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零日攻擊 (電視劇)

2025年臺灣電視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零日攻擊 (電視劇)
Remove ads

零日攻擊》(英語:Zero Day Attack)是2025年播出的台灣詩選電視劇,故事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民國臺灣)採取軍事行動為假想前提,探討台海戰爭時,台灣社會可能面臨的狀況。該劇由高橋一生連俞涵杜汶澤等人擔任主演。[2][3]

事实速览 零日攻擊 Zero Day Attack, 類型 ...
Remove ads

劇情大綱

在某次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現任總統準備將總統職務移交給繼任者。就職日臨近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一艘運-8反潛機在台灣東南海域被擊落以及需要搜索與救援為由(此事故被暗示為內部秘密破壞行動的一部分,屬於假旗行動,該飛機唯一的倖存者由鄰近的中華民國海軍艦艇救起)[4],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進而發動解放軍登島作戰。[5]封鎖導致台灣對外航運完全中斷、發生股災和銀行擠兌事件。美國與日本提高軍事戒備,國軍為應對解放軍隨時可能發動的軍事行動而展開全民動員,外國政府也開始從台灣撤僑[6]

全方位的軍事行動隨後展開,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利用親中媒體散播虛假信息,以削弱台灣民眾的士氣。中國大陸駭客破解台灣本地的廣播媒體,發布影片要求台灣人向解放軍投降;其也透過AI生成的台灣總統深偽影片,宣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戰。中國大陸滲透者與當地合作者大規模釋放監獄囚犯,第五縱隊幫派成員組成的武裝勢力開始封鎖道路。在這場混亂中,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金門登陸。

Remove ads

製作

製作團隊

開發

該劇是台灣首部以台海戰爭為主題拍攝的劇集,自2022年12月進入籌備作業[8],靈感來自於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9]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演習,該演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2022年南西·裴洛西訪問台灣的抗議[10]。該劇獲文化部匯聚台流文化黑潮計畫補助7131萬新台幣,亦獲國發基金投資4170萬新台幣[11][12][13],由零日文創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由文化內容策進院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高雄人曹興誠投資,鄭心媚[註 1]擔任製作人編劇統籌,林仕肯擔任總製片人,其導演包括羅景壬、吳季恩、林志儒、趙暄、劉易及蘇奕瑄等人。拍攝亦獲國軍全力協助。[14]

構想

《零日攻擊》的創作靈感來自製作人鄭心媚。根據鄭心媚表示,其構想起始於一位媒體高層對臺灣部分媒體編輯室可能受到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影響的說法,進而發展出以「紅色滲透」為主題的劇本構想。最初完成的作品為《紅手指》,雖成功與製作公司洽談合作,但最終未能付諸拍攝,促使鄭決定親自擔任製作人以確保作品推進,並最終退出《紅手指》團隊。[15]此後,鄭於2023年初完成新劇本大綱,並啟動募資與導演邀約作業。[16]

2023年2月,鄭心媚經友人介紹結識林錦昌,雙方洽談後決定合作製作本劇。[17]鄭原先設定的故事背景為臺灣已戰敗並遭中國統一,內容聚焦於民眾回顧失去家園的過程。然而,該設定被部分潛在閱聽者認為情境過於沉重。林錦昌加入團隊後,建議將劇情背景調整為「戰爭爆發前夕的臺灣社會」。該建議來自其2008年擔任國安會副秘書長期間,參與模擬侵略情境的兵推經驗。[18]此調整旨在提升劇情的可近性與開展空間。[16]劇名《零日攻擊》取自資安術語「零日攻擊」(Zero-day attack),意指軟體在漏洞尚未修補前即遭駭客利用。劇組借用此概念,象徵劇中虛構世界觀突發危機的情境。[16]

戰爭會把人逼到一個可怕的情境,而戲劇就是在探討極端的狀態下,人類會做出哪些失去理智的抉擇。
——鄭心媚[19]

