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補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繡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歷史
補子起源於武周,武則天在服色的基礎上於公服的胸前加以百花刺繡,以此加以細化區分官員品階等級。
官服
清代裝飾有補子的官服稱為「補服」。清朝官服最常見的是一種比袍短而比褂長的「外套」,或稱「外褂」、「補褂」。明朝的補子前後圖案一致,而清朝的補子分前後兩半。明朝的補子一般在40厘米見方左右,清代則一般在30厘米左右。
中國補子
- 賜服,有座蟒、蟒、飛魚、鬥牛、麒麟等。
- 節令應景補子,有葫蘆(臘月廿三祭灶至過年)、燈景(上元)、五毒艾虎(端午,午月初一至十三)、鵲橋(乞巧節)、陽生(冬至)、菊花(重陽)、鞦韆(清明)、玉兔、等吉服補子。
- 壽服生日補子。
- 文武品秩補子,風憲官用獬豸補,用於官常服。[1]
明清時期的官服在前襟後背各綴有一塊補子,稱為「補服」,也稱「補褂」。補服比袍短,類似於褂,又比褂略長,其袖端平,對襟,所以又名「外褂」。[4]
越南補子
洪德二年(1471年),黎聖宗下旨說「朝廷乃禮樂之地、衣服為章彩之文、名分截然...我國家撫安區夏、稽古禮文、上下章服、文禽武獸、古有制矣。貴賤等儀、不可踰僣、舊有禁矣。夫何有僚莫辨、視國家制度為虛文、庶民犯法、以紵絲織金為常服?爾官員百姓等其聽朕言、文武職官章服胷肯一循定製、百日之內、不依制者、降級治罪」。
同年十月,黎聖宗又頒布花樣補子畫圖。當時後黎朝「凡禽獸色物、公侯伯駙馬並畫一、文武正品畫一、從品畫二、風憲堂上官畫一、公司畫二。雲河山水花木等件、繁殺多少、隨意製作、不拘泥青黃亦白金碧緣等彩色、官樣從宜繡造、亦不必一槩、金緣如雲河如山水禽獸、用金線亦許」,自此後黎朝仿效明朝有了補子之制。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