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國環境問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国环境问题
Remove ads

蒙古國存在着許多緊迫的環境問題,對人類和環境健康均有害。這些問題的產生部分源於自然因素,但越來越多地是由於人類活動。其中一個問題是氣候變化,它將導致荒漠化自然災害土地退化加劇。[1]另一個問題是森林砍伐,由於人類活動、害蟲、疾病和火災,森林砍伐範圍正在擴大。蒙古國的土地正因荒漠化而日益乾旱化,這一過程因不負責任的土地利用而加劇。此外,越來越多的物種正在消失並面臨滅絕風險。再者,特別是在人口中心,蒙古國人還面臨着工業化造成的空氣水污染問題。

Thumb
南戈壁省的戈壁沙漠。荒漠化是蒙古國的一個關鍵問題。

氣候變化

Thumb
蒙古國溫度變化可視化圖,1901年至2020年。

氣候變化威脅着傳統游牧牧民的生活方式。冬季風暴、乾旱期和極端溫度變得更加頻繁。[2]在2000年之前,每年大約發生20起極端事件,但自2000年以來,這一數字翻了一番,達到每年40起。在2008年至2010年間,蒙古國經歷了153起極端事件,其中大部分是強風、風暴和徑流引發的洪水。[3]

自1940年以來,蒙古國的年平均氣溫至少上升了1.8°C。這種氣溫變化被認為是導致草原乾旱化加劇的原因,進而降低了生物量的產出。預計戈壁沙漠將以每年約6至7公里的速度向北擴張,這預計將進一步限制牧場用地。[2]

這些氣象變化的另一個預期結果是降水將以集中爆發的形式出現,無法被土壤吸收。氣溫升高還將導致高山冰川融化、永久凍土退化,並增加植物的蒸騰作用。[2]

蒙古國,特別是烏蘭巴托市易受影響的社區,正得到歐洲投資銀行的援助,以將這些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社區改造為更具氣候韌性和生態友好的區域。計劃要求在20個環境友好型社區內建造10,000套住房,這些社區可便捷地到達商業區和附近的就業地點。[4][5]蒙古國以女性為戶主的家庭將優先獲得這些新的綠色經濟適用住房,並且40%的工作崗位以及至少40%的綠色抵押貸款將提供給由女性領導的公司。[4][5]

2024年4月,彭博社報道稱氣候變化正對蒙古國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暴風雨災害日益頻繁——過去十年中發生了六次,導致約590萬頭牲畜死亡,占該國牲畜總量的9%。該國在過去80年裡氣溫上升了2.5°C,加劇了環境退化和經濟挑戰。儘管畜牧業生產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但它支撐着超過80%的農村人口生計。最近的祖德災害幾乎影響了全國,導致蒙古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7%,飼料成本上升,這也影響了重要的羊絨產業。國際和國內倡議正聚焦於可持續實踐和可再生能源,以緩解這些氣候變化的影響。[6]

Thumb
蒙古國一處森林遭火災破壞後的景象。
Remove ads

森林砍伐

蒙古國的森林資源匱乏,加之氣候嚴酷,森林生長緩慢。儘管如此,森林在維持水文狀況、防止土壤退化、保護永久凍土以及控制溫室氣體和其他有害排放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然而,這些有限的森林資源因伐木、火災、病蟲害和疾病而不斷減少。

截至2000年,已有超過120萬公頃的林地遭受蟲害侵襲。由於蟲害蔓延,超過30萬公頃的森林無法正常生長。[7]

由於進入森林的人員的疏忽(如篝火失控、軍事活動、農業機械引發),[8]火災發生頻率上升,進一步惡化了森林覆蓋率。[7]2008年,共發生178起森林火災,影響面積達927990公頃的草原,造成176億圖格里克的損失。

此外,樹木被砍伐用作薪材,每年消耗量達130萬立方米木材。再者,木材工業落後的採伐技術和低效率導致僅有60%的木材被有效利用以獲取利潤。[7]

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從1980年到2000年,蒙古國失去了10%的森林覆蓋。這種森林砍伐導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山洪爆發以及更多的荒漠化。[7]

解決此問題的三項核心立法是《森林法》、《森林和草原防火法》以及《木材和薪材採伐收費法》。這些法律規定,從木材採伐中獲得的收入,70%或以上必須用於森林保護和恢復。這些法律還輔以其他森林保護條例和決議。[7]儘管如此,截至2004年,再造林率仍低於15%。[8]

蒙古國在2018年的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Forest Landscape Integrity Index)平均得分為9.36/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6位。[9]

Remove ads

荒漠化

Thumb
戈壁沙漠

荒漠化是指肥沃土地退化為沙漠的過程,其特徵是植被覆蓋喪失、沙地面積增加以及濕地乾涸。[7]蒙古國至少90%的牧場(pastureland)已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影響。[3]在1996年至2009年間,多達三分之一的河流乾涸或受到乾旱條件的影響。[3]研究發現,荒漠化主要(約87%)是由人類活動因素而非自然因素造成的。這些人為因素包括牲畜過度放牧、農田土壤侵蝕、焚燒以及氣候變化[7]

在蒙古國,超過70%的牧場現已退化,植被生長率已縮減至原來的五分之一(或:縮減了五倍)。[7] 從2007年到2010年,森林覆蓋面積減少了383600公頃。[3]

蒙古國政府已成立了國家防治荒漠化委員會和國家防治荒漠化中心。在1990年至2001年間,政府已在蒙古國的14個防治荒漠化項目上投入了2460萬美元。[7]

