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細偽切葉蟻

蚁科伪切叶蚁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细伪切叶蚁
Remove ads

細偽切葉蟻(學名:Pseudomyrmex gracilis,英文:Slender Twig Ants 細枝蟻[1][2]、Graceful twig ants 優雅枝蟻[1][3]、Mexican twig ants 墨西哥枝蟻[1])是偽切葉蟻屬的一種,由Fabricius於1804年描述。其分布廣泛,體色變化大。通常在樹枝中築巢,也可以和大部分偽切葉蟻一樣與喜蟻植物(Myrmecophyte)共生。該物種具有強螫針,被螫傷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2]

事实速览 細偽切葉蟻,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分佈地區

阿根廷巴巴多斯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大安的列斯群島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美國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及多巴哥夏威夷烏拉圭委內瑞拉[4]

生物學

由於其廣泛的分布和多變化的外表,細偽切葉蟻可以從紅樹林和荊棘灌木叢到熱帶雨林的各種棲息地中找到。它通常在田野、道路和次生林等受干擾的情況下尤為常見。巢穴通常位於枯枝或樹枝上。

中美洲墨西哥巴拿馬具有大量細偽切葉蟻群落占據牛角金合歡樹的記錄。在少數地方,細偽切葉蟻是牛角金合歡的常客,而居住於牛角金合歡的細偽切葉蟻在外表上則發生了些許變化。Janzen曾經在伯利茲的某個金氏相思樹(Acacia gentlei)中收集了一系列細偽切葉蟻標本,這些標本具有一些獨特的形態:工蟻體型更大、顏色深、毛髮豐富,腹柄節相當短(數值:PU 0.55),儘管這些特徵都不在該物種的總變異範圍之外。Janzen指出這種大型黑色變體的工蟻具有非典型的攻擊性行為。鑑於細偽切葉蟻容易出現的生態型變異,一些種群專門居住於金合歡的傾向也就不足為奇了。該物種的生態學讓人想起其他廣泛表現出生態表型變異的動物物種,例如具有營養多態性的魚類。[5][6]

Remove ads

巢穴羣落

細偽切葉蟻的羣落數量較小,為單後制度(一個蟻群只允許存在一隻蟻后),棲息環境十分廣泛,包括熱帶雨林、紅樹林、荊棘灌木叢、次生生長田和硬木。[6] 巢穴只有一個小入口。[7]

已知細偽切葉蟻並沒有助於蟻群搬遷的信息素。成年工蟻將其他老年工蟻、蟻后和雄蟻帶到新的巢穴。通過抓住對象的腹柄節或頭部抓住,然後對象將捲曲自身來完成。[8]

細偽切葉蟻通常在自然存在的空腔中築巢,例如枯枝、小樹枝或大植物的莖稈。[6][9][10] 如果選擇的巢穴其質地不硬的話,細偽切葉蟻會自己主動挖掘出腔室,但該物種也經常在長角甲蟲(Cerambycids)或其他昆蟲建造的隧道里築巢。[8][10] 和其他偽切葉蟻一樣,細偽切葉蟻也會與牛角金合歡進行共生。[6][9][10][11]

與其他偽切葉蟻的不同之處

細偽切葉蟻有一項與衆不同的技能。衆所周知,偽切葉蟻是專門與金合歡共生的一類螞蟻,然而細偽切葉蟻卻不止可以與金合歡共生,還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植被中築巢。[6] 它的巢可以在樹上、草葉或草本植物中,也可以在灌木叢中。[7][10][12] 在佛羅里達州的外來喜蟻金合歡中發現了已知的細偽切葉蟻巢穴,例如牛角金合歡(Acacia cornigera)。[13] 在巴西胡椒樹(Schinus terebinthifolius)中也發現了細偽切葉蟻巢穴,發現不久後這些胡椒樹便因低溫而死。[10]


婚飛時間
X X X X X X X X X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分類學與多樣形態

