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足利持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足利持氏(日語:足利 持氏あしかが もちうじ Ashikaga Mochiuji,1398年—1439年3月24日、應永五年-永享十一年二月十日),為日本室町時代武將,第4代鐮倉公方(在位期間:1409年-1439年),足利滿兼之子,幼名幸王丸。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生平

幼年

應永十六年(1409年)七月,第3代鐮倉公方足利滿兼逝世。同年(1409年)九月幸王丸繼任鐮倉公方。

應永十七年(1410年)八月,有傳聞指出幸王丸之叔父—足利滿隆日語足利満隆圖謀不軌,意欲叛亂。年幼的幸王丸為避風頭,倉皇逃入關東管領上杉憲定日語上杉憲定宅邸中,藉以保全自身(見《鎌倉大草紙》等史料)。

事態急遽之際,憲定出面調停,終使雙方達成和解。在憲定的斡旋下,幸王丸之異母弟乙若丸(後來的足利持仲)過繼成為滿隆養子,藉此平息滿隆的不滿與野心。但這場騷動之本質,實為反對憲定勢力與滿隆私下勾結所引起。憲定也因此深受其害,聲望受損,終在翌年(1411年)辭去關東管領之職,鎌倉府政局亦由此悄然生變。

應永十八年(1411年)十二月,幸王丸行元服之禮,正式邁入成年之列。依古例,時任室町幕府第4代將軍之足利義持賜予偏諱,授「持」字為名,幸王丸自此改名「足利持氏」。

由於持氏繼任鎌倉公方之位時,年紀尚幼,政務多倚賴新任關東管領上杉氏憲(後來的禪秀)輔佐。然而,禪秀與持氏不和,同時又與足利滿隆、足利持仲關係密切,權勢漸盛,致使雙方對立逐步加劇。

應永廿二年(1415年),禪秀辭去關東管領之職,持氏遂任命前任管領上杉憲定之子—上杉憲基日語上杉憲基接替其位。此舉也被視為持氏重掌實權、削弱舊勢力的一大轉捩點。

應永廿三年(1416年),禪秀與滿隆發動政變,持氏遭流放駿河上杉禪秀之亂日語上杉禅秀の乱)。不過翌年(1417年)在越後上杉房方日語上杉房方等人的幫助下,叛亂遭到鎮壓。

Remove ads

與將軍對立

鐮倉公方與京都將軍的矛盾在持氏祖父足利氏滿時期就已經開始。此時因關東管領上杉憲春日語上杉憲春之死諫,對立尚未展開即遭阻止。然而,希望把支配權擴張到關東的將軍,以及與之抵抗的鐮倉公方,雙方的衝突已經是無可避免。

應永三十年(1423年),京都扶持眾日語京都扶持衆之一的小栗滿重日語小栗満重,遭指控受室町幕府密命,圖謀叛亂。足持氏遂出兵討伐,將其一舉剿滅。隨後,更乘勢追擊,亦將同屬扶持眾的宇都宮持綱日語宇都宮持綱桃井宣義一併誅除,意圖徹底肅清關東境內之親幕府勢力(小栗滿重之亂日語小栗満重の乱應永之亂)。對此,室町幕府4代將軍足利義持計劃討伐持氏,但因為持氏的謝罪而中止討伐。不過,任用關東御扶持眾的持氏勢力擴大,想牽制持氏的幕府方為此與持氏對抗,令到持氏與幕府的對立更加嚴重。

應永三十二年(1425年),第5代將軍足利義量病死,應永三十五年(1428年),前代將軍義持亦因病逝世。由於義量無子,致使將軍一職懸空,身為足利氏一族的持氏,希冀能出任下一任幕府將軍,但在管領畠山滿家日語畠山満家以及三寶院門跡滿濟等人協議下,決定由義持4名弟弟(梶井義承日語梶井義承大覺寺義昭日語義昭虎山永隆日語虎山永隆和義円)中抽籤選出第6代將軍。最終,按抽籤結果由天台座主義円中選。義円還俗改名義教,繼任征夷大將軍一職。

