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門羅縣 (佛羅里達州)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門羅縣(英語:Monroe County)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最南端的一個縣,主要由佛羅里達礁島群和位於大陸上的國家公園組成,縣治為基韋斯特。該縣以第五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的名字命名,於1823年7月3日從聖約翰斯縣分離而成立。門羅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13年,當時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龐塞·德萊昂航行經過該地區,在隨後的三個世紀裡,這片島嶼成為海盜和冒險家的避風港。許多英語移民從巴哈馬群島來到這裡定居,到1821年美國正式獲得佛羅里達領土時,基韋斯特已成為當時該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Remove ads
根據美國普查局2020年人口統計,共有人口82,874人[1],其中超過99.9%的人口居住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相較之下,該縣在佛羅里達大陸上的部分幾乎無人居住,根據2020年的人口數據,僅有17名居民生活在大陸地區。儘管如此,門羅縣的大陸部分面積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87%,主要被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和大柏樹國家保護區所覆蓋,其中大沼澤地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國際生物圈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
佛羅里達礁島群是門羅縣的核心地帶,這是一條由40多個主要島嶼組成的珊瑚礁群島,沿着1號美國國道向西南方向延伸約233英里。群島的起點是拉戈島,終點是基韋斯特,其中跨海公路全長112英里,連接了群島上的各個主要島嶼。群島的周邊水域被劃為佛羅里達礁島群國家海洋保護區,這是美國第二大海洋保護區,涵蓋2,900平方海里的海域,保護着這裡的紅樹林、珊瑚礁以及超過6,000種海洋生物。
門羅縣不僅以其壯觀的自然景觀聞名,還因其濃厚的加勒比風情而備受遊客青睞。基韋斯特是美國本土最南端的城市,以熱帶風情、水上活動和夜生活著稱,當地的街歷史城區則保留了獨特的海螺風格建築。此外,基韋斯特還是著名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曾居住的地方,他的故居如今已成為一座博物館,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Remove ads
歷史
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龐塞·德萊昂航行經過佛羅里達礁島群,並將其命名為殉道者群島(Los Martires),因為這些島嶼在遠處看起來像倒下的殉道者。對於接下來的三百多年,歐洲人只是這些島嶼的「遊客」,而非真正的定居者。當時的佛羅里達礁島群除了是少數印第安原住民的棲息地外,也是海員、漁民、伐木工、探險家和海盜的避難所,特別是那些因船隻失事而被迫滯留的人。然而,直到佛羅里達成為美國領土後,才有白人永久定居於此。雖然有一些散亂的歷史記錄提及新英格蘭人和巴哈馬人的早期定居活動,但在19世紀初之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有人在這裡建立長期定居點。
在歐洲列強的版圖爭奪中,佛羅里達一直是一個戰略要地。19世紀,西班牙對佛羅里達的控制逐漸削弱,最終在1819年的《亞當斯—奧尼斯條約》中,西班牙正式同意將佛羅里達割讓給美國,並由美國承擔500萬美元的西班牙債務。1821年2月2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宣布該條約生效,佛羅里達正式成為美國領土,歐洲列強對這片土地長達三百年的統治隨之結束。
Remove ads
美國接管佛羅里達後,總統門羅任命安德魯·傑克遜將軍為佛羅里達的首任軍事總督。他上任後,首先將佛羅里達劃分為兩個縣:聖約翰斯縣和埃斯坎比亞縣,其邊界大致與前西班牙殖民地的劃分相似。聖約翰斯縣起初的範圍極為龐大,包括整個佛羅里達半島,一直延伸至基韋斯特,西部邊界則以墨西哥灣和斯瓦尼河為界[2]。