細偽切葉蟻類群是偽切葉蟻屬分類學上一個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基於工蟻和蟻后的形態,在該物種之下的新次異名,屬於先前診斷的範圍,但沃德對該物種的概念很可能被證明過於寬泛。無法找到P. dimidiatus、墨西哥偽切葉蟻(P. mexicanus)和P. veliferus的正模標本,根據原始文獻描述,這些物種被判斷為細偽切葉蟻的次異詞。[6]

P. volatilis獨特的雄蟻正模標本顯然就是細偽切葉蟻的一種變體品相,根據大小(頭寬:HW 1.48mm)、上顎鋸齒、剛毛、腹柄節形狀和生殖器官的形狀,該物種被歸爲細偽切葉蟻的次異名,與已知出現在墨西哥的細偽切葉蟻、P. major、黑毛偽切葉蟻(P. nigropilosus)和P. opaciceps的雄蟻相比,P. volatilis的模式標本與細偽切葉蟻最吻合。[6]

以上內容的概念包含了大量的表型變異性。來自單個區域的採集的細偽切葉蟻通常給人的印象為:這種變化以二態或多態方式分布,或多或少是離散的品相變化。例如:來自哥斯達黎加的巢穴樣本可以根據工蟻形態分為(第一種)大型(頭寬:HW > 1.80mm),該類細伏切葉蟻通常顏色較淺(具有橙色的胸部、前腹柄節和後腹柄節,以及黑色的頭部和腹部),(第二種)更小體型的細偽切葉蟻,體色為雙色,但顏色通常更深,以及(第三種)大小變化較大的全黑品相。前兩種通常出現在開放或乾燥的棲息地中,而第三種在封閉的森林中更為常見,這表明細偽切葉蟻存在一些生態型分化。但當獲得足夠大的樣本量時,會與到一些品相從第一到第二之間的中間體,並且可以是來自同一巢穴的工蟻和蟻后。假如細偽切葉蟻存在生態型,這些不同品相的細偽切葉蟻將不會受到生殖隔離[6]

在上述屬於細偽切葉蟻的次異名建立後,細偽切葉蟻與以下名義物種的關係尚未解決:[6]

  • Pseudomyrmex alternans (Santschi, 1936)
  • 細偽切葉蟻烏結亞種 Pseudomyrma gracilis atrinoda Santschi, 1934(現今已被歸爲細偽切葉蟻的次異名)
  • 細偽切葉蟻阿根廷亞種 Pseudomyrmex gracilis argentinus (Santschi, 1934)
  • 桑氏偽切葉蟻 Pseudomyrmex santschii (Enzmann, E.V., 1944)

Pseudomyrmex major 絕對是一個獨特的物種(原名:Pseudomyrma gracilis var. major)。Pseudomyrmex major 的工蟻與細偽切葉蟻的區別在於它們邊緣化的脣葉、前腹柄節基部不太明顯以及平均尺寸較大。P. major的雄蟻前跗節變寬。P. major 僅分布於墨西哥,與細偽切葉蟻的分布區重合,但它們之間並沒出現體型和體色上的中間體。[6]

Remove ads

外貌描述

測量(n=74)。HL 1.38–1.99,HW 1.39–2.07,MFC 0.033–0.079,LHT1.10–1.84,CI 0.95–1.08,REL 0.54–0.65,REL2 0.54–0.65,FCI 0.02–0.04,FI 0.36–0.44,PLI 0.46–0.57,PWI 0.38–0.54。

頭寬大約與頭長一樣(數值:CI 0.95-1.08)脣葉外緣寬凸,橫向圓形;前胸背板前方兩側有微突角,但不是尖銳的;從側面看,胸部比前胸背板的基面更陡峭;腹柄節細長(數值:PU 0.46-0.57),前腹柄節基部明顯;頭部具密集點狀,外觀呈亞不透明至亞透明(非啞光);立毛豐富細小,主要呈淡銀白色(非黑色)。[6]

該物種的大小和顏色變化極大(頭寬數值:HW 1.39-2.07),變色的部份從黑色(跗節較淺)到橙棕色不等,有許多中間色和雙色組合。在來自中美洲的種群中,腹部通常為黑色,如果顏色較淺(呈橙棕色),則通常伴隨着類似的中體(有時還有頭部)的淺色。[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