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經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經絡,在中醫中認為是人體中聯絡臟腑與溝通肢體,運行氣血的通路,「經絡」主幹者為經脈,「經絡」分支者為絡脈。經絡的記載詳見於《內經》和《難經》,此前則有漢墓出土的《脈書》。
![]() |
相關研究
漢代的解剖實驗
據《漢書·王莽傳》所述,東郡太守翟義造反事敗,被誅連三族,而逃脫的餘黨王孫慶則於公元16年被捕後,被王莽下令作活體解剖。據記載:「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臟,以竹筵導其脈,知其終始,云可以治病。[1]」中醫以竹片插入活體後,只發現血管,卻與經絡不相吻合。據講中醫從此放棄解剖人體來尋找經絡[2]。
1963年,北韓一位名為金鳳漢的醫師,在《北朝鮮醫學科學院雜誌學報》(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發表了長達40頁、題為《論經絡系統》(On the Kyungrak system)的論文,宣稱找到了經絡,並將之命名為「鳳漢管」(Bonghan duct)和「表層鳳漢小體」(Bonghan corpuscle)。1962年2月金鳳漢因此獲得朝鮮藝術與科學貢獻的最高人民獎章。
此次發現震驚全球醫學界;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部副教授藤原知組織了研究小組,進行重組回溯性實驗研究,但經過大量實驗之後並未發現「鳳漢管」和「表層鳳漢小體」的確實證據;奧地利的組織學權威Von Kellner G在同類研究之後,指所謂的「鳳漢小體」只是一種胚胎發育期殘留下來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謂的經絡功能[3]。1966年金鳳漢在發表第五篇經絡研究報告後失蹤,他主管的經絡研究所也關閉了。
在1990年代,在中國大陸政府的推動下,上海復旦大學成立一個研究小組,嘗試對經絡進行系統研究。
費倫教授是一個精於分子物理學的化學家,採取了非西方醫學主流的做法,首先放棄遵從西方生理學對人體的理解,而將經絡視為一種所謂「虛擬組織」的新式組織,直接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去分析經絡附近的組織。在此研究之前,天津一個研究小組曾經發現,針刺入穴位時,會使穴位周圍產生大量的鈣離子。據此,費倫小組判斷穴位附近,應該存在可以隨時釋放鈣離子的鈣庫。小組於是用核磁共振,觀察對活人腿上「胃經」的「地層」施針過程,同時對另一條人腿進行同步解剖,企圖了解人腿經脈結構。
結果發現,小腿上胃經穴位的「地層」停針之處,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的骨間膜上。小組割下該片骨間膜,送到實驗室進一步研究。小組用質子加速器分析,發現鈣、磷、鉀、鐵、鋅、錳、鉻等金屬離子,而穴位上的離子含量,比非穴位高出四十到兩百倍不等。小組接著分析該片骨間膜的結構,發現「它是由三條膠原纖維構成纖維條,再由五條纖維條捲成一束,數量繁多的這種線束結成片狀」。小組認為這種類似光纖維的膠原組織,便是經絡的物理基礎[4]。
研究小組在中國大陸的《科學通報》1998年3月號上,發表一篇名為《經絡物質基礎及其功能性特徵的實驗探索和研究展望[5]》的名文章,展示相關的研究結果。小組並在2000年應邀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傳統醫學研討會」中發表成果[6],也在2001年「兩岸中醫藥研討會」中發表。
Remove ads
此後,上海復旦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講師丁光宏,聯同沈雪勇、姚偉、黨瑞山、楊靜、陳爾瑜等科研人員,對經脈附近的血管、流體力學現象進行研究。小組發現人體內的毛細血管雖然一般呈不規則分佈,但在穴點附近的毛細血管卻呈平行線狀,而且平行於經絡。小組進行流體力學計算,發現只要在相鄰的穴位間有一定壓力差,在人體的經絡中就會形成管線毛毛細血管間的組織液流場[7]。小組就此研究組果,在《自然科學進展》2005年01期上,發表了名為《組織液定向流動的動力學機理與人體經絡現象[8]》的文章。
美聯社的2007年9月24日報道,德國使用1100名腰痛病患進行針灸和「假針灸」(即把針扎進皮膚,但不像真的那麼深、不扎在穴位上,也沒有用手推動或轉動。)對比試驗,發現腰痛情況好轉的人,針灸組有47%,假針灸組有44%,傳統療法組有27%。其共同作者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教授安德瑞斯(Heins Endres)說:「針灸對慢性腰痛是極有前途和效果的治療選擇,病人不僅經歷疼痛大幅減輕,由腰痛引起的殘障和不良生活質量,也有改善。」[9]此實驗結果認為穴位、經絡並不對針灸效果產生統計學意義上區別。
福州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饒平凡教授以及同事劉樹滔教授、周建武教授、柯李晶博士、郭靜科博士等人通過對自由基染色的方法,在大鼠腹壁肌層上顯示出和腹部中線脂肪重疊的一條線、左右兩條平行線、和右側一條平行線。文章作者認為這表現出的是任脈、腎經、胃經、脾經。[10]
這些作者又在在單純性肥胖大鼠的穴位上塗抹TAT-SOD融合蛋白質軟膏,認為這樣可以透過皮膚進入細胞清除底下組織的自由基(假設,未被文章證實)。文章報告稱這樣做的療效和針灸相類似。[11]
現代的各種假設
由於經絡尚未得到解剖學上的證實,因此西方主流醫學界認為經絡是不存在的。因此,針灸的功效沒有確定的現代醫學解釋。
對於電生理學的解釋,一篇2008年的綜述認為此類研究質量差且證據不足支持論點。[12]
英國學者李約瑟則在《中國之科技與文明──針灸:歷史與理論》提出,經絡系統像是「放射狀毛細血管」的概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