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米歇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陸軍元帥約翰·米歇爾爵士 GCB PC(英語:Sir John Michel,1804年9月1日—1886年5月23日)是一名英國陸軍軍官。米歇爾在1851年的第八次科薩戰爭期間指揮英軍第6步兵團,後在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擔任英國陸軍駐土耳其特遣隊的參謀長。印度民族起義期間,米歇爾被調往印度指揮馬爾瓦野戰部隊追擊塔蒂亞·托普。1860年8月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米歇爾在第三次大沽口之戰中指揮英軍第1師,並於同年10月帶領部隊焚燒了北京圓明園,以報復清軍對被俘英軍的酷刑。1861年,米歇爾擔任駐中國及香港英軍司令。後來,他轉任英屬北美駐軍司令,在組織民兵志願者抵抗1866年芬寧暴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最後的職務是愛爾蘭駐軍司令。
Remove ads
軍旅生涯
約翰·米歇爾是英國陸軍中將老約翰·米歇爾(Lieutenant-General John Michel)和安妮·米歇爾(Anne Michel,婚前姓費恩)的兒子。[1]米歇爾早年在伊頓公學接受教育,後於1823年4月3日加入第57(西米德爾塞克斯)步兵團。[2]幾個月後,米歇爾調入第27步兵團,後於1823年11月6日調入第60步兵團。[3]同年11月24日,米歇爾調入直布羅陀的第64步兵團。[4]1825年4月28日,米歇爾晉升中尉,後於1826年12月12日成為一個獨立連的連長。[5][6]1827年2月15日,米歇爾成為第64步兵團的一位連長。[7]
米歇爾曾加入馬里波恩板球俱樂部,並於1831年為球隊出場效力。[8]
1832年,米歇爾進入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進修,次年獲得軍官任命資格。[2]他隨後回到第64步兵團,後於1835年2月20日轉入孟加拉的第3步兵團,並於當年晚些時候成為亨利·費恩將軍的副官。[9][2]1840年3月6日,米歇爾在第6步兵團晉升少校。[10]他於1842年4月15日成為第6步兵團的團長,隨即晉升中校。[11]
米歇爾於1847年被部署到南非,在那裡他指揮自己的步兵團參加了第八次科薩戰爭期間的沃特克洛普戰役和查科山戰役。[1]他於1854年10月1日成為募兵督查,後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擔任英國陸軍駐土耳其特遣隊的參謀長,隨職領少將軍銜。[12][13]1856年7月24日,米歇爾領少將銜再次返回南非,以應對科薩人的襲擊。[14]1857年8月7日,米歇爾被調往英屬印度,並負責指揮馬爾瓦野戰部隊在印度民族起義期間追擊塔蒂亞·托普。[15][16]1858年10月26日,米歇爾正式晉升少將。[17]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米歇爾任英軍第1師師長,並帶領部隊參加第三次大沽口之戰。[16]1860年10月,作為對清軍虐待英國戰俘的報復行動,米歇爾率部火燒了北京圓明園,後於1861年被任命為駐中國及香港英軍司令。[16]
米歇爾於1865年4月25日調往英屬北美,成為駐加拿大英軍司令,領中將銜。[18]在北美任職期間,米歇爾在組織民兵志願者以抵抗1866年的芬寧暴動。[1]1866年6月25日,米歇爾正式晉升中將軍銜。[19]1874年3月28日米歇爾晉升上將,後於1875年成為愛爾蘭駐軍司令。[20]在愛爾蘭任職期間,米歇爾的社交技巧和豐富的手段使他非常受歡迎。[16]他於1880年10月1日退役並返回英國。[21]1886年3月27日,米歇爾晉升陸軍元帥,後於同年5月23日在多塞特郡的德利希宅邸去世。[22][16]
除實際擔任的軍職外,米歇爾還是第86步兵團的榮譽團長。[23]

Remove ads
榮譽
米歇爾獲得的榮譽包括:
家庭
1838年5月,約翰·米歇爾與路易絲·安妮·丘吉爾(Louise Anne Churchill)結婚,夫妻育有兩子三女。[1]
引注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