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瓦洛斯小丘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瓦洛斯小丘群
Remove ads

阿瓦洛斯小丘群拉丁語Abalos Colles)是火星北極高原特紐依斯峭壁基底單元的地層片段[1][2],位於特紐依斯峭壁南面和埃斯科里亞爾隕擊坑西側之間[3][4],它包含有16座小丘崗[4]。阿瓦洛斯小丘群是火星北極附近已命名特徵之一,其名稱源自北緯72度、西經70度的一處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後者得名於歐洲北海黑爾戈蘭群島的一座消失的古島嶼[5],2003年得到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認可[5]

Thumb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圖局部,顯示了特紐依斯峭壁附近北極高原上阿瓦洛斯小丘群的位置,還顯示了阿瓦洛斯桌山、阿瓦洛斯葉狀陡坡和特紐依斯桌山。

阿瓦洛斯丘群分布區域為北緯74.81度至北緯78.78度、東經284.54度到東經293.39度(西經66.61度–西經75.46度).[5],其中心位於北緯71.65度,西經76.83度處,直徑範圍235.83公里[5]。阿瓦洛斯丘群的丘崗外觀不規則,呈稜角或圓錐狀[3]。圓錐丘群的頂部有的坑窪[3],有的平坦[6]。它們的高度從不足100米到700米以下不等,頂部直徑在20公里範圍內[3]阿瓦洛斯沙丘群場的最北端邊界位於將阿瓦洛斯丘群與北極主冰蓋隔開的西南溝壑中,從那裡沙丘場向西南延伸,一直抵達北方大平原低地[2][4][7]

Remove ads

形成

阿瓦洛斯小丘群地層顯示出與特紐依斯峭壁基底單元相似的特徵,它被認為是一塊更大、連續的古北極基底單元的殘餘物。阿瓦洛斯丘群地層被認為是特紐依斯峭壁基底單元被大規模侵蝕的結果[1][8]。可能的侵蝕機制包括隕石坑撞擊產生的噴射物,覆蓋並保護了古老的基底單元[1]

頂部平坦或有坑窪的圓錐丘可能是由撞擊坑頂部的累積層所形成,依據不同原始撞擊坑的大小,這些累積層隨後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1] 。在北極峽谷南部邊界,一系列頂部平坦、坑窪或帶有隕坑的阿瓦洛斯丘群山丘都顯示出與玄武岩成因的冰島盾狀小火山相似的形態特徵[8]。根據這兩顆行星的拓撲結構差異進行調整後,地球火山和火星火山都有相似的邊坡和體積直徑比,後者被定義為「火山生產率指數」[8]

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圖像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