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議會共和制

共和制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议会共和制
Remove ads

議會共和制(英語: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種,它的政府型態屬於議會制,在這種政府中,行政機構的權力來源於立法機構(也就是議會)。議會共和制指議會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總理為首的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總統只是虛位元首[1]

更多信息 政府體制 ...
Thumb
世界各地的議會共和國,橘色(非執行總統的議會共和國)和綠色(鏈接到與執行總統議會的共和國議會)。君主立憲制都顯示為紅色。
Remove ads

現行議會共和制國家列表

更多信息 主權國家, 改制前政治體制 ...
Remove ads

前議會共和國列表

更多信息 國家政權, 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年份 ...
Remove ads

註釋

  1. 孟加拉於1971年至1975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
  2. 愛沙尼亞於1919年至1934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但政府遭政變推翻。1938年愛沙尼亞採行總統制,1940年6月遭蘇聯占領併吞。
  3. 西德(包括原西柏林部分)的原一黨專政政權為納粹德國德國新聯邦州(包括原東柏林)的原一黨專政政權則為東德
  4. 伊拉克聯邦憲法曾規定為兩院制,實質為一院制。
  5. 拉脫維亞於1921年至1934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總理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透過政變取得政權。1940年6月拉脫維亞遭蘇聯占領併吞。
  6. 1940年6月,立陶宛被蘇聯占領併吞並。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