污染

空氣污染

室內空氣污染

Thumb
蒙古包(如本圖所示)內存在室內空氣污染問題。

在蒙古國,室內空氣污染是一個問題,原因在於家庭內燃燒煤炭和生物質作為燃料,以及通風不當。[10]由於蒙古國冬季非常寒冷(11月至3月平均氣溫低於0°C)且夜晚通常寒冷,[11]蒙古人除了烹飪所需的能源外,還需要大量能源用於取暖。在蒙古包(ger,傳統的蒙古住所)中,煤炭是最常用的燃料形式,在簡易爐灶中燃燒煤炭和其他生物質(如木材、作物殘渣等)會導致生活空間內的一氧化碳顆粒物水平升高。[10]在極少數情況下,人們會因煙霧積聚和通風管理不當而死亡。

城市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蒙古國城市面臨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其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烏蘭巴托[12]烏蘭巴托的污染源來自車輛排放、發電廠、蒙古包以及其他工業活動。[7]

從1995年到2002年,烏蘭巴托的車輛數量增加了一倍多。該市約80%的車輛不符合排放或燃油效率標準。這導致車輛每年向空氣中排放70噸污染物。[12]該市汽車數量的劇增與二氧化氮水平的上升相對應。[7]

在寒冷季節,用於取暖的能源消耗增加,導致空氣污染水平上升。冬季期間,烏蘭巴托的三座柴油發電廠釋放450萬立方米的氣態污染物。此外,烏蘭巴托還有許多燃煤發電廠。超過250台蒸汽鍋爐每年燃燒40萬噸煤炭,而蒙古包和採用手動供暖的房屋每年燃燒超過20萬立方米的薪材。[7]懸浮顆粒物(由沙塵暴和污染引起)已被證明在冬季達到峰值。空氣中顆粒物濃度的日平均值可能達到國際標準的兩到三倍。顆粒物濃度已被證明與過早死亡相關。[12]在寒冷季節,大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是允許量的2-4倍,據報道,急性呼吸道疾病(如肺結核和其他肺部疾病)在冬季也更為高發。[7]

一場草根運動已經興起,議會曾發起了一份有71000個簽名的請願書,該呼籲對蒙古國的空氣污染水平負責,在最寒冷的日子裡,其污染水平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導標準的27倍。[13]

為解決烏蘭巴托的空氣污染問題,相關努力包括實施碳信用機制。這些舉措旨在激勵可再生能源生產並減少碳排放,有助於緩解該市嚴重的空氣質量問題。[14]

Remove ads

水污染

Thumb
塔溫陶勒蓋煤礦(Tavan Tolgoi)造成的空氣污染。

蒙古採礦業與水污染問題密切相關。1991年蘇聯解體後,為了促進經濟增長,蒙古國政府啟動了允許採礦業在監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運營的政策。[15]1996年右翼的民主聯盟上台後頒布的1997年新《礦產法》,通過放寬獲取採礦許可證的限制和允許外資擁有採礦企業,實現了採礦業的自由化。[16]隨後,採礦業,尤其是占行業60%的黃金開採業,經歷了顯著增長。從1991年到2001年,黃金產量增長了17倍。[17]然而,這種增長引發了環境問題,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水污染。含有氰化物、硫酸和其他毒素的採礦廢料[3]經常在河流流域和源頭被發現。[16]為提取黃金而大量低效用水,造成了進一步的污染和小溪乾涸。採礦業已被確認為28條河流和小溪污染的源頭。[3]此外,國家的現場監測系統也很薄弱。[16]

作為對採礦影響水質的反彈,翁金河運動於2001年成立。其目標是保護翁金河並防止其進一步退化。[15]該組織參與了草根組織活動,並成功阻止了翁金河沿岸37個採礦許可證中的36個。2006年,翁金河運動與其他河流運動聯合成立了家園與水資源保護聯盟。聯盟於2008年因內部意見分歧而解散,但該組織為地方活動家如何在蒙古國引發全國性變革樹立了先例。在家園與水資源保護聯盟之後興起的一個組織是蒙古河流與湖泊聯合運動。該組織在推動通過一項禁止在河流源頭採礦的法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16]

水污染也可能與未經處理或半處理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有關。每年有超過1.2億立方米的廢水未經處理就被排放。[3]

Remove ads

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
西伯利亞蠶蛾幼蟲侵害而出現落葉現象的西伯利亞落葉松,攝於蒙古國特日勒吉國家公園

得益於其獨特且往往未受干擾的生態系統,蒙古國擁有豐富的天然生物多樣性。這裡棲息着世界上一些瀕危物種的最後種群,並擁有許多僅在其境內才能找到的物種。然而,蒙古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其人口增長和自然資源需求的壓力威脅。這些壓力導致在先前未受干擾的地區出現了農業、採礦和狩獵等活動。[7]

野生動物的狩獵和采捕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直接利用肉類和動物產品,以及將這些動物進行商業營銷。蒙古國存在針對商業用途的大規模瞪羚和魚類采捕。另一個現象是持有特別許可證的外國獵人采捕稀有且珍貴的動物。[7]

蒙古國政府已採取措施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截至2002年,蒙古國共有11個受保護陸地區域。政府還通過了《蒙古國環境保護法》(1995年),該法涵蓋了生態培訓、環境損害補償、環境保護的經濟激勵措施以及非政府組織(NGO)參與保護等內容。其他重要法律包括:規範受獵捕動物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蒙古國狩獵法》(1995年)、規範植物保護和恢復的《蒙古國天然植物法》(1995年),以及保護水資源儲備和水質的《水法》(1995年)。[7]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