身為義持猶子的持氏對於此次將軍職之繼承表達強烈不滿,對新將軍足利義教多所輕蔑,貶稱其為「還俗將軍」,並拒絕派遣賀使祝賀其就任。進一步而言,即便朝廷已改元為永享,持氏仍固守舊元號正長」,不予承認新元之合法性。此外,對於本應由幕府將軍決定之鐮倉五山住持人事,持氏亦擅自作出任命,顯示其對幕府中央政權的公然對抗態度,雙方關係逐步趨於緊張。

與持氏同時期、繼任管領關東管領上杉憲實致力於調停持氏與義教之間的對立,意圖促成雙方和解,然持氏對此並未作出積極回應,反而疏遠憲實。與此同時,持氏轉而重用上杉氏庶流的上杉憲直日語上杉憲直,以及一色直兼日語一色直兼簗田滿助日語簗田満助等親近近臣。此一人事上的變動,引發外界諸多揣測,甚至一度流傳出憲實將為持氏所誅之流言,兩者關係已然出現裂痕。

永享九年(1437年),上杉憲實停止發給施行狀,並於不久之後辭去關東管領之職。幕府方面,與義教屢有齟齬的斯波義淳於永享四年(1432年)辭去管領職務;而屬於宥和派的畠山滿家亦於永享五年(1433年)辭任,至於能夠制衡義教權力的僧侶滿濟則在永享七年(1435年)逝世。至此,幕府中已無人能對義教形成實質性牽制,其權力遂臻於獨斷專行之境地。

永享之亂

永享十年(1438年)六月,持氏嫡子賢王丸日語足利義久舉行元服。按武家慣例,元服改名時通常需向將軍請字,以示忠誠與正統性。然持氏此時卻破格而行,未經請字,擅自為其子命名為「義久」。

據《喜連川判鑑》所載,是次元服儀式,特意參考源義家之先例,形制隆重。儀式中,義久亦被稱為「八幡太郎」,並於源氏宗廟鶴岡八幡宮舉行元服禮,顯示出持氏有意將義久比附於源義家,以強化其正統武家形象。《喜連川判鑑》進一步指出,上杉憲實對此命名表達反對意見,但未被採納。憲實並未出席元服儀式,此舉顯示其與持氏之對立已趨公開與決裂。同年(1438年)八月,憲實離開鎌倉,返回其領國上野國。持氏視此舉為叛逆行為,遂命一色直兼率軍征討。持氏本人亦親自出兵,駐於武藏國府中高安寺日語高安寺

義教為援助憲實,下令篠川公方足利滿直日語足利満直(於上杉禪秀之亂後與持氏對立)及駿河守護今川範忠出兵支援。此外,又派遣包括禪秀之子上杉持房日語上杉持房上杉教朝日語上杉教朝在內的軍勢共約六萬。同時,義教亦向朝廷請求發給追討持氏的治罰綸旨,持氏遂被視為朝敵

永享十年(1438年)九月二十七日,持氏軍敗退至相模國海老名。然而,由於鎌倉守將三浦時高日語三浦時高等人相繼背叛,致使軍隊潰散逃亡,持氏最終陷於孤立無援之境。

自鎌倉撤退途中,持氏與憲實家宰長尾忠政日語長尾忠政(字芳傳,長尾忠綱日語長尾忠綱之子)相遇,遂託其轉達,請憲實向義教求情。隨後,持氏於鎌倉(今橫濱市金澤區)稱名寺日語称名寺出家,並被幽禁於永安寺。憲實懇請將軍赦免持氏之死罪,並允許其子義久繼任關東公方之位,然義教並未允許,反命憲實執行對持氏的追討命令。

永享十一年(1439年)二月十日,憲實率軍攻入永安寺,持氏自殺身亡,史稱「永享之亂」。持氏之子義久及稻村公方足利滿貞日語足利満貞亦隨之自盡。

持氏自殺後,鎌倉公方一度滅亡。然而,永享十二年(1440年)三月,其遺兒春王丸日語足利春王丸安王丸日語足利安王丸結城氏朝日語結城氏朝結城持朝日語結城持朝父子支持下起兵反抗,關東地區的動亂持續(結城合戰)。此一叛亂最終亦被幕府鎮壓,結城氏朝父子自殺,春王丸與安王丸遭幕府逮捕並處決。後來,春王丸兄弟中倖存的永壽王丸返鎌倉,繼任鎌倉公方,但因與上杉氏發生矛盾,引發享德之亂,最終被迫逃往北關東,自立為古河公方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