在此期間,來自新澤西的商人約翰·西蒙頓(John W. Simonton)於1822年1月19日從胡安·巴勃羅·薩拉斯(Juan Pablo Salas)手中購得了基韋斯特島(Cayo Hueso)。薩拉斯曾在1815年因服役於西班牙政府而獲得這片土地的授予權。西蒙頓購島後,隨即吸納了三位合伙人:來自新澤西的約翰·懷特黑德(John Whitehead)、來自莫比爾的約翰·弗萊明(John Fleeming),以及後來入股的帕頓·格林(Pardon Greene)等人,共同開發基韋斯特。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在努力確立對佛羅里達礁島群的主權。1822年3月25日,美國海軍中校馬修·佩里率領鯊魚號戰艦抵達基韋斯特,並在島上插上美國國旗,正式宣布對該島的主權。佩里將該島命名為湯普森島(Thompson Island),以紀念時任美國海軍部長理查德·維金頓·湯普森,而港口則命名為羅傑斯港(Port Rogers),以紀念海軍准將約翰·羅傑斯。
1823年7月3日,佛羅里達領地的行政劃分進一步調整,將佛羅里達東南部從聖約翰斯縣分離出來,並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的名字命名為門羅縣,成為佛羅里達的第六個縣,基韋斯特成為縣治所在地。最初,門羅縣的範圍遠遠大於今天的縣界,包括如今的邁阿密-戴德縣(1836年分出)、李縣(1887年分出)、夏洛特縣(1921年分出)、科利爾縣(1923年分出)、布勞沃德縣(1915年分出)、亨德里縣(1923年分出),以及部分的棕櫚灘縣(1909年分出)、格雷茲縣(1921年分出)和馬丁縣(1925年分出)。當時,門羅縣唯一的真正定居點是基韋斯特,其他地區如門羅港(Port Monroe)、印第安礁(Indian Key)、新河(New River)、邁阿密亞(Miamiya)、佛羅里達角(Cape Florida)和夏洛特港(Port Charlotte)等地則只有零星的居民。門羅縣的首位領地代表是大衛·平克漢(David Pinkham),他被入選佛羅里達立法委員會。1845年佛羅里達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時,門羅縣派遣威廉·H·沃爾(William H. Wall)進入州參議院,並由理查德·布蘭特利(Richard Brantly)代表進入州眾議院[3]。
由於佛羅里達海域長期受到海盜威脅,美國國會決定由海軍負責保護商船安全。1823年2月1日,美國海軍派遣大衛·波特准將在基韋斯特設立海軍基地,執行反海盜任務。同時,海軍也將販運奴隸的船隻視作海盜船進行查緝。1825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沉船法案》(Federal Wrecking Act),規定所有在美國水域內打撈的財物必須被帶往指定的入境港口進行合法處置。1828年,基韋斯特正式建市並且被正式設立為入境港口,並設立海事法院,並成為佛羅里達領地南部司法區高級法院的所在地,成為整個地區沉船打撈產業的中心。基韋斯特的地位因此大大提升,吸引了大量沉船打撈者和商人。
1830年代,門羅縣共有三個選區:新河、印第安礁和基韋斯特[3]。1836年,印第安礁的雅各布·豪斯曼(Jacob Housman)與其他56名居民向佛羅里達州政府請願,要求設立一個新的縣。在佛羅里達州立法委員會門羅縣代表理查德·菲茨帕特里克(Richard Fitzpatrick)的支持下,該議案順利通過。1836年2月4日,原門羅縣的東部地區,即巴伊亞宏達礁以東至奧基喬比湖的土地被劃分為戴德縣,並以印第安礁為縣治。這一決定讓基韋斯特方面極為不滿,因為門羅縣不僅失去了近一半的領土,還失去了通往大陸的重要中途站——佛羅里達礁島群內的中群島和上群島。
1835年至1842年的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給門羅縣和戴德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戰爭期間,多個臨時軍事駐地遍布戴德縣和門羅縣,許多家庭逃往佛州南端的基韋斯特,以躲避印第安人的襲擊。儘管戰爭帶來了動盪,基韋斯特依舊是門羅縣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除了迅速發展的沉船打撈業外,海綿採集業也在1840年代的基韋斯特興起。這一產業的成功與來自巴哈馬的自由黑人移民密切相關。許多獲得自由的黑人擅長海洋作業,他們的到來為海綿採集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勞動力。由於他們對熟悉海洋環境並擁有優秀的潛水和採集技能,使基韋斯特迅速發展成為佛羅里達的海綿採集中心[3]。
1829年,基韋斯特設立了郵政局,1859年開設了公共圖書館,1870年建立了公立學校,標誌着城市的進一步發展。1830年,基韋斯特的人口僅有517人,但隨着貿易和沉船產業的繁榮,到185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2,645人,到了1890年已達到了18,080人。而在整個縣域範圍內,馬拉松、印第安礁和上佛羅里達礁島群等地也逐漸形成小型聚居地。
Remove ads
受1812年戰爭的影響,美國政府認為需要在沿海建立堅固的防禦工事,因此制定了一項在新奧爾良至緬因州之間修建50座堡壘的計劃。1845年,這一計劃延伸至門羅縣,催生了兩座龐大的磚石堡壘——位於乾龜群島的傑斐遜堡和基韋斯特近海的泰勒堡。這也是自海軍准將大衛·波特建造海軍補給站以來,聯邦政府在當地開展的首個重大工程項目[4]。由於工程浩大,傑斐遜堡和泰勒堡在南北戰爭爆發時仍未完工。
