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外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外交
Remove ads

截至2024年9月,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已和194個國家建立有正式外交關係,[1]其中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2011年越共中央委員會第11次全代會中,發布了關於越南外交政策的官方聲明,一部分聲明指出:「越南是所有國家在國際上的朋友和可靠的合作夥伴,越南將會積極參加國際和區域的合作;深化、穩定和維持外交關係。同時尊重彼此的獨立性;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彼此的國際事務;不使用威脅或使用武力解決分歧和爭端;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2]

Thumb
越南的外交關係
Thumb
越南外交部

歷史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1950年起開始陸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從1954年,越南民主共和國開始獲得更廣泛的外交承認[3][4][5][6][7][8][9][10]。但由於美蘇冷戰的原因,包括美國、日本、西德在內的眾多資本主義國家曾長期不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只承認越南共和國為越南的唯一合法代表。一些參與不結盟運動的國家則在雖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但大都只是像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那樣給予事實上的承認而不是正式承認。

隨着1960年代初期中蘇交惡,越南民主共和國在物質上出於爭取來自蘇聯華約各國軍援的需要,未公開與蘇聯發生衝突,即對於中蘇兩國兩黨之間的分歧「不公開選邊站隊」、「不表態」,但卻因在意識形態上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奉行反修正主義路線,因而仍然在黨內會議上和內部文件及各種刊物中以不點名的方式(通常以批判南斯拉夫為名)批評蘇聯,並反對蘇聯糾集其他各國共產黨集體圍攻和孤立中國。而在1965年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出於本土安全考慮和越南共產黨同其他東南亞國家共產黨的傳統關係等原因,越南民主共和國在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等東歐國家的大量援助(越南在整個戰爭的十年間獲得最多的支援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收到的近200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並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出兵支援後,開始效仿蘇聯早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輸出革命政策,大力支援東南亞其他國家與拉丁美洲等地的共產黨組織,援助了包括老撾人民黨、柬埔寨高棉人民黨印尼共產黨馬來亞共產黨北加里曼丹共產黨泰國共產黨菲律賓共產黨緬甸共產黨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在內的各國共產黨組織和游擊隊,導致部分地區(尤其東南亞各國)反越情緒嚴重,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969年,瑞典成爲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西方國家,隨後,許多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後與越南民主共和國陸續建交[11][12][13][14]

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與越南南方共和國統一,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新建立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繼承了先前越南民主共和國與各國建立的外交關係,但隨着1979年中越戰爭後與作為其最大援助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惡,並放棄了早期的反修正主義意識形態路線,越南與蘇聯建立了更親密的聯繫[15],在整個1980年代,越南每年從全體經互會成員國方面收到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僅30億美元左右,以此為基礎勉強維持柬越戰爭的同時繼續支持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共產黨組織,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這些組織的最大援助國,造成東南亞各國反越情緒升級。1980年代後期蘇聯逐漸停止援助後,越南因自身資源的缺乏,於1988年後逐漸放棄支援東南亞各國共產黨武裝。

蘇聯解體後,越南開始調整外交政策,於1991年從柬埔寨撤軍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傳統關係,改善並加強與歐美國家的關係,並在1995年與美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而自阮富仲成為越南最高領導人以來,在政治、軍事上親華(越中關係被定性為越南外交方向的唯一頭等優先,雙方已將雙邊關係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提升至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友俄(俄羅斯為第二個與越南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即成為越南外交的基本既定政策,而同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僅限經濟合作方面。

Remove ads

邦交國

越南按照外交關係親疏將與其建交的國家劃分不同的外交關係。目前,越南確立了36對夥伴關係。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越戰時,北越與它的兩個主要盟友保持平衡關係: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

1964年,周恩來與北越簽訂了非正式的協議,該協定規定,如果美國和南越部隊入侵北越,中國將作出回應,派遣空軍到北越。但1975年後,越南作為蘇聯的潛在友邦之一包圍中國。與此同時,北京更加支持柬埔寨紅色高棉的行為引發了越南的懷疑。

與俄羅斯(蘇聯)的關係

1979年,中國和越南在其邊境爆發了邊境衝突和戰爭。面對的交惡和緊張的國際關係,越南與蘇聯建立了更親密的聯繫,越南在1980年代從經互會成員國收到了一年近3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其他資助。然而蘇聯解體後這一切不復存在。

蘇聯解體後,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聯邦與越南建立了友好的關係[22]。2009年7月25日,俄羅斯外長英語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Russia)拉夫羅夫到訪越南,訪問為期兩天;拉夫羅夫在訪問中與越南外長范家謙舉行會談,他事後表示會談旨在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3],又指兩國關係發展積極,相信雙方的合作將在最高水平[24]

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

日本

日本於1955年同南越西貢政權建交,後於1973年與北越建交。越南統一以後,日本援助和投資自1990年代起大量湧入越南,兩國在2009年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儘管兩國之間建立了廣泛的各方面聯繫,然而由於二戰的歷史糾葛讓兩國關係不時陷入動盪。時任越南駐華大使阮文詩曾表示:「越南不會忘記二戰期間那段與日本不愉快的歷史。」