劇情構思亦受到烏俄戰爭與《香港國安法》等國際局勢影響。鄭心媚表示,劇組希望透過本劇探索臺海議題在影視作品中的呈現。由於題材具有敏感性,募資初期進展緩慢,部分投資人對於相關風險有所顧慮。最終由企業家曹興誠率先投入新台幣2,000萬元,推動專案進展。劇組其後亦自籌同額資金,合計4,000萬元作為前期製作經費,用於完成17分鐘的前導片、簽約國際演員及組建團隊等前置作業。總製作預算約為2.3億元,資金來源包括文化內容策進院投資、文化部補助,以及部分科技產業與民間企業支持。[19]製作期間,外界曾有關於劇情是否存在「引戰」傾向的討論。鄭心媚則回應稱,本劇目的在於呈現局勢的潛在發展,並探討在極端情境下人性的抉擇與反應。她亦以美國影集《指定倖存者》為例,強調戲劇應被視為情境模擬,而非現實煽動,意在促使觀眾思考如何避免衝突與戰爭。[19]

在參考資料方面,劇組借鑑多部學術著作,包括何清漣的《紅色滲透》、吳介民主編的《吊燈裡的巨蟒》等;在影像風格上則參考美國影集《紙牌屋》與《黑鏡》等政治與科技驚悚類型作品。[16] 全劇共10集,採用共享世界觀,部分角色與情節在不同集數中相互關聯。[20] 羅景壬指出,該劇自籌備初期即由多位創作者、導演與編劇共同參與討論,某種程度也揭示單元劇形式最為合適,這樣的合作模式也得以藉此加速影集製作進程。[21]

導演洪伯豪則指出,臺灣過去較少製作涉及政治與軍事題材的電視劇,為求劇情準確與具體,劇組除邀請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兼立法委員沈伯洋、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等人擔任顧問提供實務經驗,也訪談多位公職人員,包括立法委員林靜儀,深入了解女性從政過程與相關經驗。[16][18]

Remove ads

蛇仔、ON AIR、MIND FUCK

第二集〈蛇仔〉由吳季恩執導。吳表示,該集構思最初採取與戰略攻防相反的方向,從動盪時期的青少年視角切入。他與編劇先行確立故事,再將影集背景融入情節,此作法受到其以往參與青少年題材長片經驗的影響。部分情節則參考韓國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22] 鄭心媚指出,劇中靈感部分源自田野調查。團隊曾以兩岸可能發生戰爭的情境進行訪談,部分受訪年輕人認為戰爭可能帶來「重新洗牌」與階級流動。鄭將此心態聯想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例子,並認為在社會結構受限的情況下,群體容易受到能提供希望與歸屬感的組織吸引。她強調角色塑造的目的在於理解處境,而非批判,並認為社群媒體中的標籤化與二分化評價,容易忽略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性。[23]

第三集〈ON AIR〉以「媒體諜報」為主題[24]。導演蘇奕瑄表示,該集嘗試跳脫文藝片形式,並關注臺灣社會中思辨教育不足的議題。在田野調查中,蘇注意中國富商郭文貴於《美國之音》接受訪問時,直播過程被中途中斷一事,引發外界對媒體高層可能受干預的質疑,此事成為故事靈感之一。劇情同時涉及科技相關元素,包括電子晶片網路攻擊與網路中斷。創作期間適逢馬祖海底電纜斷裂事件[25],亦影響到劇本設定。該集拍攝了兩種結局,其一為角色夏宇珊與藤原偉對視,另一則由夏宇珊對著鏡頭說出台詞,最終採用後者,以呈現較完整的收束方式。劇情亦涉及2008年西藏騷亂作為敘事背景之一。[26][27]

〈MIND FUCK〉由趙暄執導,主題聚焦於網絡紅人現象與人工智慧發展對認知作戰的影響。製作團隊為了呈現網路內容創作的生態,曾研究多個高流量的線上頻道。趙表示,本集並非旨在傳達單一價值或進行立場宣傳,而是透過主角的經歷與選擇,展現認知形成過程的複雜性。劇中亦探討虛擬網紅與情感依附的議題,並呼應當代社會中人們將人工智慧工具(如ChatGPT)視為陪伴或交流對象的現象。[28]編劇丁啟文表示,他選擇以科技為元素講述故事,是因為科技議題深刻地影響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而社群網路的運作,以及意見領袖等軟性元素的影響,其實早已在中國的超限戰研究被加以利用。[27]

