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納米技術的監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由於納米技術所帶來的影響仍存在爭議,圍繞納米技術及其相關產品是否需要特別的政府監管,產生廣泛的討論。這主要涉及在新物質進入市場、社區和環境之前,是否應進行評估。
納米技術已經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商業產品中——從襪子、褲子到網球拍、清潔布等。這些納米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引發對加強公眾參與和建立有效監管機制的呼聲。然而,這些呼聲目前尚未促成對納米技術研究和商業應用的全面監管,也尚未出台對含有納米顆粒或採用納米工藝製造的產品的全面標籤制度[1]。
美國環境保護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洲聯盟委員會下屬的健康和消費者保護部等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處理納米顆粒可能帶來的風險。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人工製造的納米顆粒,還是含有這些顆粒的產品與材料,在生產、處理或標籤方面都尚未受到任何特別的監管[2]。
納米社會主義
認為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應由公共部門加以管控,或主張通過參與式政治來引導國家干預,以管理一個向分子納米技術主導的社會過渡的觀點,有時被稱為「納米社會主義」(Nanosocialism)。這個術語由南加州大學教授戴維·M·貝魯布提出,他認為,對於納米技術的前景預測,應結合技術現實主義,以審視其在技術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納米技術的應用也帶來實現經濟充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潛力[3][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