1861年1月10日,佛羅里達州宣布脫離聯邦,並於1月18日加入邦聯,而門羅縣本應跟隨其步伐。然而,由於聯邦軍在基韋斯特的駐軍規模龐大,局勢發生了意外變化。僅僅兩天後,聯邦軍詹姆斯·布蘭南上尉(James Brannan)在1861年1月13日趁夜色輕鬆占領基韋斯特,使其成為聯邦軍控制區的重要據點。這一戰略位置使基韋斯特成為聯邦軍在墨西哥灣及東部海域封鎖行動的核心。戰爭期間,聯邦軍在基韋斯特港口截獲並扣押了大約300艘邦聯軍的船隻。此外,基韋斯特還是傑斐遜堡的重要補給站,並修建了兩座馬特洛塔樓,以防禦可能的陸上攻擊,泰勒堡的建設也在戰時加速進行。儘管被聯邦軍占領的傑斐遜堡在整個戰爭期間從未開火,卻因另一個歷史事件而廣為人知——它曾是美國內戰期間的監獄。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遇刺案的同謀之一,醫生塞繆爾·馬德(Dr. Samuel Mudd)便被囚禁於此[4]。1869年,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赦免了他,使其得以重獲自由。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前夕,美國陸軍將傑斐遜堡移交給海軍,作為燃煤補給站使用。然而,由於戰爭持續時間較短,該設施很快在1901年停止運作。1906年,一場颶風嚴重破壞了堡壘,使其最終被廢棄。而泰勒堡則較為幸運,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如今,這兩座堡壘的遺蹟已被納入國家史跡名錄。
Remove ads
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許多城市被戰火摧毀,而基韋斯特卻因其戰略地位而得以繁榮,使其成為當時佛羅里達州最大的城市。相較之下,傑克遜維爾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直到1890年代不得不通過合併整個杜瓦爾縣,其人口才超過基韋斯特。在經濟方面,隨着蒸汽船的普及,風帆船的沉船事故大幅減少,加上燈塔的建設,傳統的打撈行業逐漸式微。與此同時,基韋斯特的一位著名打撈船長本·貝克(Ben Baker)在1866年開始在普蘭泰申礁和拉戈島種植菠蘿,並取得了成功。北方工業州對菠蘿的需求日益增長,使得菠蘿種植成為當地一項新興產業[4]。
186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宅地法》,居民只需繳納5美元的登記費,即可申請最多160英畝土地,吸引了基韋斯特當地居民前往附近各個島嶼進行開發,當時他們主要從事木炭生產、農業或小型貿易。1866年,連接古巴和美國的海底電纜通過基韋斯特接入美國本土,再延伸至邁爾斯堡附近的蓬塔拉薩,這兩個電纜中繼站當時都位於門羅縣。1887年5月2日,在邁爾斯堡牧場主的遊說下,將門羅縣西部分離,李縣正式成立,當時李縣的範圍包括今日的李縣、柯利爾縣和亨德里縣,門羅縣的領土再次縮小。
Remove ads
1905年,亨利·弗拉格勒正式宣布建設連接基韋斯特的鐵路延伸線。鐵路施工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的多個地點同時進行,而軌道的鋪設則從霍姆斯特德開始並向南延伸。在這條跨海鐵路全線完工之前,位於莫瑟海峽的騎士礁碼頭是該線路的臨時終點站。1908年,通往騎士礁碼頭的鐵路及客船服務投入服務。由於這條鐵路施工量巨大,鐵路工人需要像馬拉松般日以繼夜地工作,因此中群島的這片社區便被命名為馬拉松,這一名稱也由此沿用至今。鐵路建設的最大挑戰是七哩橋和巴伊亞宏達鐵路橋,1909年和1910年的兩場颶風加大了施工難度,但最終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克服重重困難,第一列火車於1912年1月22日抵達基韋斯特,這標誌着基韋斯特通過鋼軌與美國本土緊密相連。鐵路的建成大大改變了群島居民的生活方式,鐵路沿線的車站逐漸演變成新的社區,如久菲什、羅克港、塔弗尼爾、伊斯拉摩拉達、馬泰庫姆比、長礁、馬拉松、鴿子礁、西班牙港礁、大松礁、卡德喬礁、塔糖礁、博卡奇卡礁。雖然部分地名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但大部分仍然沿用至今[4]。此外,鐵路的通車使得每日郵政服務、冰塊供應等便利設施成為基韋斯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906年和1909年的颶風對門羅縣的菠蘿種植區造成了嚴重破壞,加上1909年的病害,菠蘿產量大幅下降。此外,鐵路公司對進口菠蘿設定了較低的運費,使得佛羅里達礁島群的菠蘿產業逐漸衰落。與此同時,下群島地區開始發展海綿產業。1910年,查爾斯和喬治·蔡斯(Charles & George Chase)兄弟在塔糖礁成立了佛羅里達礁島海綿與水果公司(The Florida Keys Sponge and Fruit Company)發展人工培育海綿。鐵路的便利使得該社區發展迅速,曾一度擁有約100名居民,但因非法採集者頻繁洗劫海綿養殖場。蔡斯兄弟的公司於1917年破產,資產被裡希特·珀基(Richter C. Perky)收購。當時珀基在群島內擁有大量土地,其中許多位於拉戈島並用於種植葡萄柚。然而,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跡是於1929年在塔糖礁建造一座50英尺高的蝙蝠塔,希望通過吸引蝙蝠來控制蚊蟲,然而蝙蝠並未如預期般棲息。珀基於1940年去世後,儘管無人維護,該蝙蝠塔仍然屹立數十年,直到2017年才被颶風艾爾瑪吹倒。
