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防禦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防禦素(defensins)又稱防禦肽,是富含半胱氨酸的陽離子小分子蛋白質,存在於多種細胞生命體中,包括脊椎動物[1]和無脊椎動物[2]、植物[3][4]和真菌[5]。它們是宿主抗微生物肽,其成員具有直接抗微生物劑活性、免疫訊號傳導活性或兩者兼而有之。它們對細菌、真菌以及許多有包膜和無包膜病毒具有不同的活性。它們通常長度為18-45個氨基酸,具有三個或四個高度保守的二硫鍵。

在動物中,它們是由先天免疫系統的細胞和上皮細胞產生,而在植物和真菌中,它們由多種組織產生。一個生物體通常會產生多種不同的防禦素,其中一些儲存在細胞內(例如,儲存在嗜中性球中以殺死被吞噬的細菌),有些則分泌到細胞外培養基中。對於那些直接殺死微生物的防禦素,其作用機制多種多樣,從破壞微生物細胞膜到干擾代謝。
防禦素有很強的抗細菌,真菌和具外套膜病毒作用。免疫系統的細胞含有這些肽協助殺死被吞噬的細菌,防禦素存於嗜中性粒細胞和幾乎所有的上皮細胞。大部分防禦素的功能是一電子吸引力穿透微生物細胞膜,一旦嵌入,造成有胞膜不完整而至胞漿外溢。
Remove ads
類別
- 防禦素-α1
- 防禦素-α1α3
- 防禦素-α3
- 防禦素-α4
- 防禦素-α5
- 防禦素-α6;
- β-防禦素:分布最廣泛.是由多種白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的.舉例來說,他們可以發現在舌,皮膚,角膜,唾液腺,腎臟,食道和呼吸道.
- 防禦素-β1
- 防禦素-β4
- 防禦素-β103A
- 防禦素-β103B
- 防禦素-β107A
- 防禦素-β107B
- 防禦素-β110
- 防禦素-β133
- θ-防禦素:少見。目前為止,只在恆河猴的白細胞發現有θ-防禦素。
- 防禦素-θ1
功能
直接殺死病原體 趨化吸引iDC,誘導其成熟,參與抗原呈遞的過程 對細胞因子起調節作用
在人類母乳中,防禦素在新生兒免疫中發揮核心作用[6]。
人類基因組含有θ-防禦素基因,但它們的終止密碼子提前缺失,阻礙了其表現。一種人工合成的人類θ-防禦素[7],即逆轉錄環素,是透過「修復」該假基因而產生的,已被證明能夠有效對抗HIV[8]和其他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它們主要透過阻止這些病毒進入目標細胞發揮作用。
應用
目前,抗生素抗藥性的廣泛蔓延需要研發新的抗菌藥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防禦素(以及一般的抗菌肽)備受關注。研究表明,防禦素對多種病原體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 [9] 此外,防禦素還可以增強常規抗生素的療效。 [9]
防禦素模擬物,也稱為宿主防禦肽(host defense peptides,HDPs)模擬物,是完全合成的非肽類小分子結構,其結構和活性與防禦素相似。 [10] 類似分子,例如布里拉西丁 (brilacidin),正在被開發用於抗生素[11]、口腔黏膜炎的抗炎藥物[12][13] 和抗真菌藥,尤其是針對念珠菌病的抗真菌藥物[14][15][16]。
參閱
- 抗微生物肽 - 防禦素所屬的宿主防禦肽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