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錫那羅亞州
墨西哥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錫那羅亞州(西班牙語:Sinaloa,西班牙語發音:[sinaˈloa] ⓘ,官方名稱「錫那羅亞自由主權州」)是墨西哥三十一個州之一,1830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下設20個市,首府兼最大城市為庫利亞坎。該州總面積約58,328平方公里,位於墨西哥西北部,其西北方面與索諾拉州接壤,北鄰奇瓦瓦州,東毗杜蘭戈州——兩州隔西馬德雷山脈相望;東南方面與納亞里特州連接,西面隔加利福尼亞灣與南下加利福尼亞州遙望。除州府外,該州的重要城市有馬薩特蘭和洛斯莫奇斯。因農業、漁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和畜牧業發達,錫那羅亞州常被譽為「墨西哥糧倉」,該州生產的糧食占全國消費量的40%。文化上以傳統音樂「錫那羅亞樂隊」或「鼓樂」聞名。體育方面,該州盛行一種名為烏拉馬的中美洲蹴球類運動。

Remove ads
名稱起源
錫那羅亞一詞起源及具體含義已不可考。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詞源解讀由19世紀末期庫利亞坎市最高法官埃烏斯塔基奧·布埃爾納提出[7],他認為sinaloa一詞融合了卡伊塔語中的兩個詞彙:sina(意為「火龍果」)和lobola(意為「圓的」);兩者結合成為sinalobola(意為「圓形火龍果」),並逐漸簡化為sinaloa。另一種說法來自帕布羅·利薩拉加,他認為該詞起源於墨西哥語cintli(意為「干玉米棒」)與ololoa(意為「堆積」),兩者相結合為「堆積干玉米棒的地方」。墨西哥國立理工學院的赫克托·R·奧萊亞則提出第三種解讀:將卡伊塔語sina與普雷佩查語方位詞ro及阿茲特克文字atl(意為「水」)結合,名為「水中的火龍果之地」[8]。
歷史

錫那羅亞州屬於中美洲的北部邊界,富埃爾特河以北的區域通常被稱為乾旱美洲,涵蓋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及乾旱地帶。在歐洲人殖民美洲之前,錫那羅亞地區大量存在着卡伊塔、塔韋、阿卡克塞、希希梅、托托拉梅斯、阿奇雷和格拉薩韋等原住民族群[9],他們雖存在語言差異,但仍保有某些共同的方言特徵。原住民對領土的劃分,更多是基於對自然的敬畏以及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這種劃分在入侵與征服時期得以延續,由此形成了名為奇亞梅特蘭、庫利亞坎和錫那羅亞的三個省份。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主要沿富埃爾特河岸展開,沿河流域成為他們主要的聚居地。西納羅亞的史前居民受制於當地的生態條件,其居所較為簡陋,並未像現今墨西哥中部高原地區建造城市,但能夠根據洪水變化遷徙。
1531年,努尼奧·德·古斯曼帶領約1萬人在庫利亞坎地區建立了西班牙及其盟友印第安人的殖民地。導致此後十年間,卡伊塔人因戰爭、天花及其他歐洲人帶來的疾病而遭受嚴重人口銳減[10]。西班牙人將錫那羅亞納入新加利西亞總督轄區。1564年,該地區又被重新劃分:庫利亞坎地區和科薩拉地區仍歸新加利西亞管轄,而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區則併入新成立的新比斯開省,這使得庫利亞坎成為新加利西亞的飛地。新比斯開省首府最初設於科帕拉附近的聖塞巴斯蒂安,後於1583年遷至杜蘭戈[11]。
自1599年起,耶穌會傳教士以現今錫那羅亞萊瓦地區為起點向外開展活動,1601年,耶穌會士向錫那羅亞州東部推進引發阿卡克塞人起兵反抗。而到1610年,西班牙勢力已延伸至錫那羅亞州北部邊界。西班牙人最終在西馬德雷山脈地區重新確立統治,並處決了48名阿卡克塞部落首領[12]。
墨西哥獨立戰爭後,錫那羅亞與索諾拉合併為西部州,但於1830年成為獨立的主權州[10]。波菲里奧時代以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執政為標誌,他於1877至1909年間多次非連續任期內掌權。墨西哥革命後,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改革鞏固了農業生產,使該州被譽為「墨西哥糧倉」[1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