到了1920年代,農田的價值已遠不及房地產開發,鐵路相關行業和旅遊業逐漸成為新的經濟支柱。1925年,動工興建連接佛羅里達礁島群的公路,但1926年的颶風推遲了上群島(Upper Keys)段的完工。到1928年,卡德灣橋建成,使群島與大陸相連。與鐵路相比,公路為居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通方式,促進了日常服務業的發展,如公共交通、貨物配送、觀光旅遊等。此外,許多農民和漁民開始轉型為經營雜貨店、加油站、餐館、酒店等旅遊相關產業[4]。
1920年代初,基韋斯特和古巴之間便開始航空運輸,西印度水上航空率先使用水上飛機提供航班服務,而泛美航空於1927年正式進入市場,並在1934年開通基韋斯特至邁阿密的定期航班,標誌着群島進入航空交通時代。
Remove ads
1929年股市崩盤後,美國陷入了經濟大蕭條,基韋斯特的繁華面貌隨着遊客的減少和建築行業的萎縮而迅速消失。1932年,美國海軍暫停使用其在基韋斯特的基地。與此同時,香煙逐漸取代了當地傳統的雪茄產業。到1934年,基韋斯特11,600名市民中約有80%靠救濟生活。1934年7月1日,已經拖欠了數百萬債務的基韋斯特市政府正式宣布破產,並向佛羅里達州政府尋求援助。當時的佛羅里達州同樣陷入經濟困境,整個國家也在掙扎之中。面對這一局面,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聯邦緊急救濟署在佛羅里達州的負責人朱利葉斯·斯通(Julius F. Stone Jr.),決定利用基韋斯特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大力開發旅遊業來振興經濟,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可媲美百慕大的旅遊勝地,並在全國範圍內加以宣傳。到了1934年至1935年冬季的旅遊旺季,全國各地遊客開始湧入基韋斯特,據FERA統計數據顯示,該季度的遊客數量達四萬人,創歷史新高,酒店旅客增長86%、民宿旅客增長150%、餐廳客人增長84%[5]。
1935年9月2日的勞動節颶風是北美大陸有記錄以來最強的颶風,風暴摧毀了從普蘭泰申島到長礁之間的所有建築,40英里的鐵路僅剩混凝土橋梁,超過400名居民和在當地修建公路橋的一戰退伍軍人不幸遇難[6]。基韋斯特在剛剛開始復甦之際再次陷入半孤立狀態,由於鐵路被毀,中群島和下群島與其他地區隔絕,只能通過海路或飛機到達。颶風過後,當地政府和居民迅速投入災後重建工作。由於跨海鐵路損毀嚴重已無法被修復,僅剩下未受損的混凝土橋梁,因此,門羅縣政府收購了原鐵路的路權,對橋梁進行加寬並改造為公路橋以便車輛通行。在經過不懈努力後,全程雙向兩車道的跨海公路於1938年3月竣工。
就在礁島群進入公路時代之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逐漸逼近。戰爭爆發前夕,美國海軍開始擴建基韋斯特的軍事設施,以應對潛在的軍事需求。這一系列擴建計劃為礁島群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4]。戰爭爆發後軍方的後勤保障需求大幅增加,使得這個地區迎來了供水、電力和公路建設的黃金時期。這三項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支援了美軍基地的後勤能力,也大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1942年,礁島群水管輸水系統和農村電力網絡正式投入使用,同時,跨海公路經過截彎取直,在原來路線的基礎上縮短了17英里,基本確立了今日1號美國國道的路線。1940年代初,基韋斯特仍占據門羅縣90%的人口,但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在中群島和上群島定居。
Remove ads
1950年11月11日,門羅縣的選民做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決定——他們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建立蚊蟲防控區的提案。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已確認蚊是瘧疾等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但早期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排水工程。二戰後,為了根除在美國南部廣泛傳播的瘧疾,美國公共衛生當局開展廣泛使用殺蟲劑DDT、改善排水系統和清除蚊蟲滋生地的行動。1951年,門羅縣政府設立了專門的滅蚊機構,最初主要依靠卡車噴灑殺蟲劑,到1960年開始使用比奇18型飛機進行大規模空中噴灑滅蚊[4]。
