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日安保條約

美國與日本於1960年1月締結的防衛條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日安保條約
Remove ads

美利堅合眾國與日本國之間互相合作與安全保障條約(日語: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相互協力及び安全保障条約にほんこくとアメリカがっしゅうこくとのあいだのそうごきょうりょくおよびあんぜんほしょうじょうやく Nihon-koku to Amerika-gasshūkoku to no Aida no Sōgo Kyōryoku oyobi Anzen Hoshō Jōyaku,英語: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簡稱《美日安保條約》或《安保條約》,爲美國日本於1960年1月19日在華盛頓簽訂的安全互助條約。此條約宣示兩國將共同維持與發展武力以抵禦武裝侵略,且同時也將一國受到的攻擊認定為對另一國的危害,也包括美軍駐日的條文。此條約在冷戰時期強化了美日關係,也包括了後來進一步的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的條款。該條約用以取代1951年的美日舊安保條約日語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安全保障条約

事实速览 類型, 簽署日 ...
Thumb
1960年在日本國會前反對安保條約的遊行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駐日美軍基地位置

條約內容

締約國的每一方都認識到:對在日本管理下的領土上的任何一方所發動的武裝進攻都會危及它本國的和平和安全,並且宣布它將按照自己的憲法規定和程序採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

任何這種武裝進攻和因此而採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須按照聯合國憲章第51條的規定立即報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安全理事會採取了為恢復和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所必需的措施時,必須停止採取上述措施。


— 美日安保條約 第五條[1]

條約首先規定,每個國家都將尋求和平解決任何國際爭端。該條約還包括聯合國在處理侵略問題上的作用。

第2條普遍呼籲兩國在國際關係和經濟方面加強合作。1961年6月,在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和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舉行的首腦會議上,該條款付諸實施,成立了三個內閣級協商委員會——美國-日本文化教育交流會議(CULCON)、美國-日本科學合作委員會和美國-日本貿易和經濟事務聯合委員會,這三個委員會仍在以某種形式運作。

第3條要求美國和日本發展和維持武裝力量,防禦入侵。

第4條表明,美國將與日本就如何使用駐日美軍進行協商。

第5條規定,如果日本受到第三方攻擊,美國有義務保衛日本。

第6條明確授予駐日美軍的權利,但須另行談判達成詳細的「行政協議」。

第7條規定,該條約不影響美國或日本在《聯合國憲章》下的權利和義務。

第8條規定,該條約將由美國和日本根據各自的憲法程序批准,並將在東京簽署和交換之日生效。

第9條規定,1951年在舊金山簽署的先前條約在當前條約生效時失效。

第10條允許在最初的10年期限後廢除條約,如果任何一方提前一年通知另一方希望終止條約。

條約還規定,駐日美軍的部署發生重大變化或使用日本基地進行除自衛以外的作戰行動之前,將諮詢日本政府。條約包括兩國對駐日美軍在日本犯下的罪行的管轄範圍。

Remove ads

民眾反對

Thumb
在1960年大規模抗議《美日安保條約》期間,數十萬抗議者包圍了日本國會

儘管新條約優於1951年的舊條約,但日本許多政治派別都對美國在日本領土上的駐軍表示不滿,並希望完全廢除條約。1959年成立了防止修訂安全條約人民委員會,以協調參與反對批准修訂後條約的各種公民運動。1959年3月,人民委員會最初由134個成員組織組成,到1960年3月已發展到1633個附屬組織。成員團體包括工會、農民和教師工會、詩壇、劇團、學生和婦女組織、母親團體、日本社會黨日本共產黨附屬團體,甚至一些保守的商業團體。1959年3月至1960年7月,人民委員會共舉行了27次全國性的群眾抗議活動。

面對民眾的反對和社會黨在國會的阻撓,岸信介首相越來越迫切地希望在艾森豪威爾定於6月19日抵達日本之前及時通過該條約。最後,在1960年5月19日「五四事件」中,岸信基突然呼籲對該條約進行快速投票。當社會主義國會議員試圖靜坐阻止投票時,岸信介向國會介紹了500名警察,並讓警察將他們從國會大廳中帶走,並在只有他自己政黨的成員在場的情況下強行通過了該條約。

Thumb
1960年6月10日,哈格蒂的車被抗議者圍攻

岸信介的行為被廣泛認為是反民主的,並在全國範圍內激起了各政治派別的憤怒。此後,反條約抗議活動大規模擴大,日本勞動組合總評議會開展了一系列全國性罷工,涉及數百萬工會會員,全國各地城鎮的大批人群遊行,數萬名抗議者幾乎每天都聚集在國會周圍。6月10日,哈格蒂事件中,數千名抗議者圍攻了一輛載有艾森豪威爾新聞秘書詹姆斯·哈格蒂的汽車,砍斷了輪胎,砸碎了尾燈,汽車前後搖晃了一個多小時,最後乘客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救出。在1960年6月15日,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聯合的學生試圖襲擊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了激烈衝突,一名東京大學女學生樺美智子被殺。

