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鄂溫克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鄂溫克語(又稱埃文基語或索倫語;эвэды̄ турэ̄н;俄語:эвенки́йский язы́к,1930年代前與鄂溫語合稱通古斯語)是鄂溫克族的傳統民族語言,為通古斯語族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使用人口約2.9萬人。鄂溫克世居地區跨越俄羅斯聯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三國,其中居住於中蒙二國的族民根據民族語言漢譯作「鄂溫克族」,而俄羅斯境內的族民則根據俄羅斯語漢譯為「埃文基族」,並衍生出「鄂溫克語」、「埃文基語」兩個語言名稱。
Remove ads
歷史與演進
居住在葉尼塞河以東區域和貝加爾湖以北區域的鄂溫克人自稱「埃文基」(Эвэнки,另譯:鄂溫克);居住在貝加爾湖以西高地的族民自稱「奧羅奇」/「鄂倫春」(Орочэн/Орочон,意思是「奧羅河的人們」或「從事馴鹿業的人們」,直譯「鹿人」);居住在布里亞特共和國一帶的游牧族民自稱「牧爾琴」(Морчэн,意思是「馬背上的人們」,直譯「馬人」);而居住在大比拉河流域的族民自稱「比拉爾琴」/「比拉爾」(Бирарчэн,意思是「河上的人」,直譯「河人」)。中俄二國境內的鄂倫春人語言與埃文基語/鄂溫克語東部方言相似。中國官方定位鄂倫春族為獨立於鄂溫克族的民族,鄂倫春語為鄂溫克諸語言中的一個。俄羅斯官方定位為同一民族,同一語言,稱鄂倫春語為埃文基語的鄂倫春方言(Орочонский диалект)。
使用者分布在中國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呼倫貝爾市、黑龍江省訥河市、蒙古國色楞格省、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等。中國、蒙古境內的鄂溫克語摻有許多漢語、蒙古語、滿語借詞。如今鄂溫克族在語言方面的漢化程度與周邊的幾個少數民族(如赫哲族、滿族、東北的錫伯族等)相比要低。俄羅斯境內的埃文基族在語言方面俄化程度很深,1992年聯邦普查時29901位埃文基族中有約30%的族民使用埃文基語,而多數只懂俄語,或兼用俄語/雅庫特語、俄語/布里亞特蒙古語而相對沒落了本民族語言。俄羅斯的埃文基語借詞成份主要有俄語、雅庫特語、布里亞特蒙古語、鄂溫語,和少數的尤卡吉爾語、科里亞克語、楚科奇語借詞。
Remove ads
方言
中國的鄂溫克語分三種方言:
- 索倫方言(Solon),又稱輝河方言(Huj/Hihue/Hoy)、海拉爾方言(Hailar)、布特哈方言,為標準語的基礎,但不完全相同。分為三種土語:
- 嫩江方言 Nonni Solon
- 齊齊哈爾方言 Tsitsikar Solon
- 海拉爾方言 Hailar Solon
- 通古斯方言(Tungus),莫日格勒方言(Mergel),陳巴爾虎方言(Old Barag),杜拉爾方言
- 雅庫特方言(Yakut),敖魯古雅方言 (Olguya),額爾古納方言,使鹿部方言
俄羅斯的埃文基語分東部、南部、北部三大方言,有50多種土語。其中南北方言相似,而東部方言與南、北方言差別較大。俄羅斯的埃文基語標準語音及正字法均採用使用人數為多的南部方言。1930年至1952年採用南部方言聶普斯基土語(另譯:涅普斯基)為標準語音,但在1940年代聶普斯基的埃文基人人數急劇下降,從而失去了在埃文基民族文化與語言中的主導地位。1952年後改用相似的南部方言伯利古索卡斯基土語,此標準使用至今日。1990年代,隨着薩哈林州及俄羅斯遠東太平洋濱海各州區的經濟騰飛,和東部埃文基人與其他埃文基人相對隔絕的狀況,東部方言開始遠離南北二方言,形成了以薩哈林州西北土語為標準的東部埃文基語,並在地方中小學展開教授。
布拉托娃 Bulatova 列舉了俄羅斯境內的14種方言和50種次方言,分布在從葉尼塞河到薩哈林島的廣闊地理區域。這些主要根據音韻學可以分為三大類:[4]
一些專注於個別俄羅斯方言的作品包括 Gortsevskaya 1936 (Barguzin)、Andreeva 1988 (Tommot) 和 Bulatova 1999 (Sakhalin)。
Remove ads
語法
鄂溫克語的基本語序為主詞─受詞─動詞(SOV),其為一中心詞後置(head-final)之語言,此外其間接受詞置於直接受詞前。
