起義,聲援波蘭人民鬥爭。法國工人代表團參加大會,與英國工會聯盟領袖就聯合行動問題交換意見。11月10日英國工人大會通過《英國工人致法國工人》的呼籲書,號召兩國工人團結共同戰鬥。
1864年9月28日,英國工會聯盟在倫敦聖馬丁堂召開群眾大會,來訪的法國工人代表團。出席的還有德國、意大利、波蘭、愛爾蘭的工人等人士。大會建立一個國際工人協會,選出一個21個成員的臨時委員會(1866年夏改名總委員會)。10月5日舉行第一次會議,選出委員共50人;並選出一個9人組成的起草章程的專門委員會。卡爾·馬克思作為大會僅有的兩個德國人,被邀作為德國工人代表在9月30日開始參加會議,進入專門委員會。由於馬克思的學歷為當年工人代表中最高,因此他應邀參與起草了《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協會臨時章程》,1871年9月經倫敦大會會議修改後稱《國際工人協會共同規章》。綱領闡明無產階級運動的目的: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政權;宣布工人運動的基本原則:「工人階級的解放應該由工人階級自己去爭取」。
馬克思的職務是總委員會委員、德國通訊書記,1871年當選荷蘭臨時通訊書記,10月當選俄國通訊書記。由於當時大會主席及其他領導不是被驅逐、辭退就是被捕,因此實際上他領導全部工作,是國際的實質性領袖。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870年10月4日被選為總委員會委員,1871年1月—8月,擔任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通訊書記,籌備、參加、領導了1871年倫敦會議、1872年匈牙利會議。
總委員會在馬克思的領導下,支持各國工人的罷工鬥爭,聲援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保衛巴黎公社等。總委員會在內部對各種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進行鬥爭。分兩個時期:
- 反對蒲魯東主義:蒲魯東派反對工人階級參加政治鬥爭,公開維護私有制度,以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為宗旨的國際,一開始就把反對蒲魯東派的鬥爭提到思想鬥爭的首位。
- 反對巴枯寧主義:鬥爭圍繞着如何消滅私有制問題展開,涉及到無產階級為了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要不要建立自己的獨立政黨、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
1871年,第一國際法國支部參加並領導巴黎公社運動。巴黎公社失敗後,總委員會遷往紐約,領導層由北美聯合會的領導人弗里德里希·左爾格等組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新的形勢下,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過時,必須過渡到新的組織形式。1876年7月15日,在各國代表美國費城召開的會議上宣布解散第一國際,但美國的國際工人協會一直到1930年代分裂為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後才正式宣布解散[2]。
Remove ads
大會
Remove ads
領導層
- 1864年—1867年,喬治·奧哲爾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