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布雷希特·韋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布雷希特·韦伯
Remove ads

阿爾布雷希特·韋伯(德語:Albrecht Weber德語發音:[ˈalbʁɛçt ˈveːbɐ][1][2],1825年2月17日—1901年11月30日)是德國印度學家,歷史學家[3]。知名於對《吠陀》的研究。

事实速览 阿爾布雷希特·韋伯, 出生 ...

他最知名的一句話是,「佛教從一開始就在伸張人的普世權利,它超出了種族的局限,成為一種最古老的普世宗教」。[4]

生平

出生於弗羅茨瓦夫,父親是政治經濟學教授。先後在家鄉、波恩柏林學習。1842年開始研究梵語語言文學。1845年以一篇關於《夜柔吠陀》的論文獲得弗羅茨瓦夫大學博士學位[5]

1846年訪問英格蘭法國講學。1848年回到柏林後,成為柏林大學無俸講師,1856年成為梵語及印度歷史文學准教授。1857年8月24日成為普魯士科學院正式院士[6]。1867年成為正教授。

1901年在柏林逝世[7]

Thumb
位於柏林新克爾恩的墓地

著作

主要研究吠陀學,確立了梵文文學、語言學文獻學方法論。在任教期間,他動員優秀門生,共同校訂、翻譯、出版《白夜柔吠陀》、《黑夜柔吠陀》。他被時人尊為德國印度學的中心實力派。[8]

更多信息 年份, 出版地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