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map
Remove ads

36°03′17.5″N 120°19′29″E

事实速览 青島德國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青島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萊陽路8號院內,建於1907年至1909年,由德國建築師舒備德設計。舊址曾為駐青島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北洋政府渤海艦隊司令部、東北海軍總司令公署、中央海軍訓練團、中華民國中央海軍軍官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快艇學校、海軍快艇第一支隊司令部、北海艦隊青島基地修理部所用。現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院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

建築歷史

Thumb
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原貌,約1910年

駐青島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德語:Marine-Offizier-Kasino[註 1])原設於舊清軍炮隊營營房中,因其年久失修,膠澳總督府遂於1907年另選他處新建俱樂部館舍[1]。新樓選址於青島灣東岸、奧古斯特·維多利亞海岸(Auguste-Viktoria-Bucht,其鄰近青島灣路段現為萊陽路)西側,由德國籍建築師舒備德設計,1907年秋動工,1908年主體建築初步建成,1909年1月21日完工[1][4],1月29日正式向高級軍官開放[5][6]。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為膠澳總督府授權、向常駐青島的德國海軍第三營(III. Seebataillon)及東亞分艦隊的高級軍官提供食宿及聚會場所的娛樂設施[6]。該建築及嶗山梅克倫堡療養院附近的士兵休養所於1909年建成後,直至1914年一戰爆發,膠澳總督府再未新建、擴建任何兵營設施[4]

Thumb
《接收青島紀念寫真》中收錄的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影像

1914年11月7日日軍占領青島後,該建築被日軍占用。1921年10月,日華實業協會向日本陸軍青島守備軍司令部提出建立青島商科大學,守備軍司令部予以批准,並將當時作為日本海軍防衛隊司令官舍使用的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改為青島商科大學籌備處[註 2]。日華實業協會原計劃1922年4月開學,而1922年2月4日,中日政府代表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決定將青島主權歸還中國,並就青島交接具體事項展開談判,在青島籌設大學一事也在談判事項之內。此後,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曾為膠澳商埠臨時督辦公署所在地,青島主權交接前夕中方接收人員即在此辦公[6][3]。1922年12月10日青島主權正式回歸中國後,膠澳商埠督辦公署膠澳總督府舊址成立辦公。青島商科大學籌備一事最終因1923年關東大地震、日本方面無暇兼顧此事而最終流產[4][5][8][7]

1923年12月,原護法艦隊司令溫樹德率護法艦隊6艘軍艦到達青島投奔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將其收編為渤海艦隊,溫樹德任司令,司令部即設於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9][10][11]。1927年,奉系軍閥轄下的東北海軍吞併渤海艦隊,同年末在此設立東北海軍總司令公署,次年因日軍入侵山東而移駐瀋陽[10]。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海軍總司令部再次移駐青島,1933年,東北海軍被國民政府改編為中華民國海軍第三艦隊,第三艦隊司令部由青島移駐威海衛[10],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成為第三艦隊司令部青島辦事處[12](一說曾為第三艦隊司令部[13])所在地[註 3]。另有說法稱1933年8月葫蘆島海軍學校遷至青島改名青島海軍學校後可能曾使用該建築[9][12]

Thumb
位於萊陽路的海軍軍官學校校門,右側後方可見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屋頂

1938年1月10日,日軍第二次占領青島,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再次被日本海軍占用。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與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於12月18日在青島合作設立中央海軍訓練團,以訓練中國海軍官兵,12月22日在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舉行成立典禮。1947年4月,位於上海的海軍軍官學校遷至青島,與中央海軍訓練團合併,成立新的中央海軍軍官學校,至9月遷移完畢。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及其所在的萊陽路1號(即今萊陽路8號)院落為校本部所在地。同年10月18日,當時兼任校長的蔣中正曾到此視察海軍官校。1949年4月,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戰事失利,海軍官校南遷廈門,9月遷至高雄左營至今。[12][19][20][21]

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青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1950年8月24日以安東海軍學校幹部訓練隊為基礎在青島設立海軍快艇學校,校址即設於萊陽路8號,同年10月9日正式開學[9][22],1953年10月遷至威海劉公島[23]。1951年,海軍魚雷快艇中隊在萊陽路8號組建,其後先後改組為海軍第一快艇總隊、海軍快艇第一支隊。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即為快艇第一支隊司令部所在地[22]。1985年,快艇第一支隊與青島水警區合併,遷出萊陽路8號,此後北海艦隊青島基地修理部曾進駐此地[22]。1988年11月,北海艦隊在萊陽路8號院建立海軍博物館,1989年10月1日開館,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改為海軍博物館用房[9][24]

由於該建築長期處於外人難以進入的軍事管理區中,青島當地學者曾一度未能找到該建築的具體位置[7],直至2004年在德國學者馬維立德語Wilhelm Matzat的幫助下,在海軍博物館院內「重新發現」了該建築,並澄清了該建築作為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的早期歷史[6][3]。2006年5月20日,該建築列入第二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25]。2015年6月23日列入第五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6]。2019年10月7日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Thumb
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側後方,2019年10月

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舊址總建築面積2391平方米,平面呈不規則的矩形。主體建築地上三層,附設閣樓,地下一層,一層及地下室為磚混結構,二層、三層及閣樓為磚木結構。整個建築由幾組建築體組合而成,主體建築西側為一處歇山頂兩層建築,東側為三組裙房,各組建築立面與高度的處理各不相同。該建築正立面朝南,主入口前方為一處平台,可在此觀賞青島灣、匯泉灣太平山景色。主入口處理為三座拱形門洞,門洞內為虛空間。門洞上方設有三組貫通兩層的豎直窗戶,用以採光,亦可增加正立面高直感。其他立面也各設有一處便門。屋頂以紅色牛舌瓦覆蓋。建築內部為走廊和大小不同的房間,地面為木質地板,設有兩處木製旋轉扶梯,內部除一般的矩形木門外還設有拱形木門。[6][9]

該建築整體風格與同時代建造的毛奇兵營頗為相似,受德國青年風格影響較大,平面趨於清晰,外立面較此前建設的建築更加簡明、實用,敞廊等殖民地風格建築、復古風格建築元素已被摒棄[6][9]

該建築此後曾經歷改造,其正門的三個門洞一度被封閉,正立面因防震需要加裝了兩根方柱,東側亦有改建,導致其現貌與原貌差異較大[3][9]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