Remove ads

兩岸密屍、金紙、海倫仙渡師

〈兩岸密屍〉由劉易執導,該集情節採以黑色喜劇手法呈現。[29]據劉表示,由於自幼在美國成長,在回到臺灣曾面臨身份認同的困惑,因此本集以描繪旅臺日本人、中配二代與台灣本地人在大環境變動下的心境轉折為主。[30]劉易表示,討論劇本時,他們經常思考如何在保持諜報懸疑元素的同時融入幽默。最後決定盡量設計一些荒謬的情節,討論角色時的焦點,往往不是如何讓情境更好笑,而是「兩光」的角色該如何認真地面對當下問題。劇中黑色幽默亦參考了許多作品如電影《奇愛博士》構成調性參考。[27]

Thumb
第六集〈金紙〉劇中王船祭典場面取材自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

〈金紙〉由鄭心媚執導,以「偽紀錄片」形式聚焦高雄漁村家庭。除演員扮演紀錄片受訪者外,部分街訪片段則由真實路人參與。[16]編劇鄭婉玭表示,進行田野調查後,她發現許多台商、藝人曾在中國發展,卻默默回臺,甚至因婚姻問題返鄉。為了探討這些現象,故事透過主角起乩,風格也逐漸從靈異轉向紀實。雖然無法判定降乩的真偽,她認為這是潛意識的浮現,人們的特質往往會與某種神明形象相呼應。[27]

製片人郝翊展表示,拍片時不能曝光地址或門牌,演員也必須融入當地生活節奏,且沒有現成的台詞可依循。拍攝期間曾遇到颱風,選定的防空洞也一度因颱風積水而無法使用。[31]劇中王船祭典場面取材自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透過高雄市府協拍,劇組最終聯繫到師傅林良太團隊,經過多方奔走與牽線,得以接觸小琉球三隆宮等在地人士參與祭典。[27]拍攝前,劇組也前往宮廟擲筊,獲得王爺同意後,演員才於祭典現場進行表演。鄭心媚表示,原計畫自製王船焚燒,但因造價高昂且場面調度困難,最終改以偽紀錄片手法呈現。[13]

〈海倫仙渡師〉由洪伯豪執導。他在製作過程中臨時接手第一集,並同時完成本集的執導工作。[32]本集探討地方選舉中存在的外部影響,並觸及宗教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出演者藍葦華表示,該集劇情與拍攝手法上偏向魔幻、幽默與風趣。[33]

Remove ads

反分裂家庭、突圍、破膽行動

〈反分裂家庭〉由廣告導演羅景壬執導[34],主題聚焦於台商中產階級家庭在戰爭陰影下的抉擇。[16] 羅表示,他於2022年底接獲鄭心媚邀約,經前導片攝置作業後最終選擇以台商作為切入點。他認為台商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投資與發展,對兩岸經濟互動具有重要角色,而在戰爭情境下如何因應,則是值得探討的議題。[21]

羅景壬表示,劇情中融入了中年危機長照問題、中國器官移植與買賣,以及禁止民防教育進入校園等議題。他認為,這些處於進行式的社會現象,往往比虛構情節更令人感到不安。在演員選角方面,羅指出,之所以選擇戴立忍潘慧如組合,是因為希望藉由角色形象延伸對中產階級的探討。他認為,中產階級通常展現體面、富裕的外在形象,過著舒適穩定的生活,並維持精緻的品味。這種「去道德化的虛無主義」在他看來可能會逐漸削弱人們對家園的意志。音樂上,劇中引用了捷克歌劇《露莎卡》第一幕的〈月之頌〉,以及由角色彈奏的德國民謠〈思想是自由的〉。[35]

〈突圍〉共有超過六分鐘的槍戰場面。聲境錄音室指出,他們依據劇情走向與對白位置,規劃出輕重緩急的段落,使槍戰既有起伏、時而激烈,又不影響整體劇情推進。根據雙方使用的槍支與氛圍特性,挑選出大量槍聲、彈著等音效,並依照規劃鋪設各段落的槍戰激烈程度。由於槍戰除對白外的所有聲音都需重製,聲音設計耗時超過七個工作天。[27]

〈破膽行動〉描繪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於金門登陸。前線大膽島斷聯的展開。導演AKIRA表示,整場槍戰的場面調度在開拍前就必須完成完整規劃。加上夜戲拍攝本身難度高,還需配合潮汐變化安排拍攝範圍與戲劇段落,再加上動作設計與安全維護等因素,一切都必須精準執行。[27]