在經濟發展方面,二戰結束後美國進入了汽車消費和長途旅行的黃金時期,基韋斯特作為知名旅遊勝地,門羅縣汽車旅館數量激增,甚至促使政府出台相關監管法規。佛羅里達礁島群上的醫療資源、公共服務等各項生活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教堂等社區設施也在這一時期陸續建立。1950年,南方貝爾電話公司在馬拉松、馬特庫姆比和拉戈島安裝了撥號電話系統,每位用戶的電話號碼為四位數。1953 年,基韋斯特市政府將邁查姆機場的所有權移交給門羅縣,米查姆機場更名為基韋斯特國際機場,並於1956年修建了一條600英尺的鋪砌跑道。1958年,門羅縣政府在普蘭泰申礁建立了一座警察局,從此上群島居民在緊急情況下無需再向公路巡警或基韋斯特警察局求助。1968年,國家航空首次使用波音727-100客機執飛基韋斯特到邁阿密的航班。
在環境保護方面,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經多年籌備於1947年正式對外開放,並獲得了門羅縣1,076,552英畝的土地。原計劃該公園範圍會延伸至拉戈島並進入大西洋,但考慮到拉戈島對當地交通的重要性,因此門羅縣政府十分反對這一方案,最終門羅縣成功爭取將拉戈島從國家公園的規劃中剔除,因此如今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的東部邊界位於拉戈島以西幾英里處。195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在佛羅里達州建立國家礁鹿保護區來保護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礁鹿和其他野生動物的H.R.1058號法案[7]。該保護區位於下群島的大松礁和無名礁,保護區內的棲息地包括松樹岩地森林、熱帶硬木丘陵、淡水濕地、鹽沼濕地和紅樹林。
1982年4月18日,美國邊境巡邏隊在佛羅里達城南部設立檢查站,檢查非法移民和毒品。這一舉措導致交通堵塞,嚴重影響了基韋斯特的旅遊業。作為回應,基韋斯特於1982年4月23日宣布成立「海螺共和國」,象徵性地「脫離」美國,吸引了廣泛關注。儘管事件更多是出於宣傳目的,但其背後反映了當地對於政府干預的不滿。
地理
門羅縣位於佛羅里達州最南端,總面積達3,738平方英里(9,680平方公里),是佛州面積最大的縣。其中,陸地面積為983平方英里(2,55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6.3%,而其餘73.7%(2,754平方英里或7,130平方公里)為水域[8]。門羅縣主要由佛羅里達礁島群組成,超過99.9%的人口都居住在這一島鏈上。
門羅縣縣域有三分之二被當地居民稱為門羅大陸(Mainland Monroe),但其大部分屬於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幾乎無人居住。剩餘的部分則位於該縣東北部的大柏樹國家保護區,這裡同樣人煙稀少。根據2021年美國社區調查的數據,這片區域雖然占據了全縣87.4%的陸地面積(859.6平方英里),但僅有18名居民,占全縣人口的0.022%。 儘管門羅大陸基本無人居住,但仍有一些標註在地圖上的地方,如弗拉明戈(Flamingo)、派恩克雷斯特(Pinecrest)和小徑城(Trail City)。其中,弗拉明戈位於大陸南端,是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的南端入口,這裡設有弗拉明戈旅館、弗拉明戈護林站、遊客中心和碼頭等設施。派恩克雷斯特位於縣境北部的大柏樹國家保護區內,坐落在環路公路(Loop Road)旁,這條道路是41號美國國道的一部分;小徑城則位於派恩克雷斯特以西4英里(6公里)處,這兩個都是環路公路沿線的鬼鎮。
門羅縣的島嶼部分與佛羅里達大陸之間隔着佛羅里達灣,該海域屬於大沼澤地國家公園,點綴着無數小島。門羅縣的經濟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基韋斯特和拉戈島等主要島嶼,它們也是基韋斯特-拉戈島小都市統計區(Key West-Key Largo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的核心城市。該統計區最初於2003年定義為基韋斯特-馬拉松小都市統計區(Key West-Marathon, Florida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後於2006年改為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小都市統計區(Key West, Florida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並在2023年更名為現名[9][10] 。此外,這一統計區還屬於更大的邁阿密-聖盧西港-勞德代爾堡聯合統計區(Miami-Port Saint Lucie-Fort Lauderdale 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的一部分,與南佛羅里達其他重要城市有着密切的經濟聯繫。
