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達多利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达多利宫map
Remove ads

蒙達多利宮Palazzo Mondadori)是位於意大利米蘭郊外塞格拉泰的一座辦公建築。該建築由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於1970年至1975年間建造,作為意大利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阿諾爾多·蒙達多利出版社的總部。[1]

事实速览 蒙達多利宮, 概要 ...

蒙達多利宮被認為是尼邁耶在歐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2]展現了他標誌性的曲線造型和雕塑感,代表了對伊塔馬拉蒂宮(位於巴西利亞的外交部總部)首次探索的理念的進一步發展。[3]蒙達多利宮的裸混凝土拱門懸掛着玻璃辦公區。[4]

Remove ads

歷史

蒙達多利宮的委託項目源於喬治·蒙達多利(當時是出版公司的總裁)於1965年參觀尼邁耶在巴西利亞設計的外交部大樓後,對其設計印象深刻。[1]當時,蒙達多利正計劃建造新的總部大樓,因為公司在意大利戰後經濟繁榮期間快速發展,員工人數從1950年的335人增加到1965年的3,000人。[1]

尼邁耶於1968年受聘設計新建築,他最初提出了一個曲線形方案,類似於他在聖保羅設計的科潘大廈。然而,最終設計是一個長方形建築,配有獨特的混凝土柱廊[2]1970年,項目在塞格拉泰靠近米蘭機場的36公頃地塊上開工建設,該地塊被出售給忠利保險,然後租回給蒙達多利。[5]

建築的結構工程由布魯諾·孔塔里尼設計,在原本的工程方案證明不可行後,他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懸掛系統,用於支撐尼邁耶標誌性混凝土拱門下的懸臂式玻璃盒。[1]巨大的拱門是使用25米高的鋼管模板澆築而成,這是一項工程挑戰,需要足夠有彈性的基礎來承受不均勻的負荷。[2]幕牆玻璃外立面由外部的青銅色玻璃和內部的透明玻璃組成,中間有空氣層以減少熱量吸收。[6]經過4年的複雜建設,總部於1975年落成啟用。[7]

Remove ads

設計

蒙達多利宮由三個主要元素組成,這些元素從景觀設計師彼得羅·波爾西奈設計的人工湖中升起——一個由五層樓高的玻璃盒子,在波浪形混凝土拱門下懸掛,容納辦公室和編輯部,以及兩個較小的、形狀更有機的曲線輔助建築。[3]

尼邁耶巴西利亞外交部的影響在混凝土拱形柱廊中明顯可見,但實現方式有所不同。蒙達多利宮中的38米寬、200米長的玻璃盒並非直接置於地面,而是完全懸掛在上方的拱門之下,內部是靈活的開放式辦公空間,浮在水面上方13米處。[5]這創造了一種輕盈感,與混凝土的堅實形成對比。[1]

巨大的混凝土拱門呈現不規則的波浪節奏,與巴西利亞規則的模塊化間隔不同。尼邁耶曾表示:

"任何參觀蒙達多利總部的人都會感到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見過一個拱門彼此不同的柱廊。"[4]

這種不規則的柱廊被比作"音樂節奏",是尼邁耶設計中最獨特的元素之一。[6]

建築體現了尼邁耶的"塑性象徵主義",將曲線混凝土結構與美學形式無縫融合,這在傳統材料中是不可能實現的。[1]蒙達多利宮代表了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和承包商之間富有成效的合作,這也是尼邁耶許多項目的特點。[1]

在入口前的人工湖中,矗立着一座名為"大頁柱"(意大利語:"Colonna dai grandi fogli")的大型鋼鐵雕塑,由藝術家阿納爾多·波莫多羅創作,致力於表現交流的力量。[5]

Remove ads

意義

蒙達多利宮被認為是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典範,也是尼邁耶的主要作品之一。其設計探索了宏偉、塑性以及建築與湖畔環境之間關係的理念。[2]建築評論家稱讚其巨大懸臂拱門和懸掛玻璃盒的結構大膽和美學力量。[4]

2007年,建築師韋爾納·奇奧爾設計的毗鄰蒙達多利宮的擴建工程完工,增加了兩個新翼並翻修了特雷加雷佐農舍。[6]

圖庫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