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北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北計劃是1920—1923年間孫文中國國民黨為突破在華南受列強和陳炯明等地方勢力牽制、重整其革命軍事力量而提出的對北方政權發動軍事進攻的構想。其核心設想是在靠近蘇俄的中國西北地區(新疆外蒙古一線)建立國民黨自有的軍事基地,由蘇俄提供軍火、交通與教練支持,在西北整訓成建制部隊後,自甘肅內蒙古方向南北策應,最終攻取北京、實現全國統一[1]

計劃的醞釀與推進與孫中山「聯俄」接觸同步進行。1920年起,孫中山派李章達赴蘇磋商,並經越飛、格克爾、馬林等蘇方代表多輪溝通;孫文在六一六事變之後,被迫離開廣東流亡上海,1923年《孫文越飛宣言》之後,西北建軍被納入雙方討論的「長遠計劃」。1923年春,蘇方原則同意有限財政與軍顧支持,並建議在北方或西部建立作戰單位。同年8-11月,蔣介石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赴莫斯科,遞交〈中國革命之新前途〉等文本,具體主張以庫倫(外蒙古)為臨時根據地、烏魯木齊為後方,根據地軍力擴編後分三階段南下奪取北平與華中要地[2]

該計劃最終夭折。關鍵原因在於蘇俄出於自身對外蒙古與遠東戰略的考量,反對以庫倫為根據地並拒絕紅軍出兵;同時要求國民黨先行加強政治動員、改組黨務,將軍事援助壓縮為顧問與有限物資。華南戰事與經費緊張亦使國民黨難以把重心轉移至西北。蔣介石此次莫斯科之行未能就「以蒙疆為跳板」的方案達成一致,西北計劃遂胎死腹中。同時孫文成功通過運動滇桂軍楊希閔劉震寰從廣西發動重返廣州的戰役,因此順利在1923年春重返廣州,建立廣州革命政府(大元帥大本營)[1]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