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興城市
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代管的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興城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葫蘆島市西部,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中部。東南部瀕臨渤海,東北倚熱河丘陵,毗鄰葫蘆島市龍港區、連山區,西南隔六股河與綏中縣相望,西北同建昌縣接壤。市人民政府駐興海南街137—2號。 是東北華北經濟區節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泳裝名城、是一座集城泉山海島河、六大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北方著名休閒療養勝地。
Remove ads
歷史

今天的興城縣城,即明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寧遠衛城;清撤衛建州,為寧遠州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它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浸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其內城呈正方形,南北長825.5米,東西長803.7米,全高10.1米。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門外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門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城內有十字大街,正中有一座鼓樓,它凌空而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鼓樓為戰時擊鼓進軍、平時報曉更辰所用。鼓樓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基座平面為正方形,高如城牆,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磚砌成,分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上為兩層樓閣,第二層外部遊廊懸掛着歷年來興城視察的中國國家領導人及重要外賓的圖片。內部闢為興城出土文物陳列館。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南大街有祖氏兄弟兩石牌坊,其中一座文革中被推倒後重修。
寧遠居遼西走廊之中,「內拱岩關,南臨大海,居表裡之間,屹為形勝」[2],明朝時寧遠為邊關重鎮,宣德三年(1428年)置寧遠衛,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副使陳絳重修[3],計官軍六千八百一十四名[4]。薊遼督師袁崇煥曾駐守城中,「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5],在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的寧遠之戰中,據傳後金開國大汗努爾哈赤在此戰中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八個月之後身亡。(被紅夷大炮擊中只是努爾哈赤死亡的一種可能性,但目前清史學界基本公認努爾哈赤死於疾病)。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放棄寧遠入關勤王,清軍遂占領寧遠。
民國二年(1913年),寧遠州改為寧遠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與山西、湖南、甘肅、新疆等省之寧遠縣重名,乃沿用遼時之名改稱興城縣初隸屬奉天省,後隸屬錦州省。
1929年1月10日,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撤銷遼瀋道,興城隸屬於遼寧省,後屬錦州省。
滿洲國時期,先屬奉天省,後屬錦州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興城縣第一次解放,成立民主政府,隸屬冀察熱遼分區遼西專員公署。11月24日起為國統區,隸屬於遼寧省。
1948年9月29日,興城第二次解放,隸屬於東北行政委員會所屬的冀察熱遼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興城縣,隸屬遼西省,後改屬遼寧省。 1986年12月撤縣設市,由省直轄。後改由葫蘆島市代管。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城市常住人口為490300人。[6]
地理
行政區劃
古城街道、寧遠街道、溫泉街道、華山街道、四家屯街道、菊花街道、臨海街道、曹莊鎮、沙後所鎮、東辛莊鎮、郭家鎮、紅崖子鎮、徐大堡鎮、高家嶺鎮、羊安滿族鄉、元台子滿族鄉、白塔滿族鄉、望海滿族鄉、劉台子滿族鄉、大寨滿族鄉、南大山滿族鄉、圍屏滿族鄉、鹼廠滿族鄉、三道溝滿族鄉、舊門滿族鄉和藥王滿族鄉。
交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