岸信介迫切希望在任期內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來接待艾森豪威爾的訪問,他希望通過召集日本自衛隊和他的朋友、與極道(黑幫)有聯繫的右翼「中間人」兒玉譽士夫提供的數萬名右翼暴徒,在艾森豪威爾到來之前及時保護街道。然而,他的內閣勸他放棄這些極端措施,此後他別無選擇,只能取消艾森豪威爾的訪問,因為擔心他的安全無法得到保證,並宣布自己辭去首相職務,以平息民眾對他的行為的普遍憤怒。

條約批准

1960年1月19日,新的美日互助安全保障條約在華盛頓特區簽訂。1960年2月5日,此條約送交日本國會批准時,曾激起關於美日關係的激烈辯論,並在左派反對黨的竭力反對下引發議會暴力事件;最後日本眾議院終於在1960年5月20日在自民黨佔多數的情況下,強行通過承認此條約。在野社會黨代表曾聯合抵制眾議院會期,並嘗試阻止執政自民黨的國會議員進入眾議院,但警察強行將之驅散。在這之後發生了大規模的左派學生工會示威運動,是為安保鬥爭,使得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取消原定訪問日本的行程。日本參議院未在眾議院承認後的30日內投票表決,因此在1960年6月19日條約自動通過,而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在條約通過後辭職。

後果

反美抗議和艾森豪威爾取消訪問使美日關係陷入二戰結束以來的最低谷。美國新任總統約翰·肯尼迪任命日本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埃德溫·賴肖爾為美國駐日大使,而不是職業外交官,並邀請日本新任首相池田勇人成為他任期內第一位訪問美國的外國領導人。在1961年6月的峰會上,兩國領導人同意,今後兩國將作為盟友進行更密切的磋商,類似於美國和英國之間的密切關係。

確保修訂後的條約通過的艱難過程及其引發的暴力抗議促成了兩國之間的秘密條約文化。兩國沒有將有爭議的問題公開,而通過是秘密談判擴大條約的範圍。20世紀60年代談判達成的秘密協議直到幾十年後才被曝光,這些協議允許攜帶核武器的美國海軍艦艇「過境」日本港口,允許美國核動力艦艇在日本水域排放放射性廢水,並允許美國在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後將核武器引入美國在沖繩的基地等秘密協議。

在20世紀60年代,左翼人士期待着修訂後的條約在70年代到期時結束,以此作為試圖說服日本政府廢除該條約的機會。在1968年至1969年日本大學抗議活動中,一些學生組織、社會組織和反越戰組織越南和平!市民聯合會舉行了一系列反對條約的抗議遊行。然而,首相佐藤榮作選擇完全無視抗議活動,並允許條約自動續簽。從那時起,美日雙方都沒有試圖廢除條約,駐日美軍基地仍然是日本領土上的固定設施。截至2010年,大約85個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部署了44850名美軍和44289名家屬。

Remove ads

沖繩人對條約的反對

Thumb
美國在沖繩縣的軍事基地範圍

關於駐日美軍的爭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駐軍在沖繩縣高度集中。美國軍事基地覆蓋了沖繩約五分之一的地區,駐紮着約75%的駐日美軍。與美軍有關的摩擦、爭端和環境問題讓許多衝繩人感到,雖然安全協議可能對美國和日本整體有利,但他們也承擔了駐軍的負擔。

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是駐日美軍產生的噪音和環境污染。研究發現,長期在沖繩居民區上空飛行的美國軍用噴氣式飛機的高分貝噪音污染會導致心臟問題,擾亂睡眠,並損害兒童的認知能力。2009年,沖繩居民對嘉手納空軍基地普天間飛行場提起過度噪音訴訟,美軍基地分別向居民賠償5700萬美元和130萬美元。來自美國基地的有毒化學物質徑流、使用貧鈾彈的實彈演習以及基地建設和擴建活動污染了沖繩的供水,破壞了沖繩曾經原始的珊瑚礁,降低了沖繩漁業和旅遊業的經濟發展。

沖繩人最強烈的反對來自美軍及其家屬的犯罪行為,一個例子是1995年三名駐沖繩美軍綁架並強姦了一名12歲的沖繩女孩。2008年,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就一系列涉及駐日美軍的罪行道歉,包括一名海軍陸戰隊員在沖繩強姦一名14歲的女孩。美國軍方還對軍事人員及其家屬實施了24小時的臨時宵禁,以緩解當地居民的憤怒。[2]

這些不滿情緒在沖繩引發了一場大規模而持久的反安保條約運動。

Remove ads

民眾對條約的支持

儘管沖繩人強烈反對美國在沖繩駐軍,但日本的大多數民眾都支持條約。儘管條約於1960年首次獲得批准時,人們對該條約的看法兩極分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美日同盟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根據2007年的一項民意調查,73.4%的日本公民對美軍在日本的存在表示讚賞。漫畫我們的聯盟——持久的夥伴關係英語Our Alliance – A Lasting Partnership》旨在激發公眾對這一夥伴關係的積極看法。[3][4]

條約報道

2012年,美國在一份關於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聲明中表示,條約範圍涵蓋釣魚島,美國有責任保護它們。[5]

2019年4月19日,日本和美國證實,條約也適用於遭遇網絡攻擊。兩國還承諾加強在太空戰、網絡戰和電子戰方面的防務合作。[6]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