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門日佔時期

金門歷史上從1937年10月26日日本出兵進攻金門開始,到1945年10月3日中華民國金門縣長葉維奏與軍隊登陸金門島的這段時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門日佔時期
Remove ads

金門日佔時期,又稱金門日據時期,民間稱日本手時期,主要是指1937年10月26日日本出兵進攻金門開始[1]:20,到1945年10月3日金門縣縣長葉維奏與國民革命軍登陸金門島為止的這段時間[1]:40

事实速览 金門金門, 地位 ...

在日軍佔領時期,日本在金門設置了「金門行政公署」作為管理機構,名義上直屬於廈門特別市,由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管轄,但受控於興亞院[1]:24。而金門的主要物產,特別是煙草食鹽鴉片等專賣事業的籌設與運銷體系,則受到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支配與管轄[1]:24

Remove ads

金門戰役

根據日本防衛研究所日語防衛研究所典藏的「戰前陸海軍檔案」中的「金門島攻略作戰」,日軍攻佔金門的目的是為了封鎖廈門,並取得進攻廈門的停泊基地[1]:21。日方負責這項軍事任務的是「南支部隊第二監視部隊」的中央部隊指揮官,投入的部隊則是中央部隊與妙高號重巡洋艦派來的海軍陸戰隊,另外前線指揮官由天龍號輕巡洋艦的艦長擔任[1]:21。而另一方面,當時金門島上有中華民國的廣東軍二連和保安隊二連,共4個連隊[1]:21

1937年10月20日,日本司令部與臺灣軍商議金門的攻擊行動[註 1][1]:21。10月24日金門島對外交通斷絕,往來金廈之間的金星輪停開,有日軍軍艦6、7艘停在金門城外,並企圖以小汽艇登陸,被同安渡頭壯丁隊擊退[2]:126[3][4]:43。此外為調查金門島附近的水路,天龍艦搭載的內火艇駛近金門後浦,金門沿岸守備用小銃向日軍射擊[1]:21。10月25日,日本「南支部隊第二監視部隊」中央部隊發布作戰命令,這日日軍飛機在金門上空盤旋偵查,金門縣長鄺漢避難到瓊林,另外據說已有廣東軍30多人逃走[1]:21[2]:126[3][4]:43

10月26日上5點起,日軍軍艦龍田號、松風號開始掩護射擊,6:30日本海軍陸戰隊從金門島西南海岸登陸,未遭遇抵抗[註 2][1]:21。陸戰隊在後浦執行掃蕩任務時,也未遭抵抗,但射殺了一名義勇軍[1]:21。另外有金門部分居民從瓊林、沙美往大磴、同安、廈門等地逃難[4]:44。10月27日,金門島全島大致底定,作戰本部挺進平林[1]:21

10月28日,日軍第一大隊掃蕩金門島東部,妙高中隊攻擊烈嶼,第五驅逐隊掩護對烈嶼的作戰[1]:21。10:55,日軍登陸烈嶼,春風和朝風陸戰隊砲擊白石頭砲臺守兵[1]:21。16:30春風陸戰隊回艦,20:30結束金門島跟烈嶼的掃蕩與佔領行動[1]:21。此外為了控制金門,此日日方成立了「後浦地方治安維持會」、「自警團」等組織[4]:44

10月29日,陸戰隊總部遷到後浦,在龍田砲術長指揮下,留下240名軍兵在金門島上守備,其餘回到所屬軍艦[1]:22。在此同時,因為不少金門人流亡到禾山馬巷等地,金門人黃肖巖等人在這一天於廈門設立了難民救濟會[4]:44

而在日軍控制金門後,臺灣軍方面策畫設立特務機構,相關人員在11月2日自基隆港出發[1]:22。但臺灣軍的策劃遭第三艦隊(出雲艦隊)司令官反對,而後臺灣軍向陸軍省要求調整策略,但海軍方面只同意設立臨時性機關,且要求臺灣軍不可再派人到金門[1]:22

Remove ads

反攻與抗日行動

1939年4月,福建南安成立了「復土救鄉團」,受福建省政府調查室節制,參與者多為金門人[1]:22、23[2]:127。4月23日中華民國國軍曾進攻官澳,日軍則由南支航空隊的山縣正鄉指揮官應戰,結果日軍掃盪了金門東北部殘存的國軍,日方8人死亡,中方30人死亡[1]:22

日軍撤離

1945年5月15日,因戰況對日本逐漸不利,金門島上的日軍強徵騾馬300多匹,並帶飼主300多人搬運輜重,用帆船到海澄麥坑登陸,之後往潮汕方向突圍[2]:129。被強徵的人馬沿途多有死亡,直到日本投降後,倖存者才陸續回到金門[2]:129。該年10月3日,金門縣縣長葉維奏在軍隊護送下登陸金門島,之後在10月10日舉行「本縣重光暨抗戰勝利暨國慶紀念大會」[1]:40

紀念

  • 西園抗日紀念碑:紀念西園事件的犧牲者,設立於1997年9月30日[4]:47
  • 日軍強徵金門馬伕殉難紀念碑:位於同安渡頭,是由石雕家張國根所雕刻,以金門當地產出的花崗岩雕成[5]。用以紀念1945年金門日軍離開金門時遭到強徵的人伕騾馬[5]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