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 (火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Milankovič)是火星迪阿克里亞區的一座撞擊坑,其中心坐標位於北緯54.7度、西經146.7度處,直徑118.4公里。在火星照片中可很容易看到這座隕石坑,因為它位於奧林帕斯山以北,並獨自坐落在平坦的北方大平原上。
該特徵取名自塞爾維亞地球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1879年-1958年),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接受[1]。
圖集
-
位於奧林帕斯山北面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
-
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中央區域,圖片顯示了黑色沙丘、塵暴痕跡和巨石(小亮點)。
-
顯示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位置的地圖。
-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拍攝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
-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顯示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中間的黑點是沙丘。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前一幅峭壁窪地的放大圖,請注意,南則崖壁較北側壁更暗。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前一幅圖像的進一步放大。
-
1977年2月,海盜2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上空的雲層圖像。
Remove ads
裸露的冰層
在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中可看到許多三角狀窪地。根據一組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窪地面朝極地的直壁中顯示出水冰。在火星上共發現了八處此類地方,其中米蘭科維奇撞擊坑是北半球唯一的一處。這一發現很重要,因為冰層只有一至兩米厚。這項研究是使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儀器進行的[2][3][4][5][6]。
以下圖像是地下冰層研究所涉及的位置[7]。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部分區域廣視圖,這裡很多窪地的崖壁上都含有冰。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米蘭科維奇撞擊坑部分區域近景,這是其中一處冰特別明顯的地方之一。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所顯示的前一圖像的近景,可看到一些三角狀的窪地,方框中的區域將在下一圖中被放大。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所顯示的窪地近景,可看到圖像底部附近面朝極地的筆直峭壁。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所顯示的窪地近景,箭頭指示的地方有一層極薄,據信是1-2米厚的水冰覆蓋層。
Remove ads
文學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是加拿大作家傑克·斯托諾威(Jack Stornoway)創作的短篇小說《火星之王》的背景,屬於《火星 2194》的一部分。
火星交互地圖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