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虹膜錯構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虹膜错构瘤
Remove ads

虹膜錯構瘤[1][2](iris hamartoma)又稱利施結節(Lisch nodule)、虹膜色素缺陷瘤,是一種累及虹膜且由樹突狀黑色素細胞所聚集的色素性錯構結節[3][4]。此症由奧地利眼科醫生卡爾·利施(Karl Lisch,1907年-1999年)在1937年首先提出並以他的姓氏命名[5]

Thumb
虹膜表面的虹膜錯構瘤

虹膜錯構瘤常見於Ⅰ型神經纖維瘤病,超過94%的患者都是在六歲之後出現結節[4]。結節從虹膜表面突出,邊緣清楚,棕黃色[6],橢圓形或圓形,類似圓頂狀丘疹。這些結節可以在裂隙燈檢查中被發現[6],通常不影響視力,但對診斷某些疾病如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很有幫助[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波形蛋白S-100蛋白陽性,暗示其起源於胚胎外胚層[5],但準確的起源和結構現在仍存在爭議[6]。在Ⅱ型神經纖維瘤病沒有發現虹膜錯構瘤。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