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盟系列宇宙飛船發射任務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這是一份關於蘇聯/俄羅斯所研製的聯盟號飛船歷次發射任務的列表。關於蘇聯/俄羅斯使用聯盟系列飛船進行的載人航天工程的更多內容,請參見主題條目:聯盟計劃

使用此表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 表中所列各飛船順序系依照實際發射順序,而非飛船編號。只列出了部分無人飛船,只有載人飛船標註序號。
  • 表中包含了聯盟系列的6種飛船,即聯盟號聯盟-T英語Soyuz-T聯盟-TM英語Soyuz-TM聯盟-TMA英語Soyuz-TMA聯盟TMA-M英語Soyuz TMA-M聯盟MS
  • 按照蘇聯的傳統做法,一些執行無人飛行任務的聯盟號飛船經常被冠以宇宙號(蘇聯發展的多用途人造衛星)的名字,塔斯社公開發布消息時也只會發布軌道參數,直到20世紀80年代外界仍只能通過北美防空部門、太空部門和情報部門獲取蘇聯太空活動的消息[1]

蘇聯發射任務

更多信息 序號, 任務徽章 ...
Remove ads

俄羅斯發射任務

更多信息 序號, 任務徽章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1. 雖然宇宙133號英語Kosmos 133是最早發射的聯盟號飛船,但是它的編號是2號,因為在蘇聯的飛行計劃中,一般主動飛行器按偶數編號,被動飛行器按奇數編號[2]:142。編號為1號的飛船因宇宙133號軌道異常對接計劃取消而未能發射。這艘飛船在12月14日的爆炸中被毀[2]:145-147
  2. 主傘未打開,備份傘未充氣,返回艙以超過50 m/s的速度撞擊地面。傘未能打開的原因在於對返回艙進行熱處理的工作人員訓練不嚴格導致主傘和備份傘傘箱的容積減小,傘包放入時太緊,所以無法正常打開[3]:222-223
  3. 飛船對接後,乘員是通過艙外而非艙內進行轉移的。
  4. 克里姆林宮並未及時發布三名宇航員的死因,西方學者一度懷疑是與失重有關[3]:245-247。在此事故後卸任的航天員訓練中心主任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卡馬寧英語Nikolai Kamanin上將認為事故的發生是因為三艙分離時爆炸螺栓將一個球形接頭拉開,使通風閥過早打開,乘員發現了異常,但在他們尚未完全關閉閥門便陷入昏迷並很快死去(從開始失壓到失去知覺只有13秒時間[3]:264),返回艙內壓力在112秒內降到0[2]:211。他在日記中批評了宇航員不穿加壓服的決定[3]:304,且自此任務起,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均會穿艙內宇航服
  5. 飛船船載陀螺檢測到擺動角度過大後自動啟動逃逸程序,在高150 km處推進艙工作使飛船與上面級分離[2]:226。下降過程中乘員經歷了最大20.6g的過載[5]:186-187
  6. 西方國家常稱之為「聯盟18B」。
  7. 聯盟T-1英語Soyuz T-1並非11F732系列的第一艘飛船,作為第三艘聯盟7K-ST英語Soyuz-T飛船在它之前還有三艘無人的聯盟7K-S英語Military_Soyuz#Soyuz_7K-S飛船(宇宙670號英語Kosmos 670宇宙772號英語Kosmos 772宇宙869號英語Kosmos 869)和兩艘聯盟7K-ST英語Soyuz-T飛船(宇宙1001號英語Kosmos 1001宇宙1074號英語Kosmos 1074[2]:336-338,510
  8. 西方國家常稱之為「聯盟T-10A」。
  9. 聯盟T-15英語Soyuz T-15在3月15日至5月5日與和平號對接,5月6日至6月25日與禮炮7號對接,6月26日至7月16日與和平號對接[2]:511
  10. 為紀念人類第一個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進入太空50年,被特別命名為「加加林」號[2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