鄂溫克語是一種高度的黏著語,具有相當數量的詞綴。其人稱代詞有單複數之分,同時其第一人稱代詞有排除形(不包括以第二人稱指稱者)和包含形(包括以第二人稱指稱者)之別[5];鄂溫克語是一種主賓格語言,它有十三個格,但其因方言不同而異[6];鄂溫克語分別可分(alienable)領屬與不可分(inalienable)領屬,[7]其中可分領屬的持有者以主格等標明,其所屬物以被從屬格(possessed case)標明;而不可分領屬則以人稱領屬標記來表明。[8]
以下為鄂溫克語的格與其後綴。據Nedjalkov(1997)之文而撰:
-il、-l-和-r-為眾數標記,當有格位標記時,眾數標記置於格位標記前,像例如tyge-l-ve(杯子-PL-ACD,意即「那杯子(眾數賓格限定形)」)和Ivul-ngi oro-r-in(Ivul-GEN馴鹿-PL-3SG-POS,意即「Ivul的馴鹿們」)等即為眾數之例。[9]
Remove ads
字母表
中國的鄂溫克語沒有官方文字,牧區採用蒙古文字母[10],農區和林區沒有書寫形式,通用漢文。語言學研究資料與課本採用國際音標或自製的拉丁字母系統。蘇聯1930–1931年開始採用拉丁字母書寫埃文基語,1936–1937年又改為西里爾字母。
以下為中國境內書寫鄂溫克語的傳統蒙古文字母:
ᠠ | ᠡ | ᠢ ᠧ | ᠣ | ᠣ | ᠦ | ᠦ | ᠨ |
ᠩ | ᠪ | ᠫ | ᠾ | ᠬ ᠭ | ᠯ | ᠮ | ᠰ |
ᠱ | ᠲ | ᠳ | ᠴ | ᠵ | ᠶ | ᠷ | ᠸ |
ᠹ | ᠺ |
以及拉丁文字:
A a /ɐ/ |
B b /p/ |
C c /tsʰ/ |
D d /t/ |
E e /ə/ |
Ē ē /e/ |
F F /f/ |
G g /k/ |
Ḡ ḡ /ɣ/ |
H h /x/ |
I I /i/ |
J j /tʃ/ |
K k /kʰ/ |
L l /l/ |
M m /m/ |
N n /n/ |
Ng ng /ŋ/, /ˠ/ |
|
Ɵ ō /ɔ/ |
O o /ʊ/ |
P p /pʰ/ |
Q q /tʃʰ/ |
R r /r/ |
S s /s/ |
T t /tʰ/ |
||
U u /u/ |
V v /ɵ/ |
W w /w/ |
X x /ʃ/ |
Y y /j/ |
Z z /ts/ |
俄羅斯境內書寫埃文基語的西里爾文字母表如下:
А а /a/ |
А̄ а̄ /aː/ |
Б б /b/ |
В в /ꞵ/ |
Г г /ɡ/ |
Д д /d/, /dʒ/ |
Е е /e/ |
Е̄ е̄ /jeː/ |
Ё ё /jo/ |
Ж ж /ʒ/ |
З з /z/ |
И и /i/ |
Ӣ ӣ /iː/ |
Й й /j/ |
К к /k/ |
Л л /l/ |
М м /m/ |
Н н /n/, ɲ |
Ӈ ӈ /ŋ/ |
О о /o/ |
О̄ о̄ /oː/ |
П п /p/ |
Р р /r/ |
С с /s/ |
Т т /t/ |
У у /u/ |
Ӯ ӯ /uː/ |
Ф ф /f/ |
Х х /x/ |
Ц ц /ts/ |
Ч ч /tʃ/ |
Ш ш /ʃ/ |
Щ щ /ɕː/ |
ъ 硬音符號 |
ы /i/ |
ы̄ /iː/ |
ь 軟音符號 |
Э э /əː/ |
Ю ю /ju/ |
Ю̄ ю̄ /juː/ |
Я я /ja/ |
Я̄ я̄ /jaː/ |
Remove ads
注釋
Article 1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11]
Упкат
Upkat
илэл
ilel
ты̄нмукирди,
tyynmukirdi,
урэ̄лди
ureeldi
мэ̄нңи
meenŋi
са̄рича̄ди
saaričaadi
балдыдяра.
waldydjara.
Нуңартын
Nuŋartyn
дялитви,
djalitvi,
һалдяндыви
haldjandyvi
биси,
bisi,
мэмэгӣлвэр
memegiilver
аяралды̄дяна
ajaraldyydjana
тэдет
tedjet
о̄мамачитын.
oomamačityn.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腳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