Remove ads
門羅縣的5個建制地區包括4個城市(Cities)和1個村莊(Village)。雖然這些區域名稱有所不同,但根據佛羅里達州的法律,城市、鎮和村莊在法律地位上沒有區別。每個建制地區都有獨立的議會-經理制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市政經理、民選議會和市長,市政府監督自己的市政預算,負責提供各自的城市服務,例如建築許可審批、執法和區域規劃等。以下是門羅縣的5個建制地區:
門羅縣有八個普查規定居民點,這是受當地認可並通過名稱標識的非建制社區。這些地區在統計上被劃分出來,便於收集和分析人口數據,但並不具有獨立的市政政府。以下是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指定的人口普查規定居民點:
除上述的普查規定居民點,門羅縣還有多個幾乎無固定居民的非建制地區:
人口
截至2022年,門羅縣的人口總數為81,708人,相比2010年的73,226人,增長了11.6%[18]。然而,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該縣人口略微下降,從82,244人減少至82,044人,降幅為0.243%。在種族和族裔構成方面,非拉丁裔白人仍然是門羅縣人口最多的群體,2022年總數為52,216人。然而,相比2010年,該群體在縣總人口中的占比已從71.1%下降至63.9%,減少了7.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拉丁裔人口增長最快,從2010年的15,275人增加到2022年的21,484人,增幅達到5.4個百分點,使其占總人口的26.3%。非裔和亞裔人口分別為5,070人和783人,分別占總人口的6.18%和0.954%[18]。
在人口年齡分布方面,門羅縣居民的中位年齡已上升至48.3歲,反映出人口老齡化趨勢。65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增長最為顯著,從2010年的17.2%增加到2022年的24.3%,增長幅度達到57.8%。相比之下,35至49歲年齡段的人口下降最為明顯,在2010年至2022年間減少了4.4%。此外,0至4歲兒童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從2010年的4.4%減少到2022年的4.2%[18]。
截至 2022 年,門羅縣有19.7%的居民(16.2萬人)在美國境外出生,高於全國13.6%的平均水平。此外,門羅縣的公民比例較高,92.1%的人口為美國公民[19]。
政治
門羅縣由縣委員會(Board of County Commissioners, BOCC)負責管理。縣委員會由五名委員組成,每位委員分別居住在不同的選區,並共同承擔立法和行政職責。委員會負責制定公共政策、徵收稅款,並為超過25個縣政府部門的項目、計劃和運作提供資金支持。由縣委員會任命的縣行政官(County Administrator)負責執行委員會的政策和決策,確保縣政府的有效運作。根據佛羅里達州憲法,每個縣的管理機構都應由五名縣委員組成,委員的任期為四年,並採取交錯選舉制度,確保政府運作的穩定性。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後,縣委員會需根據人口分布將縣劃分為儘可能均等的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委員代表全縣選民[20]。縣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審查並通過縣預算、徵收稅款、撥款用於縣政府運作、批准基礎設施建設債券、管理縣屬財產,並通過縣行政官監督各個政府部門的運作。此外,縣委員會還負責任命特別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並向公眾提出新條例,經過聽證會後決定是否將其納入縣法規體系[20]。
除了縣委員會,門羅縣的選民還直接選舉五位獨立的官員,這些官員在縣政府中起到制衡作用。這五個職位分別是書記兼主計長(Clerk & Comptroller)、財產評估官(Property Appraiser)、治安官(Sheriff)、選舉監督官(Supervisor of Elections)和稅務官(Tax Collector)。佛羅里達州憲法規定,這些官員必須獨立於縣委員會,以確保財政管理和執法工作的公正性。例如,縣委員會決定如何使用稅款,但負責支付賬單的是書記兼主計長;縣委員會無法直接決定財產稅評估,而是由財產評估官獨立負責。警長負責維護治安,選舉監督官確保選舉的公正性,而稅務官則負責稅款的徵收和管理。這種分權機制確保了縣政府的透明度和權力的合理分配,維護了公平和公正的治理體系[21]。
與美國南部大部分地區相似,門羅縣在20世紀的前三分之二時間裡一直是堅定支持民主黨的地區,即使是在全國選舉中失利的民主黨候選人,如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和約翰·威廉·戴維斯,也能在當地獲得支持。在1964年總統選舉門羅縣堅定支持林登·約翰遜,並在1968年總統選舉中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成為當年佛羅里達州僅有的三個支持漢弗萊的縣之一。然而,與典型的南方民主黨人不同,門羅縣的選民在社會議題上更加自由派,尤其是在民權運動和後來的同性戀權利問題上。