Remove ads

選角

Thumb
Thumb
Thumb
高橋一生杜汶澤水川麻美均在劇中單元劇飾演主要角色。

鄭心媚在訪談中表示,該劇因題材敏感,從資金籌措、選角到拍攝場地尋找均面臨諸多困難,超過半數製作團隊人員要求在名單中匿名,部分成員(包含導演)更於最後一刻退出製作。[36][32]

謝怡芬在劇中飾演女性總統王明芳。鄭心媚表示,選擇由謝詮釋該角色,除了參考副總統蕭美琴的特質外,也因謝自美國返台的背景與劇中學者出身的設定相符。在鄭的安排下,謝怡芬為了貼近角色,進行田野調查,訪談多位女性政治人物,觀察其工作情況、思維邏輯與談話方式,並參考《紙牌屋》等政治劇集,比較臺美兩地的政治議題與風格。[37][38][39]由於謝怡芬帶有華裔美國人口音,劇本也相應調整角色設定,使其更貼合「海歸」背景,並強化年輕專業的形象。團隊亦於後期製作中進行配音修正與語音調整,以拉近角色語感與在地觀眾的距離。[32]前總統宋崇仁一角原由柯一正演出。根據導演洪伯豪表示,劇組後來希望角色形象更具深不可測,最終改由陳文彬飾演。[32]

連俞涵在劇中飾演捲入新聞情報戰的女主播夏宇珊。她在得知該角色具有大量內心戲與表現空間後,便決定接演。[40][41][26] 為了準備角色,連俞涵曾至真實新聞台實習與拍攝,觀察主播的工作日常。此外她亦在家中觀看各家主播的新聞播報,並接受主播專業指導,她是劇中唯一全十集登場的主要演員。[42]

日本演員高橋一生[26]水川麻美亦參與演出。高橋表示閱讀劇本後認為本劇具社會責任感,因此爽快答應演出,並指出「戰爭不只是台灣的事情,日本人也應該要了解,一旦發生一定會波及日本」。[43][44]水川則被鄭心媚認為相當適合角色而提出邀約。水川表示,本劇為她首次海外演出且需以中文表演;此外接演單元以黑色喜劇手法呈現人性層面,也促使她決定加入演出。[45]

香港演員杜汶澤飾演一名實際身分為中共間諜的網紅。媒體採訪中表示:「演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來台灣滲透的香港人很尷尬,但角色難度不高,因為在香港見過很多這種人。」[46]聶雲原本受邀參演該劇,但因檔期與音樂劇衝突而婉拒。[47]

拍攝

主體拍攝於2024年3月開始,同年11月殺青。該劇亦於臺北市總統府臺北賓館凱達格蘭大道等地取景。[48][49]

劇組另於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50]高雄捷運橋頭糖廠高雄展覽館拍攝。以及屏東縣琉球鄉取景,期間亦記錄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16]

線下活動

該劇後於2024年7月23日發布記者會,並在活動公告主要演員陣容名單,由羅景壬執導的前導預告片則於當日公開。[51]並預定最快將於2025年5月發行。[52]導演羅景壬表示,隨著俄烏戰爭的發展,他認為台灣是「最有可能的下一個衝突點」。該劇以隱喻的方式探討人們如何面對現實中的挑戰,並希望通過《零日攻擊》向觀眾展示如何面對潛在的入侵。羅導演提到,「我相信每位台灣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零日攻擊版本,我們只是第一個將其製作成影集的人。」[53]

2025年5月13日,《零日攻擊》作為峰會的專題座談於2025年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舉辦世界首映會,鄭心媚、謝怡芬及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導演葛靜文等人作為主邀貴賓出席並進行對談。[54][55][56][57][58]

2025年6月25日,《零日攻擊》釋出正式預告及海報,並公開定檔時間及該劇於臺灣、日本和印尼發行的消息。[59]7月22日,該劇在臺北市舉行首映會。[60]8月7日於日本東京新宿109影城Premium新宿舉行特別上映會與記者會。[61][62][63][64]9月4日於美國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傑克莫頓禮堂舉辦美國首映式。[65][66]

Remove ads

演員陣容

主要演員

其他演員

以集數順序列出:

前導片

音樂

該影集的主題曲〈風聲人影〉由曹雅雯演唱,林錦昌作詞,李欣芸作曲。[90][91]

影集插曲〈莊敬自強(之無路可逃)〉由杜汶澤演唱、林夕作詞。[92]

發行

該劇共有10集。[93][94] 每一集將由不同的導演拍攝。2024年7月23日,官方YouTube頻道「零日攻擊 Zero day」在漢光演習期間[95][96]發布了17分鐘前導片[97][98][99]

分集標題

更多信息 集數 (季), 標題 ...

