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 (火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 (火星)
Remove ads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Milankovič)是火星迪阿克里亞區的一座撞擊坑,其中心坐標位於北緯54.7度、西經146.7度處,直徑118.4公里。在火星照片中可很容易看到這座隕石坑,因為它位於奧林帕斯山以北,並獨自坐落在平坦的北方大平原上。

事实速览 行星, 坐標[錨點失效] ...

該特徵取名自塞爾維亞地球物理學家天體物理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1879年-1958年),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接受[1]

圖集

Remove ads

裸露的冰層

在米蘭科維奇撞擊坑中可看到許多三角狀窪地。根據一組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窪地面朝極地的直壁中顯示出水冰。在火星上共發現了八處此類地方,其中米蘭科維奇撞擊坑是北半球唯一的一處。這一發現很重要,因為冰層只有一至兩米厚。這項研究是使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儀器進行的[2][3][4][5][6]

以下圖像是地下冰層研究所涉及的位置[7]

Remove ads

文學

米蘭科維奇撞擊坑是加拿大作家傑克·斯托諾威(Jack Stornoway)創作的短篇小說《火星之王》的背景,屬於《火星 2194》的一部分。

火星交互地圖

Thumb阿刻戎塹溝群阿西達利亞平原阿爾巴山亞馬遜平原阿俄尼亞高地阿拉伯高地阿耳卡狄亞平原阿耳古瑞高原阿耳古瑞平原克律塞平原克拉里塔斯槽溝塞東尼亞區桌山代達利亞高原埃律西昂山埃律西昂平原蓋爾撞擊坑哈德里亞卡火山口希臘山脈希臘平原赫斯珀利亞高原霍頓撞擊坑伊卡利亞高原伊希斯平原耶澤羅撞擊坑羅蒙諾索夫撞擊坑盧庫斯高原呂科斯溝脊地李奧撞擊坑盧娜高原馬萊阿高原馬拉爾迪隕擊坑瑪萊奧提斯塹溝群Mareotis Tempe珍珠高地米氏隕擊坑米蘭科維奇撞擊坑內彭西斯桌山群涅瑞達山脈尼羅瑟提斯桌山群諾亞高地奧林波斯槽溝群奧林帕斯山南極高原普羅米修高地普羅敦尼勒斯桌山群塞壬高地西緒福斯高原太陽高原敘利亞高原坦塔羅斯槽溝群滕比高地辛梅利亞高地示巴高地塞壬高地塔爾西斯山群特拉克圖斯坑鏈第勒納高地尤利西斯山烏拉紐斯火山口烏托邦平原水手谷北方大平原克珊忒高地
The image above contains clickable links 火星全球地形交互式圖像地圖。將懸停在圖像上可查看 60 多個著名地理特徵的名稱,單擊可鏈接到它們。圖底顏色表示相對高度,根據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火星軌道器激光高度計的數據。白色和棕色表示海拔最高(+12 至 +8 公里);其次是粉紅和紅色(+8 至 +3 公里);黃色為 0 公里;綠色和藍色是較低的高度(低至 -8 公里)。軸線緯度極地已備註。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