從1970年代開始,門羅縣在總統選舉中逐漸演變為一個搖擺縣,兩黨競爭激烈。在1972年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在連任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門羅縣,成為自1888年以來首位在該縣獲勝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並贏得超過70%的選票。儘管民主黨從1992年至2012年仍然連續贏得該縣,但勝選優勢往往極為微弱,例如2004年和2012年的勝率均不足0.5%。2008年,貝拉克·奧巴馬成為自1988年老布什在全國壓倒性勝利以來,首位在門羅縣贏得過半數選票(51.7%)的總統候選人。然而,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唐納德·特朗普成為近30年來首位贏得門羅縣的共和黨人,且他的勝選優勢比2008年奧巴馬的勝率更大。在2020年總統選舉,他在該縣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而在2024年總統選舉,他的勝率更是達到了兩位數的領先。
門羅縣的政治生態受地理因素影響較大,不同地區的投票傾向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基韋斯特長期以來是民主黨的鐵票倉,而相鄰的斯托克島屬於搖擺地區,其政治立場因選舉而有所波動。而在群島的其他地區,共和黨一直占據優勢,選民傾向於支持保守派候選人。此外,在基韋斯特內部,西部地區比東部更加傾向於民主黨。
門羅縣也是佛羅里達州LGBT群體的重要聚集地,尤其是基韋斯特。受該社區的影響,門羅縣是佛羅里達州唯一反對2008年佛羅里達州第二修正案(該修正案禁止同性婚姻和民事結合)的縣,然而該修正案在全州範圍內最終以60%的支持率獲得通過。此外,在2014年7月17日,門羅縣法院法官裁定佛羅里達州對同性婚姻的禁令違憲,並命令縣法院書記從7月22日起開始發放同性婚姻證書,使門羅縣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經濟

門羅縣的經濟以旅遊業、建築業、零售業和商業漁業為核心。截至2022年,該縣共有42,200名就業人口,其中住宿與餐飲服務業(7,122人)、建築業(4,415人)和零售業(3,820人)是僱傭人數最多的行業。
門羅縣,尤其是基韋斯特,高度依賴旅遊業,遊客為當地居民、企業和政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8年,遊客在基韋斯特的總消費額達到12億美元,並間接帶動了總計16億美元的商業銷售額。旅遊業支撐了當地12,800個直接和間接就業職位,並為政府創造了近2億美元的稅收,其中1.1億美元歸屬於州和地方政府。在所有遊客中,乘坐遊輪旅客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2018年,基韋斯特接待了超過300萬名遊客,其中100萬人通過遊輪到訪。儘管遊輪遊客不會在酒店住宿方面消費,但他們在餐飲、零售和娛樂等行業的消費比例更高。遊輪遊客貢獻了約12%的直接旅遊消費。2019年,遊輪遊客的消費為政府帶來了2,100萬美元的稅收收入,此外,遊輪公司還向基韋斯特支付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港口停泊費及其他相關費用。
除了旅遊業,商業漁業也是門羅縣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占據當地經濟總收入或就業的5%至8%。門羅縣位於佛羅里達礁島群國家海洋保護區,這裡擁有美國本土唯一的活珊瑚礁,以及西半球面積最大的海草床,孕育了豐富的魚類、動物和植物資源。基於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佛羅里達礁島群擁有全佛羅里達州最重要的商業漁港,在整個墨西哥灣地區排名第四,在全美排名第十七。此外,休閒漁業也是當地的重要經濟產業,在2018年估值超過8.1億美元,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釣魚和海上活動。
交通

門羅縣的交通以跨海公路為核心,該公路是1號美國國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連接佛羅里達礁島群各個島嶼以及通往佛羅里達大陸的唯一陸路通道。這條現代化的公路全長113英里(約182公里),從拉戈島延伸至基韋斯特,途中跨越了42座連接大西洋、佛羅里達灣及墨西哥灣的橋梁。由於其獨特的工程設計和壯觀的景色,跨海公路在2009年被聯邦公路管理局授予「全美風景道路」(All-American Road)稱號,成為佛羅里達州唯一獲此殊榮的公路,也是全美僅有的30條此類公路之一。
