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萊昂·布儒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莱昂·布儒瓦
Remove ads

萊昂·維克托·奧古斯特·布儒瓦(法語:Léon Victor Auguste Bourgeois,1851年5月21日—1925年9月29日), 法國猶太政治家。布儒瓦早年學習法律,1876年成為文官。1887年任塞納省警察局長。1890年和1895-1896年兩次任內務部長,1892-1893年任司法部長,1895-1896年任法國總理,1896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任外交部長。1923-1924任參議院議長。

事实速览 萊昂·布儒瓦 Léon Bourgeois, 總統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萊昂·布儒瓦成為國際聯盟大會主席,並於192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Remove ads

生平

萊昂·布儒瓦生於巴黎的一個出身貧困的激進派家庭,其父為一位來自勃艮第的鐘表匠。他自幼成績優異,並於1874年自巴黎大學畢業。1876年進入公共工程部任職,後先後擔任塔恩省上加龍省省長,隨後回到巴黎進入內政部

1887年11月,在儒勒·格雷維辭去總統時,布儒瓦出任巴黎警察局長。次年,他當選為馬恩省眾議員,對抗喬治·布朗熱,並加入激進左翼。1888年,他在夏爾·弗洛凱內閣中擔任內政部副國務秘書,1889年隨內閣辭職,但隨即再度當選蘭斯議員。在繼任的皮埃爾·蒂拉爾內閣中,他出任內政部長,後於1890年3月18日進入夏爾·路易·德·弗雷西內的內閣,擔任公共教育部長。由於他此前一直關注教育問題,因此對這一職位尤為勝任,並在1890年推動了中等教育的重要改革。

1892年,他在埃米爾·盧貝內閣中繼續留任,並在當年年底亞歷山大·里博內閣中出任司法部長,恰逢巴拿馬運河醜聞使該職位尤為敏感。他強力推動司法追訴,以至被指控曾向一位被告的妻子施加不當壓力以獲取證據。為回應指控,他於1893年3月辭職,但不久後再次入閣,並隨整個內閣一同卸任。

1895年11月1日,布儒瓦當選法國總理,他組建了一個具有鮮明激進派特色的內閣。然而,由於參議院持續拒絕通過財政撥款,導致憲政危機,最終迫使內閣垮台。布儒瓦本人是著名的共濟會成員,其內閣成員中有八人同屬共濟會。這次挫折嚴重打擊了他作為「治國之人」的政治生涯。

1898年在亨利·布里松內閣中,他再度擔任公共教育部長,並推動成人初等教育課程的設立。此後,他以外交家的身份代表法國出席海牙和平會議,並於1903年被任命為常設仲裁法院成員。1902與1903年,他先後當選為眾議院議長。1905年,他繼任馬恩省參議員,並於1906年5月在薩里安內閣中出任外交部長,主持法國在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中的外交事務。他還曾出席1899年與1907年的兩次海牙會議,並作為代表參與巴黎和會,強烈支持日本提出的「種族平等」議案,稱其為「無可爭辯的正義原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出任國際聯盟大會主席,並因其在1920年的工作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布爾喬亞是一位社會共和主義者,試圖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尋求一條中間道路,他稱之為「社會連帶論」(solidarisme)。他主張富人對窮人負有社會債務,應通過所得稅償還,從而為國家提供經費,以實施社會救濟。然而,這一主張遭到參議院反對,最終導致他辭去總理職務。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前任:
亞歷山大·里博
法國總理
1895-1896年
繼任:
朱爾·梅利納
前任:
馬塞蘭·貝特洛
法國外交部長
1896年
繼任:
加布里埃爾·阿諾托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