印度

1954年,印度在河內開設總領事館;1956年,越南在新德里開設總領事館。印度在越南戰爭柬越戰爭中保持中立,但同時亦於1955年同南越西貢政權建交並對其展開各項援助。介於印度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並出於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加緊密的關係,自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爆發以來,越南選擇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指責印度進行擴張主義的武裝挑釁行動,要求印度接受中國方面的條件以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且曾警告印度方面勿再進一步挑釁中國,否則將與印度進入敵對狀態。雖然兩國於1972年1月7日提升至大使級關係,但印度仍未與西貢政權斷交。為制衡印度與南越方面的外交關係,印度亦被納入「輸出革命」政策的範疇內,但由於1967年印度本土的納薩爾游擊隊起義未足兩年即發生分裂,越南方面來不及為其提供支持。儘管自1990年代起兩國建立了廣泛的各方面聯繫,但越南因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關係等問題在中印爭端中站在中國一邊,使兩國關係始終存在較大分歧和障礙。

Remove ads

印度尼西亞

1955年萬隆會議後,與印度類似,印度尼西亞同時承認越南南北雙方政權並開設總領事館,但由於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奉行親共政策,因而更加偏向北越,從而默許印尼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北越的支持下逐步發展為時年東南亞第二大共產黨。1964年8月10日,兩國提升至大使級關係,印尼隨即與南越西貢政權斷交。通過1965年930事件上台的蘇哈托親美反共政變軍人當局於1966年對印尼共產黨人展開大屠殺,北越隨即開始收留逃亡海外的印尼共黨員。雖然蘇哈托政府並未恢復同南越西貢政權的外交關係,但出於其反共意識形態,仍在越南戰爭中實際支持南越一方。1978年柬越戰爭爆發後,印尼表態譴責越南。1990年代後兩國恢復外交關係。

緬甸

緬甸於1948年獨立後於1957年同南越西貢政權建交,並展開對西貢政權的援助對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介於緬甸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並出於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緊密關係,此後越南一直對緬甸共產黨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與1962年軍事政變後的緬甸全面交惡,期間緬甸政府雖在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後正式承認河內政府,但越南仍未放棄對緬共的支持,直至1988年左右其逐步停止對緬共的支援後,兩國關係才趨於改善。

菲律賓

菲律賓於1946年獨立後於1955年同南越西貢政權建交,並展開對西貢政權的援助對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介於菲律賓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並出於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緊密關係,此後越南一直對菲律賓共產黨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與菲律賓全面交惡,期間菲律賓政府雖在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一年後正式承認河內政府,但越南仍未放棄對菲共的支持,直至1988年左右其逐步停止對菲共的支援後,兩國關係才趨於改善。

泰國

泰國於1955年同南越西貢政權建交,並展開對西貢政權的援助對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介於泰國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並出於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緊密關係,此後越南一直對泰國共產黨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與泰國全面交惡,期間泰國政府雖在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一年後正式承認河內政府,但越南仍未放棄對泰共的支持,並在1970年代末期以來的柬越戰爭和1987年泰老邊界戰爭中直接與泰國爆發武裝衝突,直至1988年左右越南逐步停止對泰共的支援及1991年從柬埔寨撤軍後,兩國關係才趨於改善。

文萊

文萊在河內設大使館,越南亦在斯里巴加灣市設大使館。[25]

柬埔寨

自1990年代以來,兩國之間的關係已開始改善。越南是柬埔寨的第三大出口市場。[26]

馬來半島兩國

印度支那地區與馬來半島地區自15世紀開始交往。當代馬來西亞於1957年獨立後與南越西貢政權建交,而新加坡於1965年被馬來西亞驅逐後亦與南越建交,並共同展開對西貢政權的援助對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介於馬新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並出於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緊密關係,此後越南一直對馬來亞共產黨北加里曼丹共產黨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與馬新兩國全面交惡,期間兩國雖於1973年與北越政府建交,但越南仍未放棄對馬共的支持,並在1970年代末期以來柬越戰爭越南船民等問題上使兩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直至1988年左右越南逐步停止對馬共的支援後,兩國與越南的關係才趨於改善,經貿往來漸趨頻繁,並開始在不同領域進行合作。馬越之間有一條海上邊界,在南沙群島亦有重疊的主權聲張[27]

以色列

當代以色列於1948年獨立後於1957年與南越西貢政權建交,並展開對西貢政權的援助對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介於以色列方面與敵對的南方來往甚密,且出於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猶太復國主義立場,越南拒絕承認以色列,直到1991年及1992年蘇聯和中國相繼與以色列建交後,兩國才於1993年正式確立正常外交關係,雙方經貿往來漸趨頻繁,並開始在不同領域進行合作。

朝鮮

Thumb
北韓駐越南大使館

朝鮮半島與越南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紀初,當時一部分的越南皇族因國內的宮廷紛爭而遷入高麗。1950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建交,1978年之後朝鮮與越南的關係經歷過起伏,2006年之後處於平穩發展階段。

美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非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