播出時間

首播(電視版)

更多信息 頻道, 所在地 ...

串流平台

公視+LINE TV中華電信MOD / Hami Video台灣大哥大MyVideo於2025年8月2日21:00上架[103]

海外播映部分,Amazon Prime Video日本於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首播第1集,於8月17日更新第2、3集,之後每周同步上架[106][107]。該劇仍在洽談登陸美國及其他國際平台事宜。

評價

收視率

首話〈戰爭或和平〉於公視首播後平均收視率為0.27。與前導片累積245萬觀看人次關注度相對有限,在社群平台Threads,有觀眾對本劇表示肯定,也有部分觀眾指出在剪接、配樂與場面調度上尚有改進空間,並將其與美國政治劇《紙牌屋》進行比較。[19]。公視在該時段成為國台語單元劇類冠軍。在OTT平台也全奪冠。[108]

讚揚

小型戰爭期刊英語Small Wars Journal》的一篇評論指出,該劇「完美呈現了現代混合戰爭的多面向本質……結合了傳統軍事戰術、網路行動、心理操控與對社會脆弱性的利用」。[109]華爾街日報》的華特·羅素·米德英語Walter Russell Mead撰文表示,該劇「既對臺灣社會進行深入瞭解,又對一場迫在眉睫的大國衝突進行了寶貴的介紹,這場衝突可能會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生活。」。[110]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零日攻擊》被視為臺灣首部打破國內娛樂產業禁忌、公開討論中國大陸入侵臺灣議題的影集。[111]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台灣學者戴瑜慧表示,該劇反映了一股趨勢,即中國大陸入侵的話題已經「從過去不願談論,轉變為如今可以想像、甚至加以模擬的議題」。[112]BBC指出,受到大罷免事件及兩岸關係緊張影響,該劇的播出時機引發外界質疑。總製作人陳歆玫強調,《零日攻擊》並非意在妖魔中國大陸,而是希望探討戰爭主題,以及臺灣人在戰爭情境中的掙扎與應對,因為對戰爭的恐懼從未真正消失。[113]《關鍵評論網》指出,《零日攻擊》將「臺海危機」這一敏感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議題搬上主流商業劇集,展現了勇氣與與野心的豪賭。[114]

美國非營利智庫戰爭研究所針對中國就《零日攻擊》發表的批評言論指出,這反映了中國大陸一貫將兩岸緊張局勢歸咎於民進黨的做法,儘管中方對臺灣的侵略行為日益加劇。該智庫認為,此舉仍是中國大陸持續進行的資訊戰的一部分,旨在打擊臺灣士氣,並在外交上孤立臺灣。[115]

日本跨黨派議員聯盟日華議員懇談會於2025年8月7日在東京的電影院觀看了《零日攻擊》。議聯會長古屋圭司希望日本人也能觀看這部劇集,而議聯事務局長、前防衛相木原稔認為該劇的完成度很高,能讓人理解現代戰爭的開端[116]

外交政策》的伊莉莎白·布勞(Elisabeth Braw)指出,除了提供娛樂之外,這部劇的目的還在於警告台灣民眾可能發生的大規模中國大陸干預行動。並直言,隨著來自中國大陸、俄羅斯的威脅逼近,「這類故事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也同樣需要」。[117][118]

批評

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批評該劇製造「恐慌氛圍」,並過度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界線」,更將其斥為民進黨政府主導的宣傳作品、台灣版的「抗中神劇」。[119][120][121][122][123]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對此表示,文化部出資《零日攻擊》跟大內宣沒有任何關係,文化部補助的影視產業非常多,大家不用過度聯想。[124]

2025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該劇集發表評論,並批評該劇涉及民進黨當局「販賣戰爭焦慮」內容。[125][126]

