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胎便吸入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胎便吸入症候群(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又名新生兒胎便吸入症(neonatal aspiration of meconium),是指在分娩前後含有胎便(胎糞)的羊水進入新生兒肺部[1]。症狀包括可能呼吸困難,如:呼吸急促、鼻塞和缺氧[2] [1]。若長期接觸胎便,皮膚可能會偏綠色[2]。併發症包括可能發生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發展遲緩或缺氧缺血性腦病[3]。
約有10%的嬰兒在分娩前會排出胎糞[2]。危險因子,包括:胎兒窘迫、過期妊娠和緊急剖宮產[3]。如果這些化學物質被吸入肺部,可能造成肺部發炎和呼吸道阻塞[2]。依據症狀和胸部X光診斷[2]。
治療主要包括氧療和非侵入性呼吸器[3]。重症患者可以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3]。若合併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治療可能包括腎上腺素、前列腺素E1、氫羥腎上腺皮質素和吸入型一氧化氮[3]。某些情況會考慮使用體外膜氧合(ECMO)[3]。雖然一般而言預後良好,但也可能死亡[2]。
出生的嬰兒中約有1%患有胎便吸入症候群[3]。高品質照護下的死亡率約為1%;但過去的死亡率曾高達40%[3]。「胎便」一辭源於希臘語「mēkōnion」,意為「罌粟汁」,源於亞里士多德所見的含胎便的羊水外觀如同罌粟汁,這個情況下的嬰兒就像服用罌粟汁後也較為安靜[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