門羅縣的公共交通由邁阿密-戴德運輸(Miami-Dade Transit)、基韋斯特運輸(Key West Transit)以及按需出行短途交通接駁服務Freebee提供。其中,邁阿密-戴德運輸經營兩條通往門羅縣的巴士路線。301線戴德-門羅特快(Dade-Monroe Express)從邁阿密出發,經由佛羅里達城前往門羅縣的拉戈島、塔弗尼爾、伊斯拉莫拉達和馬拉松。302線卡德灣特快則從佛羅里達城市政廳出發,途經1號國道和卡德灣路,最終抵達北拉戈島的海洋礁石遊艇俱樂部(僅限俱樂部員工進入)。
基韋斯特的巴士服務由基韋斯特運輸部運營,覆蓋基韋斯特、斯托克島、下群島及馬拉松。其中,下群島接駁巴士(Lower Keys Shuttle)提供往返基韋斯特與馬拉松的公共交通服務,車隊由20輛無障礙巴士組成,每輛可容納24至32名乘客。此外,從2024年7月15日起,基韋斯特還推出由Freebee公司運營、名為「海螺連接」(Conch Connect)的按需出行服務,該服務覆蓋基韋斯特及斯托克島,採用特斯拉電動車提供接駁服務,運營時間為每日5:00至21:00,單程票價2美元,可通過Freebee手機應用程序支付,便利當地居民和遊客的短途出行需求。
門羅縣擁有基韋斯特國際機場(IATA代碼:EYW)和佛羅里達礁島群馬拉松國際機場(MTH)兩座公用機場。基韋斯特國際機場是門羅縣主要的商業航空樞紐,2018年共接待旅客約87萬人次,由達美航空、聯合航空、美國航空及銀色航空等航空公司提供服務。該機場提供前往多個城市的直飛航班,包括亞特蘭大、紐瓦克、芝加哥、夏洛特、達拉斯、華盛頓特區、勞德代爾堡、奧蘭多、坦帕和邁阿密等地。佛羅里達礁島群馬拉松國際機場主要用於通用航空,提供緊急救援、商務飛行以及地面交通服務,主要服務於中部群島地區的居民和企業。
教育
門羅縣學區負責整個縣的公立教育體系,並擁有24所學校,為從學前班(Pre-K)到12年級的學生提供教育服務,同時也提供成人教育課程。該學區的行政辦公室位於基韋斯特,學校分布在從拉戈島到基韋斯特的整個佛羅里達礁島群,確保各個島嶼的居民都能獲得教育資源。根據佛羅里達州教育部數據,在2022至2023年度學年,門羅縣學區的學生總數達到8,929人[22][23]。門羅縣學區的學生群體當中,白人學生占比最高達42.7%,其次是拉丁裔占40.3%,非裔學生占12%,亞裔及太平洋島民占1.1%,美洲原住民和夏威夷原住民各占0.1%,此外還有3.7%的學生為多種族背景。門羅縣的高等教育主要由佛羅里達礁島群學院提供,該學院的主校區位於基韋斯特,在馬拉松和拉戈島設有兩個分校區。
文娛設施
- 歐杜邦故居及熱帶花園(Audubon House and Tropical Gardens)
- 佛羅里達群島生態探索中心(Florida Keys Eco-Discovery Center)
- 潛水歷史博物館(History of Diving Museum)
- 歐內斯特·海明威故居(Ernest Hemingway House)
- 馬泰羅畫廊-基韋斯特藝術與歷史博物館(Martello Gallery-Key West Art and Historical Museum)
- 梅爾·費舍爾海事遺產博物館(Mel Fisher Maritime Heritage Museum)
- 聖卡洛斯學院(San Carlos Institute)
- 基韋斯特沉船博物館(Key West Shipwreck Museum)
- 哈里·S·杜魯門小白宮(Harry S. Truman Little White House)
- 巴伊亞宏達礁州立公園(Bahia Honda Key State Park)
- 科里哈莫克州立公園(Curry Hammock State Park)
- 達格尼·約翰遜基拉戈欖樹沼澤州立植物公園(Dagny Johnson Key Largo Hammock Botanical State Park)
- 干龜島國家公園(Dry Tortugas National Park)
-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 印第安礁州立歷史公園(Indian Key Historic State Park)
- 利格努姆維泰礁州立植物公園(Lignumvitae Key Botanical State Park)
- 長礁州立公園(Long Key State Park)
- 約翰·彭尼坎普珊瑚礁州立公園(John Pennekamp Coral Reef State Park)
- 聖佩德羅水下考古保護區州立公園(San Pedro Underwater Archaeological Preserve State Park)
- 溫德利礁化石州立地質公園(Windley Key Fossil Reef Geological State Park)
- 基韋斯特蝴蝶與自然溫室(Key West Butterfly and Nature Conservatory)
- 基韋斯特熱帶森林與植物園(Key West Tropical Forest & Botanical Garden)
- 基韋斯特水族館(Key West Aquarium)
- 扎卡里·泰勒堡州立公園(Fort Zachary Taylor State Park)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