聯合報黑白集針對投資爭議評論指出,有人被指控接受酬勞辦事後,舉起「創作自由」的旗幟,並稱遭到霸凌,評論對此表達質疑,並批評相關政府單位在補助事宜上避重就輕或拒絕提供資料。[127]《草根影響力新視野》在評論中指出,《零日攻擊》不論劇情是否貼近兩岸現實,其所呈現的「敵我對立」與「戰爭想像」可能被視為在強化戰爭焦慮,並與大罷免議題相互連結。評論認為,該劇除了具有罷免政治的投射意涵外,也可能被用作推動「全民備戰」的宣傳工具,藉由戲劇形式在社會中營造明確的敵我區隔。[128]

風傳媒》指出,該劇播出後飽受情節不合邏輯、角色塑造空洞等缺陷。[129]美國共和黨前海外部亞太區主席方恩格亦對本劇提出批評。指出若計畫在海外上演《零日攻擊》以期獲得對臺灣的支持,外籍觀眾可能會因劇情迷惑更難以理解內容。[130]

第六集〈金紙〉中鄭成功附身乩童劇情引發兩極反應。包含鄭成功向原住民族懺悔當年造成的「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有觀眾指出,該段情節可能影射1670年的沙轆社事件,但鄭成功實際上已於1662年去世,史實出現錯置。部分評論認為,將虛構情節套用於歷史人物恐導致觀眾對歷史事實的誤解。[131][132]

pourquoi報呱指出,該劇自首播起的一週內至連載中段,網路上每隔幾天便出現一次集中性的負面評論高峰,通常由少數固定帳號或媒體發出,隨後引發轉載與跟進討論。此外,在YouTube 上亦出現未經授權上傳的劇集片源,其留言區聚集了大量新帳號,並以流暢中文發表批評性內容,形成密集的負評現象。[133]

爭議

《零日攻擊》於製作期間因獲得文化部門提供的上億元補助與投資而引發輿論爭議。[16]對此製作團隊表示,由於與出資單位簽署保密協定,無法公開實際補助與投資金額。鄭心媚指出,相較其他同期申請文化部補助的影視作品多僅提交劇本前兩集及企劃書,《零日攻擊》在申請階段即準備完整劇本內容。[16]前期製作資金主要由企業家曹興誠出資新台幣2,000萬元,加上劇組自籌的2,000萬元,共計4,000萬元,作為劇組初期的「啟動資金」,用於完成17分鐘的前導片。該前導片後續亦成為劇組申請政府補助與民間投資的重要材料之一。[16]

2024年8月1日,中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零日攻擊》獲得補助比例達43%,超過製作總預算四成。根據文策院資料,「匯聚台流文化黑潮計畫」補助新台幣7100萬元,約佔27.51%;「國發基金」投資4170萬元,約佔16.09%;兩項合計約新台幣1.3億元。[134] 對此,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表示,文化部針對各類主題皆有補助,並要求呈現「多元觀點」,《零日攻擊》亦展現了不同立場的觀點。有學者則指出,劇集內容由創作團隊自主發想,並非由政府主導,相關投資程序符合既有規範。[16]

2025年8月18日,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表示,《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團隊於2022年至2024年間獲得就業安定基金補助新台幣2872萬元,期間亦製作過賴清德蔡英文的競選影片;並質疑文化部於隔年核定補助《零日攻擊》新台幣7131萬元,[135]是否涉及基金用途不符。對此,勞動部回應,並無補助《零日攻擊》拍攝計畫,相關勞工業務宣導均依法辦理,與政治無關,呼籲外界避免錯誤連結。[136][137]

羅景壬則回應表示,其曾執導逾1500支商業廣告,合作對象包括馬英九連勝文相關的國民黨智庫青年發展基金會,強調作為商業導演並不依賴政府或政黨資源,投入《零日攻擊》是基於「不分黨派、負起社會責任」的理念。[138]8月20日,時任勞動部部長洪申翰表示,政策宣導採用「開口合約」的執行方式確有檢討空間,已暫停114年度相關標案,並將依審計部建議進行改善。[139]9月6日,經要求國民黨針對此事致歉未果後,羅景壬向法院提起訴訟。[140][141]

2025年8月3日,編劇陳世傑透露影視圈內部消息,指稱有部分製作單位表示,曾參與《零日攻擊》或公開表態支持大罷免的影視工作者,未來可能不予考慮聘用。[142][143]

其他媒體

該劇的原創劇本書及改編小說定於2025年9月出版,改編小說共由海德薇、李奕萱、四絃及浮靈子撰寫四章。

參見

註解

  1. 原播映序列為第二集[100]
  2. 原名〈自娛愚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